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6月30日,在世预赛亚洲区第三个窗口期,中国男篮以69-76不敌澳大利亚,首尝败绩。

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可以说,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拼到了最后,打出了精气神,虽败犹荣!

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

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败因一:锋线短板暴露,防不住三分球

澳大利亚男篮32中15的三分球,命中率接近50%,眼看着对手从第一节投到了第四节,我们竟毫无对策。反映的根本问题是,我们缺乏锋线球员,后卫因身材劣势,无法给予对手足够的对抗和干扰,从而让对手的锋线集群在三分线予取予求。反观中国队,三分球28投9中,命中率只有32%。

还有,中国男篮在锋线上没有像丁彦雨航一样的持球突破型选手,所以减少了内线冲击力,降低了球队的战术可变性。锋线乏力,造成了内线和后卫线的严重脱节,这也是整场比赛看上去传导球生硬的根源。

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败因二:身体对抗力弱,全场18次失误

全场比赛,澳大利亚男篮将身体对抗优势发挥到极致,面对肉搏战,中国男篮较以往有进步,但是还不够,18次失误就能说明一切;面对对方的高压紧逼防守和强悍的身体对抗,中国男篮队员的身体对抗劣势被彻底放大,受迫性失误也就在所难免。要知道失误一次就等于丢掉了2分,如果能减少几次失误,说不定就赢下这场比赛了。

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败因三:传导球生疏,处理球能力弱

面对澳大利亚男篮身体对抗很强,防守强度很高的情况,中国男篮传切配合技术不过硬,配合不够默契,其次是放不开手脚,尤其是上半场显得束手束脚,还是对澳大利亚男篮的打法有些不适应。

上半场比赛放不开手脚,有点拘束,下半场有所变化,打得更好;再就是后卫持球往里使劲突破,突进去,没法攻击篮筐,没有处理球空间,只能想办法传出来,但是很难传给队友,造成无畏的失误;整场比赛,周琦被疯狂包夹,直接说明了其他球员的处理球能力太弱,拉不开空间,不能把对手吸引出来解放周琦!

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特别提一下周琦,他真涨球了。

周琦在澳大利亚NBL打了一个赛季,体型变得更壮了,冲击力变强了,整个打球气质和在CBA时不可同日而语。相信周琦有实力接班易建联,篮板、护框、盖帽、策应挡拆、低位进攻、甚至面对包夹,周琦无所不能,一人在攻防两端撑起了整个中国男篮,展示出国际球星独一档的水平,全场砍下16分17篮板1盖帽。

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赛后,通过社交媒体,周琦表示:很遗憾第一场跟澳大利亚的比赛没能赢得胜利,我还能做得更好,我们还能做的更好,继续努力!请继续为我们加油。希望后面的比赛更加稳定。

赛后,国际篮联官微也肯定了周琦的出色表现!

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老师表示:疫情影响,中国男篮和世界篮球交流太少了,训练和比赛都失去了常态,球员明显不适应对抗;本场比赛看,我们球员和澳大利亚队打起来存在位置感陌生。

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苏群还表示:这支澳大利亚队并非全主力,和以前参加热身赛的澳大利亚队水平接近,并非不可战胜,只要熟悉澳大利亚男篮的身体对抗强度,就有机会。所以,我们要多交流,总不交流,等到大赛了,一上手就失误频频(10次),还在三分线吃帽。

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总之,面对世界第三的澳大利亚队(二队),中国男篮输掉7分,并不冤。因为对手是二队,但是强队的气质底蕴以及体系还在。

18次失误、锋线缺人,对抗能力弱、三分球防不住,处理球草率等等问题被显露无疑。

但是,当看到中国队全民皆兵,敢打敢拼,强硬不怯场的精神面貌和落后近20分的那种不放弃的拼搏劲头时,球迷们一定会为他们送上掌声!

周琦接班易建联!三大败因不破解,中国男篮再战澳大利亚,难取胜

我们有理由相信,再战澳大利亚队时,中国男篮一定要发挥内线双塔的唯一优势,合理分享球权,减少受迫性失误,提升三分命中率,就一定有机会战胜对手,打破世界大赛不胜对手的魔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败因   澳大利亚   包夹   中国男篮   球员   命中率   内线   男篮   对手   身体   易建   周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