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踏春朱家峪

“朱家峪”这座颇具明清古貌的山村,像大树下的无名草一样被罩得严严实实,鲜为人知。村子紧靠着309国道,西距济南仅45公里。然因未让世外俗人骚扰,才得以以“原生态”的样子保存下来,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

青未了/踏春朱家峪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宗亲一脉,一个叫朱良盛的老者率族人由河北迁移该村,把原“城角峪”改为“朱家峪”,于是便男耕女织,繁衍生息,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前几年,一部影视剧《闯关东》把它炒得声名远扬。近日,趁春暖花开之时,我携家人慕名而来。买门票时,国家发给的老年证在此却无效了,去过N个国家,AAAAA景点都是半价,小小的“朱家峪”景点确有店大欺客之嫌,或是想挣钱太着急?人家只对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免票,一番交涉,无果,真乃是“土政策”大于国法啊!心中悻悻然……

青未了/踏春朱家峪

穿越已是残垣断墙的圩门、哨门,在泛着幽光的青石板古道、石桥上悠然前行,走过一座座房檐上栖满衰草的石砌老屋,推开一扇扇斑驳的黑漆大门,都有一种探究它曾经故事的欲望。在三面环山、草木葳蕤、虫鸟吟唱、暖风和畅的大自然里游荡,却也冲淡了因买门票所纠结在心头的那一丝不悦。

青未了/踏春朱家峪

顺山势而行的古道两旁,有青砖灰瓦的宅子,也有土坯垒起的草房,可见从古至今,贫富不均之况久矣。《闯关东》主人翁“朱开山”的家就是一处用土坯盖起的茅草房院子。我想,当年闯关东的缘由,无非是因为穷吧。

路边的村民叫卖着山珍野味之类的东西,其侧有一片平坦的场院,木质牌坊上写着“集市”二字,据说,当年这里曾是繁荣之地,幻觉里,依稀能听到章丘口音的喧哗声浪……

道西侧有一条蜿蜒伸长的小溪沟壑,水很浅,几乎干涸了,一个陈旧的木水车轮杵立在那儿,闲得没有用场,大概是今春干旱的缘故吧。如若山泉涌涌,小河溢盈,可以想象得出当年村妇洗衣,孩童嬉闹戏水的情景。

青未了/踏春朱家峪

又来至一座偌大院子门前,那是一个四进的院落,门的横额上书“山阴小学”,入门的影壁墙上赫然醒目地写着该校的校训,背面则是校歌,其歌词是:“繍水之陽,胡山之隂,唯吾校址,義路禮門。創辧學堂,恊工同運,益於邦人之熱忱。師生一堂。棄舊圖新,培育中華棟梁人。育世英才,群情激奮,大展宏圖,矢勤矢慎,報效國家,光復炎黄自由民!”

默诵校训及校歌。令吾血脉偾张,感慨万分。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小学堂,竟有如此之振聋发聩的励志校训和校歌,我似乎明白了,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朱家峪”其族人为何能600年生生不息。

据说,清末曾出过进士朱逢寅先生,还教出了两个有名的举人,清末至民国年间,该村私塾星罗棋布,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和山阴小学各一处,依之看来“朱家峪“自古以来,由于重视文化教育,焉能不人才辈出!

青未了/踏春朱家峪

走过《闯关东》朱开山的陋居,途经《老农民》的拍摄景点,来至村尽头《红嫂》剧组曾使用过的四合小院,这里如今已改成饭庄,要了几盘山珍野菜,席间,我问小女:“玩得开心吗?”她曰:“山沟沟,破房子,连高跟鞋都不能穿,没劲!”

闻小女之言,我噎然无语,这便是“代沟”吧 ,她们这一代人,眼中所见的是高楼大厦,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以及路上川流不息的奔驰、宝马……两代人的思维,喜好之差异,这条无形的“代沟”比“朱家峪”的沟壑要宽得很多……

村里的百姓早就搬走了,政府便把这处数百年古村修缮保留下来,并在老村址外的敞平之处,盖了一幢幢比当年进士、举人家还好的宅子,让他们尽享太平盛世之生活,其子孙后代再也不会闯关东了吧?

青未了/踏春朱家峪

暮归时,嗅着草腥浓郁的山风,深一脚浅一脚,走在那条来时的古道上。一缕缕透过婆娑树叶间的阳光,把朱家峪掩映得格外神秘,我不时回头招呼着蹒跚而行的老妈,似乎读懂了这山村的沧桑,母亲曾步履轻盈的年轻过,就像这条脚下的古道也曾经路面平整的年轻过,然而,走着走着就慢慢地老去了……

在静寂的山谷里行走,心情特爽,又勾起我一种似曾熟悉的回忆:很多年以前,在春的季节,在故乡里闻听鸟鸣啾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鸡叫,在有老井、石碾的老槐树下,听老人讲那过去的故事……

壹点号 鲁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草房   山阴   土坯   校歌   宅子   校训   景点   沟壑   古道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