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球队罢训,长期欠薪如何解决?拯救中超需从足协放开市场做起

联赛已经进行到了第七轮,对于整个赛季来说,这才刚打了五分之一,可就在这个节点,已经有球队闹幺蛾子了。在27号下午,大连赛区有一支球队在临出发之前,球员突然通知教练不去训练了。而罢训的原因,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欠薪!

已有球队罢训,长期欠薪如何解决?拯救中超需从足协放开市场做起

这支球队到底欠了多久,球员才到了极限?近一年!这样的情况,在整个中超并不少见。。。

在目前的中超,薪资发放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完全不欠的。第二类是偶尔拖(比如三月的工资可能会拖到5月发),但很快能补上,也可以说是不算欠薪。第三类是赛季进行中拖,但在签订下赛季工资确认表前能补上的。第四类每个月至少能发一部分工资作为生活费,满足球员日常家用。而最后一类基本上是什么时候能发钱根本没影,这一类的俱乐部基本上长期欠薪,在目前的中超至少有4到5家。

按照足协规定的准入标准,这些长期欠薪的俱乐部,根本就不应该参加今年联赛。但连续两年,中国足协都以“大局为重”、“保护俱乐部”等理由,放了一些俱乐部过了准入关,甚至是给一些遭遇转会禁令的俱乐部,开了临时转会窗。

足协之所以会这么做既体量了投资方的难处,也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愿景!在他们看来,只要让俱乐部活下去,联赛踢起来就有解决问题的时间和希望。但是足协忽略了一个问题——投资人和当地有关方面想不想解决问题?这里面有一些正面的案例,比如说津门虎。由于泰达退出时,一直承诺一定会还钱,并由母公司作为担保,所以等到上级部门同时给江苏和天津有关方面下达“指令性复活”时,津门虎最后能活过来,现在活的还不错。。。但足协的“拖延”战术,更多的其实是反面案例。

已有球队罢训,长期欠薪如何解决?拯救中超需从足协放开市场做起

比如说重庆,2021赛季开始前,他们就是欠薪过的准入关;整个赛季因为欠薪导致风波不断,欠薪时间越拉越长。而今年原本他们已经再度被足协宽限获得准入资格,但在联赛开始之前,当球员以“不给钱就不踢了”为由对当代以及重庆市有关方面“逼宫”,换来的就是俱乐部退出职业联赛。

再比如说河北,他们的欠薪时间已经从最开始的半年,到去年球员主动爆出18个月;即便中途补过一两个月,但长久累计,河北这些长期在队的球员,被欠薪时间已经超过两年了。

还有部分俱乐部,原本他们已经准备跟球员协商去解决欠薪问题了;但在足协解决欠薪的“三步走”文件下发后,俱乐部直接翻脸了。。。

那为何足协给了大家时间,很多俱乐部的危机却变得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锅在足协自己身上!

已有球队罢训,长期欠薪如何解决?拯救中超需从足协放开市场做起

《中国足球协会章程》规定:“除本章程和国际足联另有规定外,本会及本会管辖范围内的足球组织和足球从业人员不得将争议诉诸法院。有关争议应提交本会或国际足联有关机构解决。”而我国的《体育法》里也有这么一条:“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这一规定中的“体育仲裁机构”被部分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认为即等同于行业协会下辖的仲裁委员会。”

虽然中国足协公开表示“从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在实际裁决到执行的过程中,足协明显站在了俱乐部这一边。今年冬天很多恒大的球员之所以上诉后,选择撤诉以放弃一大笔欠薪的方式自由身离队,正是足协在私下里不断的以“大局为重”为由对他们进行施压。而欠薪也能过准入,欠薪俱乐部反倒是受到了足协保护,也在无形中给了更多俱乐部“启发”;以至于这两年俱乐部对付球员,用了很多“卑劣”手段。比如说球员想转会,必须把欠薪抹掉。再比如说很多俱乐部只给球员三种选择——接受降薪协议,抹掉欠薪自由身离队,下放三停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当然足协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分走了联赛最大的蛋糕(36%的分红+一票否决权),却没有好好经营和运作联赛。

已有球队罢训,长期欠薪如何解决?拯救中超需从足协放开市场做起

大家都很清楚,所有中超俱乐部都过于依赖于股东输血,运营状况都是严重亏损。现如今投资方的日子也不好过,给俱乐部投入的资金在减少,这时候更需要发挥俱乐部自身的造血功能。

而中超公司每个赛季开始前都会向俱乐部下发《商务开发产品类别保护的通知》,会明确规定——包括快递物流、啤酒、运动装备、乘用车、电子商务类、乳制品等几个板块具有不同程度的排他性。除此之外,各个俱乐部还要配合中超公司在各个环节的商业露出;比赛时的场边广告露出只有35分钟归俱乐部自由招商,其余55分钟、伤停补时以及中场休息,赛前时段的权益都归中超公司。而在赛前、赛后发布会,场边混采的背景板以及赛后球场内的庆祝活动,也只能出现中超官方赞助商,不能出现俱乐部自主招商品牌。。。

条条框框的约束,意味着足协留给各个俱乐部招商的余地已经非常有限了;中性名出台后,有些俱乐部就少了一笔投入上亿的冠名费;而隶属于新疆天山雪豹俱乐部旗下的酒店,当初被迫改名才让俱乐部过了准入关,这说明足协还不许俱乐部旗下企业,利用俱乐部名字造血。而前段时间,浙江队收了一张罚单;处罚原因是他们的训练服上印有广告,这相当于是又让俱乐部少了一个合法赚钱的出口,各个俱乐部的商务部门太难了。

而拿着大蛋糕,掌握联赛商务权益的足协,偏偏在招商这一环做的也很糟糕。最近三年中超官方赞助商数量已经从15跌到12,再到今年的10家(央视和IC PHOTO并不掏钱给足协)。且中超最大头的一笔赞助,平安的冠名权今年也要到期了,至少到目前为止,平安还没有表现出要继续冠名的意思,明年联赛的赞助金额很可能会近一步缩水。

已有球队罢训,长期欠薪如何解决?拯救中超需从足协放开市场做起

给俱乐部自主招商设立了太多门槛,自己的招商做的又一塌糊涂无法给俱乐部带来更多的分红;当足协在开源方面拿不出有效的措施光想着“节流”,俱乐部的生存问题怎么可能会得到解决呢?

按照足协在4月下发的“三步走”文件,今年不仅不能有欠薪,且要在7月31日前解决欠薪部分不低于总额的30%,10月31日前要解决欠薪总额的70%,12月31日要解决全部欠薪。如果没有按规定解决,则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扣分,罚款,取消注册资格等近一步处罚。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很多俱乐部7月31日前不可能按规定还款;而在足协一再放宽准入门槛后,很多俱乐部也不信这一次足协会对那么多俱乐部一起来硬的。

已有球队罢训,长期欠薪如何解决?拯救中超需从足协放开市场做起

当球员、教练、工作人员都为长期欠薪而发愁,投资人也不可能一直为情怀买单。当足协的宽容变成了对欠薪的纵容,解决问题的希望终究要交给市场。

陈戌源在央视公开说出的“公益足球”,很符合中国足球的现状,但绝对不符合职业足球的规律。职业足球理应是以市场+广告为基础,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往往越受市场瞩目的俱乐部,他们越会受广告主的青睐;而获得了更多广告主的关注,又会在无形中提升市场价值。只有合法的放开门槛,把市场打开,吸引更多的广告主进来,才是提升联赛影响力、商业价值,俱乐部才有机会走到良性、健康的发展之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足协   国际足联   球员   俱乐部   赛季   联赛   球队   时间   足球   更多   广告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