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学校被批评,这个五步法让我帮她提高抗挫能力

本文摘自《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原文作者:慢跑的乐姐

女儿在学校被批评,这个五步法让我帮她提高抗挫能力

图源当当自营


四年级时,女儿所在的班级,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科老师全部换新。这变化本身没什么特别,但对于女儿来说却很特别:她在三年级期末时,因为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得到老师的认可,整个学习状态非常好,可谓学劲十足,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和家长的面大肆表扬。

这曾经是好事,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女儿便察觉到明显的变化:新老师对她爱搭不理,同学似乎也没以前友善。她第一次跟我提起的时候,我认为很正常,安抚她说每个老师的风格不同,有变化实属正常,让她自己调整,逐步适应。

谁料情况越来越糟,我们慢慢发现:女儿没以前开朗了,话也越来越少,不爱分享班上的事,偶然被问到也不耐烦。我从其他家长那儿也听到“ **(女儿的名字)没啥了不起”“不就是她妈妈跟以前老师关系好”之类的风言风语。

某个黄昏,吃完晚饭的女儿呆坐在书桌前,沮丧地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一动不动,一副不想做作业的样子。

这种情况,我已经观察了很久,觉得是时候正面处理了。于是我走过去,跟她聊起来。原来,当天下午,她被老师莫名其妙地训斥了一顿,在学校已经很难过,回家仍然沮丧,但又不好意思告诉我们。

我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我快气炸了,但我反复提醒自己:冷静!冷静!

面对负面情绪,抱怨是最容易、最廉价的处理方式,也最不利于解决问题。

孩子做错事被批评并不稀奇,家长也反对护短的教育方式。

但其中一个关键的分水岭在于,看批评是就事论事,还是借题发挥。孩子做错事在所难免,就事论事,认真改过,吸取教训后不重蹈覆辙就好,但如果是反复被恶意中伤、栽赃抹黑,甚至自信心受到打击的时候,家长就不能再坐视不理。

这件事让女儿难过了一段时间,但是抱怨有用吗?但凡家有学生的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愤怒,耐着性子分析起来:

“你觉得老师和同学说得对吗?”

“你伤心是因为他们的态度,还是因为你自己没做好?”

“你觉得怎么办才能改变现状?”

……

母女俩聊了很久,最终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一致:

(1)如果在新老师课上学不好,恰恰证明闲言碎语没说错,授人以柄的事要避免!

(2)自四年级以来,女儿确实没以前踏实努力,学习退步,自己没做好才让别人有话可说,的确该反省!

(3)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那就面对现实,改正错误,用行动向恶意中伤者说“不”!

我还跟女儿分享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句经典名言:“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所以,我鼓励她收起哀怨可怜的小情绪,用实际行动反击流言蜚语。

女儿在学校被批评,这个五步法让我帮她提高抗挫能力

这是漫长的过程,女儿一步步往前走,我一点点见证她的成长。这之后,每次进步,她很开心,但不骄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级期末考试,她的成绩重回前几名,并一直保持至今。

我很欣慰,不是因为她取得的分数与名次,而是因为女儿现在对表扬和批评都保持淡定,不那么在乎。得到表扬,高兴之余一笑了之,接着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受到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生活中难免遇到流言蜚语,你站在阳光下不把它当回事,久而久之它就烟消云散了。

现实生活给她的教训,比老师、家长的苦口婆心都管用得多。

回忆整个过程,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面对现实,和女儿客观地寻找、罗列不足之处

这点最难,所以排到第一项。因为你首先要尽可能客观地描述弱点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推断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光说“动作慢”没用,你得找到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因为行动能力不足,还是因为心理上的抵触,还是别的原因。

2. 闭上“评论家”的嘴,着重解决 1 2 个核心问题

大部分父母到这步已经被气得咬牙切齿了,怎么办?憋着!孩子如实告诉你真实情况和想法,请记住不要在这个时候当裁判,如果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孩子以后还会跟你说真话吗?

3. 陪伴

让孩子知道她进步的时候父母在她身后,她不被尊重、不被理解,甚至被当众羞辱之后,回到家也能得到父母暖心的拥抱。

告诉孩子,韩信经历过胯下之辱,朱元璋也当过叫花子,一时落后没什么,我们来看哪些方面没做好,再继续改进。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给孩子弱小的心灵装个“防火墙”,保护她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4. 阶段性成果值得鼓励,但不是笼统表扬“你真棒”,而是要鼓励具体行为

比如,“你最近的作业基本在晚上 9 点前完成,而且准确率也提高了不少”,这样孩子既知道哪里做得好,也有动力坚持下去。

5. 取得进步不骄傲

家长和孩子多一些朋友般的平等交流,少一点上级对下级般的训斥,这样孩子的性格通常会更平和些。

经历这些之后,女儿明显更自信了,成长速度也高于期待,这给我和老公带来惊喜。我们默默地陪在孩子身边就足够了,要相信孩子,给她时间,她真的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能干。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能手把手教她的本事越来越少。这件事也让我开始反思:什么东西是真正可以给到她手上,并陪她从小到大一路成长的?

一方面,传统教育与游戏相比,孩子更喜欢后者;另一方面,媒体上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也让人忍不住质疑,物质生活丰富的新一代为什么看上去弱不禁风?由此可见,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益。

当然,我们能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终会发现,即使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教会他处理人生难题的关键方法,练就一身金刚不坏真本事,打造适合并属于自己的“护身符”,这远比父母 24 小时不间断地跟在身后强 100 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批评   女儿   流言蜚语   就事论事   四年级   家长   父母   原因   能力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