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近日,象征美国堕胎权重要里程碑的“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了,在美国社会引发了持续不断的抗议活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案件因何而起,对于事件中的女主角——罗伊是如何从一名辍学少女,化身成为争取妇女堕胎权力的精神象征,后来又倒戈去支持反堕胎阵营的故事知之甚少。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罗伊诉韦德案”的来龙去脉,重点看看故事的主人公罗伊是如何掀起了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分歧风波的故事。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首先来说一下“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这个名字,“罗伊”和“韦德”是两个人的名字。“韦德”是得克萨斯州的一名检察官,他的工作是执行禁止堕胎的州法律;“罗伊”是个化名,当事人的本名叫做“诺玛·麦科维”。

1947年,罗伊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乡村小镇,之后全家人搬到了得克萨斯州。根据罗伊后来的回忆,她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酗酒还经常虐待她。罗伊父亲是一名电视修理工,虽然个性温和,但在她13岁那年就和她母亲离婚了。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罗伊因为跟妈妈的感情不好,所以从小就很叛逆。她10岁的时候就从一家打工的加油站偷了钱,然后跑去另外一个州潇洒。最后警察找到了她,并把她送回了家。在这之后,罗伊因为多次离家出走,她被送到一所天主教寄宿学校,在那里她受到了虐待和性侵。

后来,她又被送去感化学校,再后来,罗伊初中都没毕业就辍学了。离开感化学校后她被送去表舅家寄宿,在那段时间,她又持续遭到对方性侵。就是在这种痛苦而又无情的环境下,罗伊一直在努力想方设法活下去,而内心的压抑也一直在累积。

15岁那一年她在一家汉堡店打工时,有个开着豪车的男人来到店里调戏她。那时候罗伊迫不及待地想要改变现状,所以想都没想就上了这个男人的车,并很快跟他同居在一起,但没想到这成为了罗伊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同居后不久后罗伊怀孕了,听到罗伊怀孕的消息,那个男人非但没有一丝高兴,还勃然大怒狠狠揍了她一顿。当警察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罗伊已经奄奄一息不省人事,而那时她才只有16岁。万般无奈之下,罗伊只好再次回家和母亲一起生活。

当女儿梅丽莎出生后,罗伊染上了吸毒和酗酒的恶习,最终她失去了女儿的监护权,罗伊的母亲取代她成了梅丽莎的监护人。这件事让罗伊耿耿于怀,于是她再次从母亲家里搬了出去单住。不久之后,罗伊再次怀孕,生下了二女儿珍妮佛,因为无力抚养她只能把二女儿再次送人收养。

1968年,21岁的罗伊又第三次怀孕了。这时她觉得已经受够了,不想再经历怀孕生子再把孩子送人的痛苦,于是她想终止妊娠。但那时候的美国只有十几个州在满足某些条件下可以堕胎,而诺马所在的得克萨斯州刚好是堕胎不合法的州之一。所以,当她跑去问医生时很干脆的就被拒绝了。医生告诉她如果无力抚养可以把孩子送人收养, 还给了她一个收养律师的电话。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当时得克萨斯州的法律规定,只有母亲怀孕可能危及生命或被性侵时才可以合法堕胎。于是在朋友建议下她谎称遭到强奸,试图得到合法堕胎的许可,可是警方很快发现她在撒谎,所以拒绝了她的请求。最终,罗伊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250美元,去找地下诊所寻求秘密堕胎,结果那个诊所却在几周以前就被警察查封了。

绝望的罗伊只好打电话给那位收养孩子的律师,也就是后来帮她打官司的“琳达·考菲”。当年的琳达才刚从法律系毕业,意气风发,跟另一个年轻女律师沙拉正在寻求一个挑战美国堕胎法案的机会。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于是一个迫切想要堕胎的女性,和两个在找想堕胎女性当代言人的女律师一拍即合。罗伊出身普通,没念什么书,谈吐虽然风趣但有些粗鲁,称不上是完美的代言人,尽管如此,两位年轻的女律师还是打算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实现她们的抱负。

于是在琳达的帮助下,罗伊化名为简·罗伊,向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县司法长官“亨利·韦德”提起诉讼,指控德州的堕胎禁令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罗伊诉韦德案”名字的由来。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但是,这场诉讼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时间才到达最高法院。197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7比2的意见裁定,得克萨斯州堕胎禁令侵犯了妇女的“正当程序权利”,女性拥有堕胎的权利,该权利受到宪法保护。

很显然,罗伊并没有实现自己想要堕胎的愿望,她在这个过程中生下了小女儿,并且还是把她送人收养了。但是“罗伊诉韦德案”改变了美国数百万女性的生活,也成为女性堕胎权裁决的“里程碑”式案例。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当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认为:要做出最适合患者的决定,是医生独有的权利,而且堕胎与否涉及宪法保障的隐私权,国家不应该介入。“罗伊诉韦德”案之后的三十多年里,美国堕胎数量呈爆炸式增加。截至1998年,美国共有3500 万例堕胎记录在案。罗伊也成了这场争取女性身体自主权活动的标志性人物。

然而令大众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积极争取妇女堕胎权力的罗伊,不久之后竟然又倒戈成了支持反堕胎的急先锋。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罗伊诉韦德案”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罗伊都在达拉斯一家堕胎诊所工作,生活也很平静。直到后来,一个名叫菲利普的福音派的牧师搬到了这家堕胎诊所的隔壁后,罗伊的人生轨迹也随之被改变了。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菲利普牧师其实是反堕胎主义者,那时他正在组织一个名叫“拯救行动”的反堕胎活动。很快他就跟诺马混熟了,甚至还跟罗伊一起参加了电视节目录制。就在大家都对这两人之间奇怪的友谊感到相当困惑的时候,1995年罗伊在菲利普的协助下接受了洗礼。两天后她辞去了堕胎诊所工作,并加入了反堕胎阵营。

随后,罗伊声称她非常后悔自己当年在“罗伊诉韦德案”中所扮演的角色,那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罗伊说,她觉得自己当年其实是被堕胎派利用了,那时候她只是一个连中学都没念完,只想迫切堕胎的小女孩,跟那些所谓的女权精英格格不入,而她们也把她当成了笨蛋,在明明知道官司会打好几年,根本来不及让她堕胎的情况下,还利用了她的信任,那些女律师关心的根本不是她,而只是需要一个代言人。

随后罗伊还出了一本自传,在这本自传中她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从堕胎派变成反堕胎派。她说自己曾经在诊所休息时突然听到小朋友们的脚步声,接着当她来到康复室的时候,又听到孩子们的笑声,这些一定是上帝想告诉她什么。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罗伊说飞利浦跟那些只是想利用她的女律师不一样,菲利普是真心把她当朋友,不是只为了叫她支持什么运动。在接下来的20年里,罗伊就一直积极参与各种反对堕胎的活动,试图让最高法院推翻以他为名的“罗伊诉韦德案”,还有几次甚至因为示威而遭到逮捕。直到2017年罗伊因为心脏衰竭而去世,享年69岁。

然而,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如果是这样,罗伊的传奇人生未免过于平淡了,随后罗伊临终前录制的一段录像被公开,她再一次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也使得这个本就充满争议的话题更加扑朔迷离。

2020年,一部名为《AKA JANC ROC》的纪录片在FX上播出,影片中罗伊带着氧气鼻管,在镜头前留下了临终遗言。她承认说,倒戈支持反堕胎阵营是演出来的,自己收了“拯救行动”等反堕胎组织的钱,人家要她讲什么,她就照着念,她只是个演员。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事后调查的税务文件也显示,罗伊这些年从反堕胎派那里收到至少45万美元。一名曾经跟罗伊共事过,后来改变了反堕胎立场的福音派牧师申克也承认当初的确付过钱给罗伊,因为当时罗伊对反堕胎派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所以和她达成了交易。纪录片中罗伊还讲述了当年怀孕的感受,说不想再让其他的女孩子尝到这种滋味。她还说,如果一个年轻女孩想堕胎,管我屁事,那是人家的选择。

罗伊的两次反转,哪一次是真实的,哪一次是在演戏可能除了她自己谁也说不清楚。作为旁观者,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罗伊是“罗伊诉韦德案”的主角,也是这起历史事件的主要人物,但她除了靠发表演讲和写关于堕胎辩论双方的书为生以外,在整个过程中她个人起到的作用实际上非常有限。罗伊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她成功让堕胎合法化但自己却从未堕过胎,她改变了美国历史却又沦为双方的棋子,被拿来当做了攻击对方的工具。

“罗伊诉韦德案”背后的女主角,原来只是一个工具人

琳达律师和菲利普牧师看似利用了罗伊,是幕后的操纵者,而实际上他们也都只是在为各自背后的利益集团服务。美国是判例法国家,最高法的裁决很少有自己推翻自己的先例,通过推翻先例而剥夺既得个人权力的判决更是罕见。

最终,“罗伊诉韦德案”从最初保护妇女权益的范畴,演变成了美国社会的一个政治事件,在支持堕胎和反对堕胎的背后,各方博弈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我们下期接着聊。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罗伊   得克萨斯州   菲利普   最高法院   美国   牧师   诊所   女主角   母亲   律师   工具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