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了才明白:帮子女带娃时,一定要立下这4条“规矩”

人到老了才明白:帮子女带娃时,一定要立下这4条“规矩”现代社会,年轻家长忙于工作,老人们成了带娃的主力军。

然而,固然老人帮子女减轻了不少压力,但不少问题、矛盾也是接踵而来。

由于新老一代人育儿观念上的冲突,在日常相处过程中,免不了因为孩子的养育问题,出现大大小小的摩擦。

最后有些老人辛辛苦苦半天,不仅没有得到子女的感恩,反而招致不少埋怨。

事实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人帮忙带娃时,如果能提前立下这4条规矩,那么往往可以避免吃力不讨好,减少很多麻烦。

人到老了才明白:帮子女带娃时,一定要立下这4条“规矩”

规矩一:劳累要有“度”

有些老人带娃时,属于“任劳任怨派”,白天带一天孩子,晚上子女下班,还要提前把饭做好,伺候孩子睡觉,一整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

还有的老人带娃则是稍显轻松,白天把孩子的一切料理好,晚上等子女下班回来,就把孩子交给他们,晚上也不用哄孩子睡觉,于是老人有了不少放松的时间,晚上也能睡得更好,白天带娃时精力更充沛。

人到老了才明白:帮子女带娃时,一定要立下这4条“规矩”

其实,老人带娃,完全不必把自己弄得太累。

第一种老人看似任劳任怨,为子女付出的更多,但因为承担了太大的压力,不仅容易把自己“累垮”,而且因为难以调节自身状态,带娃时会更容易出现疏忽,更容易引来子女抱怨。

而第二种老人则是更能彰显“带娃智慧”,照顾孩子本就是件辛苦事,老人身体素质又往往不太理想,只有保存好体力,做到“劳累有度”,才能更好地帮子女把娃带好。

老人在帮子女带娃时,不妨提前立下规矩:带娃可以,但是不能全靠我,子女也要加入到带娃阵营中来,帮自己找好休息的时间。

人到老了才明白:帮子女带娃时,一定要立下这4条“规矩”

规矩二:不能让自己太“亏”

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有些老人帮忙带娃时,都是生怕子女太劳累辛苦,于是不仅帮忙带娃,还把退休金给子女贴补家用,主动承担家里的生活负担。

但事实上,老人帮忙带娃已经付出了很多,“出人又出钱”实在没必要。

老人给的资助越多,久而久之,子女越容易习以为常,一旦哪天老人难以负担,不得不向子女伸手要钱,或者随口一句抱怨,反而会惹来子女的埋怨,得不偿失。

所以,老人带娃时,为孩子花钱无可厚非,但给子女补贴家用则大可不必,不要做了“免费保姆”,还要自己往里面搭钱。

人到老了才明白:帮子女带娃时,一定要立下这4条“规矩”

规矩三:管教孩子有底线,孩子爸妈才是责任主体

很多老人帮子女带娃,之所以会发生矛盾,关键在于两代人育儿观念不同,双方在“争抢”孩子的教育权时,自然会产生冲突。

其实每代人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不同,在管教孩子这件事上,家长才是真正的责任主体,老人帮忙带娃,重点在于“帮忙”二字,关键在于做好辅助工作。

比如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时,有些老人会因为心疼,明里暗里进行阻挠,结果免不了产生家庭矛盾,引起摩擦争执。

老人帮忙带娃,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做好生活上的保障就足够了,至于那些教育孩子的大道理,如何具体地对孩子进行管教,还是要靠孩子爸妈,归根结底孩子是父母的,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

人到老了才明白:帮子女带娃时,一定要立下这4条“规矩”

规矩四:不掺和子女的“家务事”

老人帮忙带娃,和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小两口发生矛盾,有什么“家务事”,不要随意掺和。

有些老人在家里习惯了搞“一言堂”,一旦子女有了摩擦,上来就站在“道德制高点”,讲一番大道理,分个谁对谁错。

事实上,小两口过日子免不了磕磕绊绊,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说不好问题究竟出在谁那里。

所谓“床头吵架床尾和”,可能前一秒夫妻俩还在吵得热火朝天,下一秒就会瞬间和好,如果老人掺和到其中,反而容易引火上身、火上浇油,不仅容易招致埋怨,还可能引发更激烈的矛盾。

所以老人帮忙带娃,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至于子女间的“恩怨”,作壁上观就好,谁也别得罪。

人到老了才明白:帮子女带娃时,一定要立下这4条“规矩”

结语:

老人帮子女带娃是好事,但如果不提前立好规矩,很容易身累心更累,引发家庭矛盾。

大家在帮子女带娃时,对于以上4个“规矩”一定要多注意,以免费力不讨好。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因为带娃产生矛盾的家庭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规矩   子女   家务事   任劳任怨   小两口   摩擦   矛盾   老人   晚上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