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作者:宫润萍 1928年生于山东牟平县;1947年参加革命;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成为一名小儿科医生;1964年调外交部,曾先后随丈夫杨守正大使在中国驻索马里、苏丹、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苏联大使馆工作,任一秘。

许多人都认为外交工作是美差,可以出国开开眼界,每天送往迎来请客送礼,参观游览,真是悠哉游哉。从表面看来确是如此,但外交工作的艰辛,却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除了可能会经历政变的艰险之外,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差异也往往会给外交人员带来苦恼和不便。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01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埃及-开罗

我踏上非洲土地的第一站是埃及,到达的第一座城市是开罗,这是去索马里的必由之路。埃及古老雄伟的金字塔、人面狮身雕像、精美壮观的大清真寺,这些人类创造的奇迹给人以美的享受,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02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国家公园

我到达的第二座城市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内罗毕”一词是“凉爽之地”的意思),它是一座现代化花园式城市,处处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整洁、宁静,是旅游避暑的胜地。国家天然野生动物园吸引着每一位来访者。我们坐在吉普车里,自由安然地从凶猛的狮子身边擦过。绅士般的长颈鹿,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高高地仰起头去吃枝头上的嫩叶。最令人兴奋的是开车追逐成群的斑马、羚羊和野猪,既紧张又高兴,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当我们参观大裂谷和咖啡种植园时,那壮观的景色,清新的空气,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中国驻肯尼亚使馆宽敞的院子里,大片娇艳欲滴多姿多彩的玫瑰,令我着迷。

非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很美好的。

03

非洲地跨南北两半球,赤道横贯在大陆中部,有“高原大陆”、“热带大陆”、“干旱大陆”之称。我去过的索马里、苏丹与肯尼亚的情况大不相同,那里天热干旱植被少,沙漠多。苏丹首都喀土穆是有名的“世界火炉”,最高气温可达70 ,一般寒暑表在阳光下,里面的水银柱会冲破玻璃管。有时外出活动,停车找不到荫凉处,只能停在阳光下,时间稍长,车里面就像烤箱。司机如不戴手套,手会被方向盘或门把烫伤。有一次我丈夫参加观礼,晒的时间较长,前额晒起了几个水泡。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喀土穆

由于天热,喀土穆人一年有7个月露宿户外。我们一年有8个月生活在空调室中,这对人的健康很有害。

喀土穆的5至7月气温最高,常有沙尘暴,当地人称其为“哈布卜”。喀土穆平均每年有大小“哈布卜”24次。大“哈布卜”来势猛,飞沙走后,沙暴所至,天昏地暗,交通中断。我们躲在屋里,紧闭门窗,仍呛得透不过气。后来我虽把窗缝糊上,仍要戴上口罩。沙暴来时不能开空调,那闷热的滋味实在难受。沙暴过后,室外遍地处处黄沙盖顶,一片惨相。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苏丹首都喀土穆强沙尘暴天气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次,我们计划在草坪上举行电影招待会。下午刚刚把会场布置好,傍晚突然来了“哈布卜”。我们只好等它过后,用水冲洗草坪及桌椅,重新布置。结果那晚只来了三位客人: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小孩。

04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索马里

索马里属热带气候,酷热干旱,蔬菜很少。当地盛产香蕉和木瓜,价格便宜。我喜欢吃木瓜,每天吃很多,结果我全身皮肤变黄。回国休假时去北京医院检查,护士把我当黄胆肝炎病人隔离起来。后经医生查文献,才证明是由于摄入大量胡萝卜素(木瓜含大量胡萝卜素)所致。苏丹的主要水果是西瓜,又大又甜,但较贵。食堂每天中午只供应每人一块西瓜。因青菜少,我和几位爱吃青菜的同志就狠啃西瓜皮,直到剩一层皮为止。

由于气候不适应,营养不平衡,使馆人员脱发、白发者较多。有的小伙子还没结婚就开始秃顶了,我刚40出头,头顶就出现大片白发并大量脱发。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柏培拉港口

在索马里还有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当时盛传苏联在索马里的柏培拉港设有军事基地,我们很想找个机会去看看。索当局出于两国友好,破例同意我丈夫往访柏港。1966年某日,我们夫妇和另二位同志成行。

去往柏港会途经一片大沙漠,迎面吹来的热风如火焰般灼面。我们到港后住在当地唯一的一所“宾馆”里,室内无空调,就像进了一个大烤箱,周围的一切都烫手,床也是热的,睡在上面就像烤面包。我们开玩笑说,再躺下去会烤糊的,跑到院子里也不凉爽。人热得口干舌燥,可是到处找不到水,自来水管一滴水也没有。宾馆里除了我们四人外,别无他人。万般无奈,我们就到处搜索,终于在一个破土造冰箱里找到一块残冰。我们顾不得卫生不卫生,把冰分成几小块,每人捧着一块互相瞅着对方的狼狈样儿,啃了起来,样子可笑极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热死”、“渴死”的滋味。

05

谈到苦,非洲人民的苦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1972年3月,苏丹南北两部分结束了持续17年之久的内战,实现了全国的和平统一。不久我和丈夫访问了苏丹南方。苏丹的最南端为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足,森林茂密,处处绿茵,芒果树上挂满了硕大的果实。但这一切没能掩盖殖民统治、长期内战留下的伤痕。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我们沿途见到许多营养不良的儿童,四肢纤细,腹部胀大,脐部突出如小气球(医学上称为脐疝),还有赤裸裸一丝不挂的男子在田间劳作或在路边闲坐。上身赤裸的少女、少妇们拖儿带女站在路边看我们修车。因为我是医生,不管在哪里访问,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参观医院。在朱巴市我们参观了一家医院。在那里我看到从没见过,甚至书本上也没读到过的热带病,印象极深。

丝虫病:过去我对此病只有书本知识。那次见到的南苏丹男性丝虫病人多表现为阴囊象皮症。阴囊肿大,如装满东西的布袋,大的有十几斤甚至几十斤重,患者不能坐卧,只能两腿分开跪在床上,苦不堪言。治疗办法,可手术切除一部分,但不能根治。

腐烂病:此病病因不明,据初步分析,可能是野生植物的针刺刺破皮肤,将一种病毒带入人体内,经过较长的潜伏期,皮肤开始腐烂,并扩散到全身。当时无特效疗法,被认为是不治之病。

线虫病:我见到的病人多生在下肢。白色纤细的线虫,头部穿破皮肤露出体外。医生或病人自己可用火柴棍轻轻将其卷绕,每天卷1至2圈,慢慢将虫拉出体外。一条虫长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如果拉急了,将虫体拉断,就再也拉不出来了。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此外,恶性疟疾是非洲常见的常年流行病。恶性疟疾恶性发作预后多不佳,往往可致死,或令人留下后遗症。我去过的非洲四国,以索马里和苏丹恶性疟疾流行最为严重。我们长年要挂蚊帐,每周服一次防疟药。使馆的环境、居住条件较好,只要坚持挂蚊帐、服预防药,患者甚少。我见到的使馆人员患的多为高热型恶性疟,因及时治疗都获痊愈。只有驻苏丹使馆的一位年轻的招待员患脑型恶性疟后,留下了后遗症——痴呆。

我们的援外人员,尤其是在南苏丹工作的中国医疗队队员,由于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差,受蚊虫叮咬的机会太多,许多人染上了恶性疟,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非洲的酷热和干旱确实令人苦恼。但是非洲人民热情爽朗的性格、非洲大陆美好的景物,也给了我们温馨和欢乐。


06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抵达马里

中国非常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关系。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先后访问了非洲十国。访问期间,提出了指导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五项原则和对外经济提出的八项原则,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索马里和苏丹,人们见到中国人就喊“周恩来”,以表达他们对中国的友好情谊。我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同样,在国际事务和经济建设中,中国也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非洲国家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中国重返联合国现场画面

中非人民互相支持,互相援助,深得人心。我和非洲人相处十几年,感受颇深。下面我讲两个真实的故事:

1964年,我援索马里医疗队(上海派出)在索首都摩加迪沙市马蒂诺医院工作不久,有一天,见到一位垂危的临产妇女躺在医院的走廊上,她的丈夫焦虑不安地守护在她的身边。当时在该院工作的一些外国医生,看过之后都摇摇头走开了。中国医疗队的妇产科医生给病人做了细致的检查,诊断是初产横位,因延误时间太久,病人处于危险状态,不予抢救病人必死,如积极抢救尚有一线希望。队里决定紧急抢救——以妇产科医生为主,其他科配合,立刻进行剖腹手术。经医生护士们同心协力,认真仔细地抢救,母子脱险了,得救了。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图片来自网络

这件事在首都引起了轰动。中国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受到广泛赞扬。几个月后,产妇由丈夫陪同,带着健壮的小男孩专程到中国使馆表示感谢,并和我们夫妇及医疗队合影留念。

1966年,也是在马蒂诺医院。有一个男孩患瓣膜缩窄性心脏病,已住院很久了。意大利医生想给他手术治疗,又下不了决心,迟迟不行动。中国医生决定为他手术。使馆积极支持医疗队的决定,并提醒,为了确保手术成功,要做好对病孩的保护。在周密计划、充分准备之后,手术开始了。

为了安全,给病孩输的血是中国医生直接从其亲属身上抽出来输给病孩的。手术成功了!但这只完成了一半。术后护理,保证病孩平安的康复,尚需努力。第二战役开始了。医疗队全体都参加了日夜24小时的轮班守护。病人吃的喝的均由家人或医疗队送去。同时医疗队还要担负其他病人的医疗,他们太辛苦了。使馆的同志们随时支援他们,也参加守护工作。由于身份限制,我未能参加我很想做的工作。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有一天,病孩终于健康出院了。

“中国医生是神医!”摩加迪沙人互相传颂着,首都极大地轰动了。在这里,开心脏手术是首次,而且成功了,人们能不激动吗?能不为中国医生的高超医术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品德感动吗?医疗队辛勤的劳动,为祖国争了光,得到了索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甚至索马里总统欧斯曼出国访问时还带上中国医生。中国医疗队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使馆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功的喜悦、友谊的温暖,激励着我们,常常把热和苦忘在了一边。

07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大门

( 李新烽 摄于2004年)

在索马里,我们所到之处都会感到友谊的温暖。1965年,恰逢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我赴索后首次举行了纪念“三八”的活动。出乎意料,总统欧斯曼的夫人和总理夫人双双出席,还有几位部长夫人也带了孩子来使馆参加活动。夫人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出的中国刺绣和工艺品。总统夫人说,她从没出席过其他使馆的活动。这是她首次参加中国使馆的活动,也是夫人们第一次参加纪念“三八”的活动,非常高兴。她指着大幅精美的绣品说,令人难以置信,这是用手绣出来的,太美了!

1966年的一天,索马里议会议长的两位夫人未经预约,带着礼物到使馆看望我。她们热情、朴实,使我深受感动。不久,我回访议长夫人。她们热情友好地接待我,带我穿堂入室,逐一参观了她们的官邸,包括所有的卧室。这种友好的举动,是我外交生涯中的第一次。

还有一次友好访问,终生难忘。那次我和丈夫及秘书由索马里朋友陪同去外地访问,快到目的地时,突然天降大雨。当地主人非常高兴,拉着我们的手欢呼“罗伯来”(索语,意为“雨神”)。因常年干雨,如果客人来时天降雨,就是两神带来了喜雨。但“雨神”的称号从不封给女人。这次破例,人们热情地叫我“密斯罗伯来”(女雨神)。给了我很大的荣誉,叫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08

我们在非洲四国工作期间感受到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比较容易接近。我丈夫和各国的元首接触较多,谈话有共同语言。记得有一次苏丹总统尼迈里独自开车来到大使官邸。当时老杨正在办公室,没想到尼迈里会突然光临,匆匆跑去见他,尼迈里总统说他是想来和杨大使聊聊天。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尼迈里

在苏丹期间,使节随尼迈里总统旅行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我记忆最清楚的一次是应邀随尼迈里去达尔富尔省省会法席尔参加1月1日苏丹独立日庆祝活动。旅行是免费的,一切费用由苏丹政府和地方政府支付。使节们偕夫人,随尼迈里总统乘专列,由喀土穆出发。每位使节夫妇有一包间,虽不豪华,但有洗脸池、厕所,倒也方便。途中停车的次数多、时间长,列车行驶很慢。停车时下去活动不必担心什么时候开车,即使车开出几分钟,跑几步就可追上。12月31日到达法席尔市时天色已晚,我们大队人马被带进了“外交村”。

“外交村”是由许多临时搭起来的蒙古包式的草房构成的,其中最大最好的一间是总统的行宫。使节则每家一间,里面只有一张用木棍支起的床,床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茅草,有一套单薄而简陋的卧具。

独立节前夕也是除夕,当晚有盛大露天晚会,当地官员和群众陪总统和使节们跳舞。快到午夜时,大家都手扶前面人的肩膀,连成一个大圆圈,不停地跳啊跳。突然灯熄了,一阵钟声过后,又是一片通明。这时,人们不管相识与否,也不分男女,不论身份,转回身去与对方拥抱亲吻,祝贺新年,祝贺苏丹独立节。欢声笑语冲向碧疏的星空,扩散到原野。人们沐浴在友好与欢乐的气氛之中,暖流驱散了深夜的寒气。

1月1日,白天我们出席庆祝大会,参观当地的工农业产品展览,晚上出席群众舞会。他们跳的是民间舞。苏丹妇女能歌善舞,舞姿多种多样,有扭动双肩的鸽子舞,也有专扭腹部、臀部的舞。法席尔妇女的舞步节奏很快,双手向前舞动,双脚向后抛,人们踏着鼓点,发出一阵阵特有的口哨声,通宵达旦地跳舞。我们虽跳不好民间舞,但也分享了他们的欢乐。

09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南苏丹境内白尼罗河风光

(摄影 王新俊)

尼罗河是世界第二大河,也是非洲最长的河流,它从南到北纵贯整个苏丹,滋润着两岸平原的沃土,对发展苏丹农业有重要意义。尼罗河上有多处险滩瀑布,非常壮观。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在喀土穆附近交汇,两种水质界线分明,是喀土穆一大景观。每逢周末、节假日,使馆的钓鱼迷们便到尼罗河边或尼罗河水库垂钓。他们钓的鱼有时全馆都吃不完,于是就把它们晒成鱼干。尼罗河里的鲑鱼肥大鲜美,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备菜。我丈夫是钓鱼迷中的佼佼者,钓鱼是他的一大乐趣。

有一个周末,我们约了罗马尼亚驻苏丹大使夫妇和他们的一位客人去尼罗河钓鱼。我们带了桌椅、食品,准备在河边煮鱼汤野餐,美美地过一个周末。那天上午我们两家准时在河边会合,大家兴致勃勃地分头施展各自的本领。我是钓鱼盲,是陪君子来的。我从老杨手中接过他为我调好的渔具放入水中。不一会儿,见鱼线在抖动,我便轻轻拉起一条一斤多重的鲑鱼上钩啦!我正呆呆地提着乱蹦的鱼,忽听一片掌声,抬头一看,周围的黑人正在为我鼓掌祝贺。我举起鱼,向他们致谢。

正当我高兴时,老杨轻轻把我拉到一边,小声说:“出事了,鱼钩扎进了我的手。”我仔细一看,鱼钩真的刚好扎进他右手合谷穴中,不管我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我急出了汗,起初我们不想让客人知道,可现在不得不实说了。我们向朋友们道了歉,把我钓的鱼留给了他们,便驱车直奔中国医疗队驻地。外科医生为老杨动了小小手术,才把鱼钩取了出来。

这次洋相后来成了外交笑话。有一次,我和几位外国朋友闲聊,给他们讲了个传奇故事,说我丈夫有一次钓了一条100多斤重的大鱼。他们惊奇地问,什么鱼这么大?怎么钓起来的?我笑着指指杨说,他钓了他自己。人们哈哈大笑,问他怎么钓了自己,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桩怪事。

尼罗河的水质好,洗发洗衣服,又净又滑爽,泡出的茶格外香。苏丹人常常说,喝了尼罗河的水,一定还想回来。是的,我至今怀念尼罗河。

10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高原上的公园都市”之称。“亚的斯亚贝巴”在阿姆哈拉语中意为“新鲜的花朵”。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常年处处有鲜花,草木葱茏,风景宜人。老杨到任后曾两迁馆址,最后在城边找到一处占地十几公顷,内有五幢小楼房的比较满意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小山坡,后部一片桉树林,能驱蚊,成群的猴子常来做客。围墙外有一条常年流水的小溪。经过我们全体使馆人员的辛勤劳动,这里变得越来越美。埃方同意我们修围墙,我们筑起了又高又厚的围墙,它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从此人称此处为“中国城”。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在非洲工作过的人体验尤深

现中国埃塞俄比亚使馆院内的花草

(大使馆官网)

院子里常年可种菜种花,我们种的菜自己吃不完还可以送礼。对我这个酷爱花木的人来说,这里简直是乐园。闲暇时我常常在院里种花种菜。我亲手插活的一盆灯笼花,盛开时有300多盏小灯笼挂满枝头,成了当时馆中一绝。

— END —

文章来源 |《女外交官》(1995年出版)

作者 | 宫润萍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亚的斯亚贝巴   非洲   索马里   尼罗河   肯尼亚   喀土穆   医疗队   使馆   中国   医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