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什刹海 十里荷花香不断

什刹海是北京城西北隅的一颗绿色明珠。它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胜风景区,也是北京城的发祥地。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活动中,什刹海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

皇家园林什刹海 十里荷花香不断

从辽代在白莲潭(今北海)首筑瑶屿行宫,到金代在莲花池畔修建中都城,元代以什刹海水系为中心建设大都城,再没有哪一种花木像荷花那样与北京的建都史如此密切相关,因此荷花也被称为北京城的发祥之花。

此后,在历代朝廷的大力提倡下,荷花更广泛地栽植于北海、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之中,清代以后,什刹海则成为京城百姓夏日赏荷最主要的去处。

元灭金后,为了解决大都城的水源和漕运,当时由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了引昌平白浮泉至大都的引水工程(今仍是京密引水一部分的主渠),又疏通了大都至通州的漕运(通惠河)。这样使其积水潭中部水面(即后海)的北岸(今烤肉季一带),成为贯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运河的北方终点码头。故此,积水潭成为大都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当时湖内是“胪船蔽水”,岸上是车水马龙,酒馆茶肆,商贾戏班云集,热闹非凡,盛极一时。在银锭桥还出现了“银锭观山”一景,是京城望西山第一佳处。

皇家园林什刹海 十里荷花香不断

由于辽代和金代的修建,什刹海已成为北京著名的皇家园林,当时著名的“燕京八景”中的“琼岛春荫”、“太液秋波”便在此处。

到明清两代,什刹海不再作为码头。但岸边绿柳低垂,湖中粉荷出蓉,风景十分幽丽。很多文人墨客纷纷题诗赋词,如《都门杂咏》中有佳句:“十里荷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燕京岁时记》中记述:“什刹海在地安门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间仕女云集。凡花开时,北岸一带风景最佳,绿柳丝垂,红衣腻粉,花光人面,掩映迷离。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矣”。因此,历代的高僧们在这里修寺建庙,而王公大臣们则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富贾也纷纷迁居湖畔。

皇家园林什刹海 十里荷花香不断

历代在什刹海畔居住过的文化名人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米万钟及诗人三兄弟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等。纳兰性德居住的大学士明珠府(后为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有一“渌水亭”,纳兰性德经常和文友朱彝尊、陈维崧、曹寅、严绳荪、姜宸英等在亭内饮酒赋诗填词。纳兰性德有名篇《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怀荪友》:“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优。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浪迹,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词中不仅写出了什刹海的秀美,也表达了对被撤官而南归的好友严绳荪的怀念。有红学家认为,恭王府花园就是大观园。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尚待红学家们考证。

皇家园林什刹海 十里荷花香不断

由于什刹海是北京地区惟一的历史文化名胜区,最能代表北京民俗文化的特色,所以深受首都人民的喜爱。每天都有很多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侨在什刹海畔的古老胡同和温馨的四合院中以及恭王府等名胜古迹中参观游览。什刹海畔的夜晚,串串红灯通明,只只彩船泛荡,富有江南秦淮水乡气息。什刹海——这颗京城绿色明珠,北京城的发祥地,以它的魅力更加吸引中外游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积水潭   燕京   北京城   都城   漕运   辽代   北海   银锭   京城   北京   皇家   园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