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中国有句俗语:“人怕出名猪怕壮”,在我国经济腾飞的短短几十年里,许多收益上亿的大企业,都吃过“出了名”、被当作“肥肉”盯上的亏,其中就包括为我国打造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大船海工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大船海工在走上国际舞台后,被称霸全球船舶业的巨头、挪威Seadrill公司跑单将近130亿,一夜之间负债亏损20亿,陷入了史无前例的资金链断裂,被迫进行破产重组

国之重器

大船海工,全称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大连造船厂。1893年,清朝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允许沙俄在我国远东地区修建船舶基地,大连造船厂便在此时应运而生。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控制了我国东北三省的日本军队,通过大连造船厂制作了两艘承载量高达七千五百吨的运输船。在那时,这样吨位的运输船,全世界都极为少见。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直到日本法西斯力量宣布投降、我国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大连造船厂已经拥有极具规模的造船设备和先进工艺。

新中国成立后,大连造船厂又经历了中苏合营,直到1955年1月1号,正式更名为大船海工,开启了独立经营的光辉岁月。

随后的几年间,大船海工为我国海军制造了多艘护卫舰、炮舰、战斗舰,俨然成为壮大我国海军军备实力的强大助手。

1958年,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由大船海工交付。自此之后,大船海工便成为国内造船业遥遥领先的旗舰力量。

九十年代后,大船海工紧紧跟随国际高端航海技术的发展趋势,一系列驱逐舰、万吨大驱等新式战舰,如同“下饺子”一般由大船海工制造完成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2005年,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前身瓦良格号被拖进大船海工的干船坞(专门负责修理船只的停泊口岸)。

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由大船海工正式交付中国海军。

在深耕造船造舰的同时,大船海工又结合自身在海洋领域的百年经验,将目光锁定在深海钻井平台上。

深海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中必不可少的重型高科技设备。一个钻井平台,会配有钻井、动力、通讯、导航、安全救生、人员生活设施等多种综合型设备,每台造价均在十亿以上。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钻井平台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科学家发明以来,就一直是采取核心技术专利制,除非高价购买,根本不会透漏任何“机密”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直到1981年,上海船厂才摸索打造了我国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上海船厂和大船海工,一直被称为我国海洋业的“南北两大船”。

二者在合力攻关深海钻井平台的核心技术后,依托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很快就在环渤海、南海海域等各地开始了密集的深海勘探活动,由中国制造的钻井平台也开始走向世界。

巨额订单

千禧年以来,中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大船海工也在这期间不断深耕,彻底掌握了核心技术,掌握了研发的主动权。

虽然利润非常可观,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大船海工成交的每一个巨额订单,都需要经过重重审核对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安全无虞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随着中国企业新一轮股份制改革,大船海工由国属船舶重工集团再次斥巨资改造升级。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大船海工依托祖国母亲的“哺育”和自己的发奋图强,无疑成为了航海和海洋资源开发领域极具竞争力的香饽饽。

2013年,挪威Seadrill公司向大船海工抛出橄榄枝,要订做八台钻井平台,报价130亿人民币

这样的巨额订单,非常少见,一来,但凡涉足海洋开发的企业,都知道钻井平台的特殊性,为了确保自身运转正常,都不会一次性下单八台。

二来,钻井平台交货期长,八台机器的制作时间起码会长达五至六年,谁都不能保证这期间会发生什么,可为何大船海工会接下这个订单,还要与Seadrill公司的丰厚实力有莫大的关系。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Seadrill公司,创始人为约翰·弗雷德里克森,此人自高中辍学后就进入一家船务经纪公司,27岁开始单干。

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期间,约翰的油轮冒着生命危险运输石油,攫取了巨额利润,这也是他开始在全球船舶业站稳脚跟的“第一桶金”。

在欧洲石油资源匮乏和航海业发达的双重助力下,约翰·弗雷德里克森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油轮业主,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第75位,个人资产高达104亿美元。

而他旗下不仅有140余艘船舶,还有超过100座中等规模以上的钻井平台。

这个一次性八台钻井平台的订单,Seadrill公司并非直接与大船海工沟通,而是向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体量的集团都发出了招标信。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尽管经过了一定的风险评估,但如果能拿下这个订单,大船海工不仅能拿到130亿元货款,还可以借由这条线在国际上站稳立场。

因此在说服了集团内部的保守派和稳健派,大船海工以绝对的诚意开始于Seadrill公司协商对接,争取能拿下这块“大肥肉”。可究竟谁才是“大肥肉”,在后来的几年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霸王条款

很明显,在这场竞标活动中,Seadrill公司公司是甲方,大船海工是乙方,而为了得到甲方的青睐,大船海工可谓一而再再二三的突破了底线,包括私人定制、包括将预付款从百分之三十下调至百分之十。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在私人定制这方面,Seadrill公司要求配备最大作业水深达四百英尺的钻井设备,并且搭载最新的、符合欧美标准的传感器。

这不仅加大了大船海工的制造难度,增加了工艺成本,更意味着这八台机器,除了卖给Seadrill公司,很难再寻别的出路。

而将预付款下调至百分之十,这个“霸王条款”中的罪魁祸首,也是后来让大船海工直接破产的源头。

以钻井平台的建造复杂性,人力、物力、科技、原材料······等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按照向来的国际惯例,前期预付款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才能保证双方都不吃亏,安心完成交易。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而这次的八台设备,即使抛开数量不谈,仅仅要满足Seadrill公司的高要求,大船海工将预付款定在百分之四十以上都不为过。

可在国内市场稳定增长、一路顺风的成长路途中,大船海工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挫折,所以也从没有用最坏的情况来预设这次交易。

原本以为退让到这个地步,合同就能顺利地签下来,可没想到就在签合同当天,Seadrill公司又加上了最后一个补偿条款:一旦后期双方出现纠纷,所有的调解、诉讼都要交由挪威的法院进行。

早在签合同的前一天,业界各大媒体都关注到了大船海工与Seadrill公司合作的消息,所以即使出席签约会的大船海工负责人在这最后一刻不想签字,也已经骑虎难下。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此时大船海工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够顺利交付八台设备,有些无关痛痒的小纠纷,倒是忍忍就过去了。

可由于Seadrill公司的预付款只有百分之十,也就是13亿人民币,随着八台设备的超长工期,资金有不能到位,大船海工手中其他项目都开始资金吃紧了。

到2018年年底,大船海工集团的整个账面都已经是负数,负债高达19.21亿。

然而也是这一年,全球经济大衰退,原油市场也迎来了重大打击,Seadrill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缩小营业范围,其中就包括撤销了五年前与大船海工签订的八台钻井平台中的六台。

说翻脸就翻脸的Seadrill公司,让大船海工吃了个大亏。可由于当初的合同中写明了打官司的地点定在挪威,这可是Seadrill的大本营。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因此在大船海工组织一群国际商法精英、搜集了一系列证据来控告Seadrill公司后,还是被挪威法院一句轻飘飘的“未按规定日期交货”为由,就这样撤去了六台设备。

原本130亿大订单,如今只剩下两台设备,也就是35亿不到。即使尽快交货,拿到剩下的货款,也就将将弥补上大船海工将近20亿的负债。

事已至此,再多的后悔也没用,大船海工只能是加紧速度,交付这最后两台钻井平台,可没想到,Seadrill公司再度提出了无理的要求

割肉破产

2019年3月,Seadrill公司再次故技重施,要求撤销第7座钻井平台。而此时正在加班加点的大船海工,这才彻底回过神来:再为Seadrill公司的订单消耗一丝一毫的人力物力,对大船海工自身来说都是损失!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为了及时止损,大船海工便顺着Seadrill公司的要求,提议直接将第八台设备的订单也一并撤销。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Seadrill公司竟然反咬一口,以大船海工不能按照规定交货为由,要求退还曾经支付的13亿预付款。

到2019年年底,大船海工前前后后飞往挪威处理与Seadrill公司纠纷的法务人员,就耗费了数十万。可直到纠纷无果,大船海工的资金链也彻底断裂,不得不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

曾经与上海船厂并列的“南北两大船”之一,却一遭不慎,在走向国际的道路上栽了大跟头。可大船海工自身的规格地位摆在那里,申请破产重组并不是普通人以为的集团倒闭,而是换一种方式来“自救”。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针对出口企业的巨额订单,我国有专门的国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而中信保在接收到大船海工的破产重组消息后,也立刻为其签署了17.5亿元的赔付方案

除此之外,大船海工还将集团原本的普通债权转换成灵活的股权,以维持重组后必要的现金流。

为了让大船海工尽快走出困境,国家层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政策支援,包括成立国家级的海工装备平台,主要的功能便是接受钻井平台闲置的资产,将其“变废为宝”

这项举措不仅是帮助大船海工一个企业,更是造福中国船舶和海洋业的所有公司。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正可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了国家的帮助,大船海工的破产重组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曾经一度拖欠的普通劳工工资也全额发放,并且对部分员工的权益损失进行了相应的赔偿。

得人心者才能走得长远,重组后的大船海工经过全员投票表决,依旧由原班人马进行运营

到2021年6月,大船海工“自救式”的破产重组计划案终于落下帷幕,曾经在其困难时购买了大船海工债权的投资者们,也获得了超过10倍的清偿收益。

尽管大船海工在与Seadrill公司的订单中吃了大亏,但对我国整个船舶和深海制造业来说,可谓祸福相依、因祸得福。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结语

2019年,进入破产重组流程后的大船海工,依旧在最困难的时期内完成手中早有的订单:两条8.5万方的乙烷运输船;全国首个8500方家住船下水项目;两座自升石油钻井平台

因此,即使大船海工在与国际企业的交往中,被一时的收益冲昏头脑,没有坚守住红线,但对我国来说,它依旧是国之重器、是能够为我国深海制造业发挥极大作用的百年船舶厂。

而Seadrill公司之所以出尔反尔,也并非单单针对我国企业,而是与2018年以来不断走下坡路的全球经济有关。

大船海工资不抵债、负债20亿宣布破产的例子,在我国国有重型企业中并不常见,它的重组方案对我国所有量级巨大的企业来说,具有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

中国第一船厂没落:被挪威取消130亿订单,欠债20亿宣告破产

当然,大船海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踩过的坑,更是鲜活的范例,让我国经济在与全球经济交汇交融的过程中,更加清醒、更加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挪威   订单   船厂   预付款   大船   大连   中国   船舶   我国   设备   平台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