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大家好,我是「关心孩子安全」的窈窕妈妈。


夏季最令人生厌的一点莫过于蚊虫太多,看到孩子被咬,当妈的别提多心疼了。


也有很多妈妈觉得,这都不叫事儿,直接拍死它不就行了嘛


但有这样一种虫子,别看它长得小,被它“叮”咬有生命危险。


安徽一家医院,一个月内收治了3名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患者,遗憾的是几人因脏器功能损害、不治身亡。


制造悲剧的元凶,正是蜱虫。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说起蜱虫,你可能比较陌生,如果提到壁虱、扁虱、草爬子,你还熟悉吗?


没错!这些都是蜱虫的俗称。


你可能在宠物身上见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连孩子都不放过。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去网上搜了搜,孩子被蜱虫叮咬的新闻可不少:


辽宁2岁男孩出游时被蜱虫叮咬后脑勺,5天后蜱虫吸血胀大数十倍;

河南5岁男童踏青后,左胸趴着一只蜱虫,一半已经钻进体内;

江西南昌,刚出生4天的婴儿被蜱虫咬伤。

……


由于它个头较小难以发现,时间久了甚至会造成人体感染、休克、死亡……因此得了个“夺命蜱虫”的名号。


如此危险,夏季又是高发期,所以我想聊聊跟大家好好聊聊蜱虫的预防与应对。


为了孩子的安全,也希望你能认真看完。


01

移动的吸血“毒弹” ——蜱虫


蜱虫属于蛛形纲,是一种迷你型“吸血鬼”。说它迷你,因为它只有绿豆大小,最小的蜱虫只有芝麻那么大。


说它是吸血鬼,因为它主要靠吸食宿主的血为生。吸完血身体会增大数十倍。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一般来吸血的都是母蜱虫,目的是为孵化下一代,这一点与蚊子很相似。


蜱虫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儿,相比于皮糙肉厚成年人,更喜欢挑皮肤娇嫩的孩子下手。


皮肤薄的地方(头皮、耳后、腋下、 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会成为它的首要目标。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蜱的第一对足末端拥有特殊的感受器——哈氏器,可以感知到热量或者二氧化碳,一旦发现宿主会迅速上身叮咬吸血。


最气人的是蜱虫很狡猾,叮咬时会释放一种麻醉物质,让人感觉不到疼痛,就算被叮咬也很难发现。


02

蜱虫叮咬的危害


蜱虫叮咬部分容易造成局部皮肤炎症,部分人伤口周围出现红斑,也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丘疹或瘤状突起,或引起皮炎或过敏反应。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肌肉麻痹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你以为危害只有这些,未免太天真。


蜱虫的”大杀器“是病毒,经由吸食血液传播疾病。


蜱可携带数十种病毒与细菌,已知由它传入人畜的患病种类有:森林脑炎、出血热、莱姆病、鼠疫、布鲁菌病和巴贝斯虫病、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人类被叮咬后最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导致多脏器损害,后果严重可使人死亡。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每年的4-10月份是蜱虫最猖狂的时候,妈妈们不要掉以轻心,认真做好防护很重要。


03

如何防止被蜱虫叮咬?


1、个人防护


去野外郊游或露营防护措施要做好,出发前适当涂抹一些驱蚊产品,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柠檬桉油;


身着面料光滑的长袖衣物可以防止蜱虫的叮咬或者附着,也容易甩掉附着的蜱虫;


要尽量避免在野外的草丛中长时间的坐卧,野外坐卧最好铺个垫子;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注意扎紧裤腿、袖口、领口,避免皮肤暴露;


孩子户外玩耍返家后,检查孩子脖子、头皮、耳背等部位是否有小黑点、小肿包。如果郊游带了宠物,宠物毛发、耳后、颈部、腋窝都是重点查看部位。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2、居住环境防治


蜱主要生活在路边草尖和叶尖、土壤或地毯缝隙、宠物活动区、杂物堆放处等,与人类活动范围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所以日常防治主要从居住环境入手。


住所定期消杀清理,环境绿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可以将一些松香涂抹在长纸条上,放置在门窗附近,这样可以对蜱虫进行粘杀;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蜱虫可以在多种动物体表寄生,如果家里养宠物,应注意宠物居住环境的卫生清洁,定期清理卫生并消毒,可以有效降低蜱虫的发病率;


如果家中养的狗喜欢钻草丛,把狗狗带回家前要对全身进行检查是否存在蜱虫;


如果家里有牲畜农舍,可以用药物进行喷洒灭蜱,同时用水泥填埋地表缝缝隙;


若家畜发生蜱虫感染,应将家畜转移至隔离区域消除蜱虫后并进行治疗,同时对畜舍灭蜱。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04

被叮咬后怎么处理?


有时候,就算我们做好万全的准备,也难保不会与蜱虫“亲密接触”,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按照下面的方法处理即可。


1、蜱虫的处理


一旦发现孩子身上有蜱虫,不要拉拽、扣、或用手捏碎。


蜱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钩,强行拉扯易将口器留在皮肤内继发感染,增加传播疾病的机会。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可在虫体周围点燃蚊香,酒精等涂抹在蜱虫头部。身边没有酒精,可以选用一些乙醚或者松节油,涂抹在蜱虫的头部,在把蜱虫麻醉之后让蜱虫自行脱落。


也可以用液体的石蜡和甘油,让蜱虫窒息或者头部放松死亡,用尖头镊子夹住其头部缓缓拔出(注意不要夹腹部,一定要夹头部),取出蜱虫后用纸巾包裹严实扔掉。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2、伤口的处理


对叮咬的区域进行局部的消毒处理,如果叮咬部分发炎或者产生红斑、或发烧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以免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3、后续的处理


被蜱虫叮咬后2周内要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你的活动史或叮咬史。

出门警惕这种虫,专挑孩子下手,养宠物更要注意了


蜱虫不可怕,错误的处理方法和延误治疗才可怕。


夏季各类蚊虫盛行,最重要的还是做好预防工作。


点亮「在看」,提醒更多家长给孩子做好安全防护。


参考资料:

[1]李雨卓,郭文洁.蜱虫的诊断及防治[J].养殖与饲料,2021,20(02):98-99.

[2]寂静.恼人的“蜱虫”[J].中华家教,2020(Z2):125.

[3]王祖远.夏季谨防蜱虫叮咬[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9(05):67.

[4]杜恒.蜱虫叮咬的应急措施及防治[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8,7(02):10-11.

[5]广东卫生信息:出生仅4天婴儿被咬伤!蜱虫究竟怎么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孩子   宿主   脏器   咬伤   头部   夏季   皮肤   发现   环境   宠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