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一望无际的沙漠被称作生命的禁区。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有着为数不少的沙漠地带,那里虽然曾经是绿洲、草场,自然环境良好,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滚滚黄沙的侵袭,加之人为的破坏,曾经的一切都被湮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当中。

曾经作为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即将“名不副实”,这片面积比海南岛还大的沙地将要从地球上“消失”。原来, 毛乌素沙漠一改贫瘠、荒凉的自然地貌特征,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毛乌素沙漠示意图

而这一切,当然来自于一代一代治沙人的辛勤付出。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治沙人,是如何做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毛乌素沙漠”的前世

在蒙古语中,“毛乌素”是“寸草不生”的意思。而毛乌素沙漠的位置在陕西省榆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之间的地区,它曾经有4.2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而海南岛面积是3.59万平方公里。

所以,毛乌素沙漠的面积比海南岛的还要大。 并且,毛乌素沙漠并非是天然形成的沙漠。

在历史上,毛乌素原本是一片水草丰盈的地区。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荒凉的毛乌素沙漠

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将今天的毛乌素地区划入了秦国版图。在这里设置了九原、云中、上郡等郡县进行管理。在那个时候,毛乌素地区是什么样子的呢?据史书记载,有着“新秦中”的称呼,这都源于农业的开发和人口的移入,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毛乌素沙地示意图

而秦朝灭亡以后,匈奴重新占据了毛乌素地区,它又成了匈奴人的牧场。

到了汉朝,汉武帝命卫青大举夺回了河套地区,也包括毛乌素地区。汉武帝将七十多万百姓迁入毛乌素地区,设置军屯,以恢复农业建设和增加边防实力。

经过数代边民的辛勤努力,毛乌素地区又呈现出沃野千里的繁荣景象。到了汉宣帝时,毛乌素地区人口众多,经济空前富庶,甚至可以用余粮救济内地发生的大饥荒。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毛乌素地区却迎来了第一次衰落。

根据著名的气象家竺可桢研究,在当时中国进入了干冷期,而处于400毫米降水线附近的毛乌素地区降水量骤减;加之,胡人的侵扰。大量的农田逐渐退化为草场。

进入隋唐时期,毛乌素地区的气候又变得湿润宜居。唐太宗时由于当地人口混杂,突厥人和汉人在一起进行农业耕作和放牧,加重了土地的负荷。在唐末,毛乌素地区开始有了风沙的记载。新唐书中曾有记载道:“夏州,飞沙为堆, 高及城堞。”

这也就是说,风沙吹过之后,夏州城外的风沙已经可以堆得跟城墙一样高了。

毛乌素地区逐渐开始沙漠化,原本水草丰美的自然环境,由于风沙侵蚀,不再适宜农业生产。而造成沙漠化的除了气候的变化,还与当地居民的滥牧滥耕息息相关。

唐朝诗人李益曾有“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的诗句,可见当地的胡人,小小年纪就开始放牧,而这一地区在过度放牧的情况下,土地沙化在进一步加剧。

而在宋朝,毛乌素地区归属于西夏境内。毛乌素成为宋夏两军交战争夺的战场,在战争的破坏下,毛乌素地区的坏境被严重破坏。

进入到了明清,毛乌素沙漠正式形成,并向东、南进一步蔓延。并且,渐渐地扩大到延绥长城一带。而雄伟的延绥长城是经万历年间重建后,形成“ 崇墉蜿蜒, 屹为巨障矣。”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毛乌素沙漠地貌

然而,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工程显得如此脆弱。风沙之大,依然是“高及城堞”;蒙古人骑着马就可以冲破城墙的阻挡,侵袭边境地区。为此,明朝朝廷每年都要进行“扒沙”。

除此之外,榆林城还被迫南迁,躲避风沙的破坏。

在清朝初年,毛乌素沙漠的面积继续向南推进。榆林城不得不再次向南搬迁。

到了20世纪70年代,毛乌素沙漠的面积达到顶峰。

由此可见,毛乌素沙漠的最终形成自然因素的影响是重要原因。在暖湿期,毛乌素沙漠就会变成适合农耕和游牧之地。但是到了干冷期,毛乌素便会面临水源减少、植被退化的灾难。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毛乌素沙漠地貌

但是,很多专家也指出,之所以有今天的毛乌素沙漠,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是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人口大量迁入,过度放牧加上农业耕作,再一次增加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加重了土地的沙漠化和盐碱化。

所以,毛乌素沙漠的形成今天的模样主要原因是自然力和人为的破坏。

因为长期遭受干旱和风沙的侵害,生活在毛乌素沙漠附近的老百姓,常年与贫穷和落后相伴,干涸的沙地阻碍着人们走向幸福的脚步。

“毛乌素沙漠”的今生

新中国成立时,毛乌素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创下了历史最低值,仅有0.9%。

只要刮起漫卷的大风,毛乌素地区附近的村庄就会被沙尘包围,地里的庄稼就要遭殃。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

如果不对毛乌素沙漠进行治理,不仅影响当地的发展,而且随着毛乌素沙漠的扩大,还将使更多的地区受到风沙的破坏。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防沙治沙

因此,从1959年开始大力推进防风林带建设,改造毛乌素沙漠的面貌。

从那时起,国家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防沙治沙措施,当地老百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仅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子孙后代,奋斗在了防沙治沙的第一线。

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当地老百姓在一开始种树时,种下多少树苗倒下多少树苗;要么就是,一捆一捆的树苗插进了沙窝,大风沙吹过之后就全都没了。

为此,当地老百姓因地制宜发明了“草方格”的办法,而这一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可和推广。

“草方格”就是将沙土地按1立方米的规格,划出十字网格。然后,将干草扎到沙地里,在周围播种沙蒿等植物的种子,每隔三个格子再种上一颗树。这样可以起到截留水分、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防沙治沙

此外,当地的农业科研院所,还创造了“飞机飞播治沙技术”,对沙漠地区绿化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与此同时,农业专家还不断地改进种植技术,让樟子松等固沙植物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将无怨无悔将自己的青春奉献于“毛乌素沙漠”改造的人。

补浪河女民兵的故事,就是在防砂治沙中涌现出的一段佳话。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补浪河女民兵

补浪河是榆林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60年代,当地的情景可以用“背朝黄土面朝天”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了。近八成的土地被黄沙吞没,人口锐减、植被稀少,一片荒凉的景象。

即便如此,54名年轻的女民兵,响应国家“向荒沙草滩进军”的号召,来到了补浪河乡的黑风口。

刚刚接触到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刚刚种下的树苗,在狂风的袭扰下,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冬季,天气寒冷,女民兵的手、脚纷纷出现了冻疮,可即便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没有阻挡她们防沙治沙的脚步,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

女民兵席永翠曾留下了:“以后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治沙”的话语。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沙漠变绿洲

后来,女民兵席永翠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自己家的五名孩子送到了防沙治沙的第一线。

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补浪河女民兵治沙连一共有16任连长,共计三百多名女民兵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记。

在一代又一代补浪河女兵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14425亩绿洲,使当地消失了800多座沙丘,还营建了33条防风固沙林带。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郁郁葱葱的树林

这些女兵用坚定的信念和青春创造了“毛乌素沙漠”治沙史上的人间奇迹。

除了像补浪河女兵这样的优秀团体之外,还涌现出不少个体人物,奋斗在防沙治沙的战线上,殷玉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殷玉珍

殷玉珍本不是榆林本地人,在19岁那年,她从陕西靖边县嫁到了毛乌素沙漠的井背塘村。

刚一踏上这片黄沙地,年轻的殷玉珍顿时感觉人生犹如这片沙漠一样迷茫。后来,在家门口偶然种活了几颗树苗,这让殷玉珍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殷玉珍鼓足了勇气,心中定下了“种树是为了活下去”的念头。从那时起,殷玉珍开始在荒漠里试种防沙林,没想到这一种就是32年。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殷玉珍

殷玉珍累计种下了70000多亩树苗,她的行为不仅让沙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还带领同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用殷玉珍一句最质朴的话来说:“现在的好都是奋斗出来的。”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沙漠新面貌

而因受到风沙的威胁而9次搬家的石光银,从小便立下了治理沙漠的志愿。

1984年,石光银成立了农民治沙公司,这在当时还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与当地政府签订了3000亩荒沙治理合同,随后他带领7户村民扎进了狼窝沙,这一干就是十三年。

石光银用13年的时间,治理了5000亩荒漠。

然而,治理狼窝沙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这5000亩的数字,谈何容易。

一开始,无论采用任何方式种树,树苗的存活率都不超过20%,因此石光银损失惨重。

但是,性格坚毅的石光银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不断的尝试,最终选择在迎风坡重新规划格子,建沙障,终于这一次成功了,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石光银

很快,狼窝沙绿意盎然,沙地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此时,意外突然降临,石光银的儿子在运送树苗的途中遭遇车祸丧生。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令石光银十分痛心。

即便如此,石光银依然没有动摇自己坚定的治沙信念,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狼窝沙一改往日的颓势,黄沙漫卷地变成了片片村落,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石光银

然而,止住了狂沙脚步的沙石光并不满足于现状,有着经营头脑的沙石光,想出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点子,办牧场、建水厂、发展旅游,最终带领着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现如今,年近七十的沙石光依然奋斗在治沙的第一线,他想守护自己一生奋斗出来的绿色家园。

在一代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日的毛乌素沙漠绿树成荫,生机盎然,重现了昔日宜居的生活环境。

中国第一个要消失的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如今80%沙漠成绿洲

沙漠新面貌

这一切的改变,除了用科学的方法改造自然环境,还包括无数治沙人的辛勤努力。

也就是说,毛乌素沙漠每增加一分绿色,背后都包含了无数人的热血与青春。

结语

从最新发布的卫星云图上也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我国的国土里黄色区域在逐年减少。

毛乌素沙漠的面积还将继续不断缩小,绿色将取代剩下为数不多的沙地。如今的毛乌素沙漠已经称不上是典型意义的沙漠,更像是一片绿地和森林的海洋。

联合国相关部门盛赞毛乌素沙漠取得的伟大成绩,称“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毛乌素沙漠治沙的成功,值得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但是我们不要忘过去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海南岛   榆林   沙漠   狼窝   树苗   沙地   民兵   自然环境   风沙   绿洲   面积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