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不哭,娘不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我们常常能听到流传在民间的这样一句俗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还别不相信,在特殊时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孩儿不哭,娘不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既然能够在民间流传,说明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

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刚刚解放时,长期战乱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投机猖獗,民生困苦,失业众多,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大多数居民在温饱线上挣扎,用缺衣少食,吃不饱、穿不暖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孩儿不哭,娘不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在四、五十年代,中国的生育率是比较高的,一家三、五个孩子是平常事,七八个也属正常。一个家庭,平均每两年就有一个新生儿出生,有的家庭,大的和小的仅仅是一岁之差,大的还没有彻底断奶,小的又降临了,嗷嗷待哺是最稀松平常的事。

在哺乳期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确实需要足够的营养。营养的主要来源,当然是母亲的奶水了。大家都清楚,只有母亲吃饱了,才能分泌充足的乳汁喂养婴幼儿,母亲忍饥挨饿,婴幼儿吃不饱也就成为最正常的事儿了!

孩儿不哭,娘不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中国的语言比较复杂,你只能细细品味,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孩子饿了,就要哭,有的孩子不饿也哭,有的孩子是饿了也不哭,但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会哭,不仅仅是懂得哭,哭的时间、地点合适才可以称得上会哭。看来哭也是有学问的,怎么才是会哭呢?首先你哭的时间对才行。到了饭点了,你饿了,母亲也攒足了奶水,你一哭,母亲顺理成章地就会给你喂奶。有时候没到饭点,你哭个不停,难免会遭到嫌弃。或者说,刚吃饱喝足,还一个劲地哭,这样的孩子就会被列为“难缠”的行列。但在那个年代,有几个孩子是能够吃饱喝足的?

孩儿不哭,娘不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哭的地点对,也挺重要的。前提是母亲必须得在场。你是饿了,但母亲又是田间地头,又是洗衣做饭,又是打猪喂狗,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在场,你说你哭,能有什么作用?只能是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给你喂点水,缓解一下饥饿罢了!

再者,娘必须得有奶。有时候确实是顾了大的,顾不了小的,孩子是在哭,娘有奶才行,有时候,娘没奶,你说咋去奶孩子?

饿了哭,这也是婴儿的条件反射,这也是与母亲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这就形成了孩儿不哭,娘不奶,孩儿一哭娘就奶的惯性思维定势。

孩儿不哭,娘不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婴儿只要是含着母亲的乳头就一声不吭,小嘴一离开母亲的乳头,就会哭个不停。仔细分析一下,也不是矫情,其实还是没有吃饱!尽管是含着乳头,但根本吸不到奶水。一般的孩子,没灾没病的,吃饱喝足后,除了睡觉,就是玩耍。

但也有所说的“皮实”孩子,饿了哼哼唧唧几声,喂点水,逗一逗,哄一哄,就又去睡觉、玩耍了。这种孩子就会造成先天的营养不良。

母亲没有奶水,就只能找奶水比较充足的哺乳期的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二大娘、三婶婶了,或者干脆雇奶出去。这或许就是“有奶就是娘”的由来。管她是不是娘,先饿不死,吃饱了再说。

孩儿不哭,娘不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奶水也有遗传基因,吃别人奶长大的孩子,有时或多或少遗传了喂奶人的性格、特点,这也不足为奇。有的孩子长大后,对喂过奶的人感恩戴德;有的根本不提这茬儿。也难怪,有的人连亲娘都嫌弃,虽然有句俗语叫“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在那个年代,选择给孩子喂奶的人也是有讲究的。

有的孩子,也许是一生下来就吃母亲的奶习惯了,即使是饿,也不吃其他人的奶水,大有“有志者不吃嗟来之食”的情怀,那也就只能饿着了!

孩儿不哭,娘不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也有的孩子出生时,母亲的奶水不够,正赶上牛下犊子,羊下羔子的时候,就将就点牛奶、羊奶了。

当然,这些事只是贫穷、困难年代的事了,现在条件好了,各种奶粉琳琅满目,这精、那糊的应接不暇,根本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只是吃什么好的事情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孩儿不哭,娘不奶”,“ 有奶就是娘”也只能用在其他地方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孩儿   有奶就是娘   孩子   哺乳期   奶水   乳头   中国   确实   母亲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