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候炎热,“三高”人群更容易发生脑梗、心梗,如何预防?

脑梗就是脑梗塞,是脑卒中的一种,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夏季气候炎热,“三高”人群更容易发生脑梗、心梗,如何预防?

心梗就是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脑梗、心梗的根源都是血管堵塞导致血流减少甚至中断。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高”人士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期刊《环境与健康》针对气温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数的关联性分析数据:气温每升高1度,心脑血管疾病人数增加17%左右,夏季气候炎热,“三高”人群更容易发生脑梗、心梗。

夏季气候炎热,“三高”人群更容易发生脑梗、心梗,如何预防?

一、水分流失多。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热而全身体表血管扩张,汗液排泄增加,汗液的排泄必然会导致体内水分、电解质流失,体内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被打乱,血液因水分流失而变得粘稠,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就更容易形成,血栓形成就会引发脑梗、心梗。因此,“三高”人士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需要2000-3000ml的水分,其中通过进食食物可以获得500-1000ml的水分,机体自身新陈代谢每天在产生约300ml的内生水,因此,满足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人体每天需要补充水分约2000毫升,其中饮水量约1500毫升,但是夏天 “三高”人群更要加大水分补充,每天保证饮水2000毫升以上。

夏季气候炎热,“三高”人群更容易发生脑梗、心梗,如何预防?

二、温差过大。夏季,室内外温差加大,昼夜温差也加大,温度高时,人体的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而温度变低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压忽高忽低,血管不断扩张收缩,血管内膜容易损伤,血管斑块也容易脱落形成血栓,引发心梗、脑梗。因此,“三高”人士要注意预防温差过大,比如避免室内空调温度过低,避免风扇直吹,避免晚上睡觉着凉,避免洗冷水澡,避免冰冻冷饮。

三、情绪波动。夏季炎热天气下,人往往因空气湿热而烦躁,遇事容易冲动,情绪波动,紧张、焦虑、忧郁、大喜、大悲、大怒等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大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因此,“三高”人士,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更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大怒等激动情绪,遇事保持冷静。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炎热   夏季   电解质   温差   水分   血管   血压   气候   人群   情绪   人体   人士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