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我是“阿拉是糖糖”,一名沪漂宝妈,点击上方关注,分享育儿和生活感悟。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都说百善孝为先,孝顺这个品行也是从古至今最为看重的一种。

对于父母来说,儿女是否孝顺,影响了自己是否能安享晚年,毕竟谁也不想劳碌一辈子,到老还要为子女操各种心。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老家有个亲戚孙阿婆,63岁的年纪,生育了3个儿子。

她说虽然没有儿女双全,也有些遗憾,但是3个儿子都待她十分孝顺,3兄弟之间感情也很好。

甚至老三的婚事,都是由老大和老二一手操办的。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出于好奇,就问起孙阿婆,是怎么将孩子培养得这么孝顺的?

她说:以前家里穷,但凡有盆肉菜家里几个人分,一个人也分不到几口,几个孩子也体谅到父母的不容易,日子过得辛苦却没有埋怨啥。

甚至,几个孩子还会特意就吃些肉里的配菜辣椒下饭,把肉留给大人吃。

其实,孩子长大后是否孝顺,小时候就已经有了信号。自己的3个孩子,包括现在也在带孙辈了,多少总结出了一套规律。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第一点:体谅父母的难处,不会因为自己不顺心而顶撞父母

有些孩子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感到不开心,也会体谅父母的难处,不会顶撞和为难父母。

孙阿婆说:以前家里一个旧玩具枪,还是别人送的,3个孩子轮流玩,孩子们也没有说吵着要一人一把。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所以,不管是体谅父母的难处,还是以后踏上社会的高情商性格,这种控制力都源于孩子的共情能力。

而共情能力最好要从小培养,最好的培养时间段是在3-9岁。

因为这个时间段的孩子,他能明显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并且有主动安慰他人的表现。

而2岁左右的孩子,能感受到他人的悲伤和欢乐,但是无法把感受转化为行动。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第二点:愿意和父母分享

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有喜悦的事会第一时间想到父母。

孙阿婆说:自己孩子小时候去县城读寄宿制高中,每周都会记得打电话给她报平安,说说学校和学习上的事情。

后来孩子去大城市打工,仍然保留着这个习惯,基本隔三差五就会打电话回家。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这种孩子长大后无论离开家多远,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人,这样的孩子,以后一定会孝顺。

因为家在他心中一直是充满温暖和爱的,他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分享给父母,让父母能安心、放心他在远方生活和工作。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第三点:乐意主动做家务

会主动做家务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幸福指数更高,更会懂得感恩父母。

可能有些人会说,不求孩子做家务,只求他能乖乖学习。

但是你知道吗?孩子做家务,不仅不会不利于学习,还会有很多好的影响。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

“爱做家务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后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

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

爱做家务的孩子在学业上,往往表现得更加优异。”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孙阿婆说:以前家里农忙,娃上小学,就各各都会参加家务劳动。年纪小的会帮着洗衣服,晾衣服,年纪大些的会去地里放牛。

有一次快下暴雨了,看到老二还牵着牛要去山上吃草,她鼻子一酸,孩子们都太懂事了。

她赶紧把老二喊回家,可不能淋雨给冻坏了。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笔者寄语:

现在养育子女,不求养儿防老,能有多孝顺,只是希望儿女们更好地生活。

如果子女们长大后能孝顺体贴,那更是锦上添花的一件事。

那要如何能养成孝顺的孩子呢?看来家庭环境是第一要素,有时候富足的物质生活倒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是在家庭生活中孩子能否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常怀感恩的心。

最后,也想问问友友们,这3个信号,你家孩子占了几个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长大后“孝顺”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3个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信号   小时候   孩子   都会   阿婆   难处   子女   家里   父母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