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一提到大草原,你们会想到什么?蒙古包、风吹草低见牛羊、套马的汉子他威武雄壮?这些确实是大草原的特点,但咱们今天不是去观赏大草原的风光,而是想来聊聊它背后的文化,也就是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而且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于草原文化,可能更多停留在渔猎、骑兵等影视剧能表现出来的场面。但其实,草原文化还有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我们就借着@内蒙古博物院中的部分特色文物,带您走进既开放又神秘的大草原,领略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内蒙古博物院

一、商代彩绘鼎形盖双耳黑陶罐

我们先来看这件文物,你们看这件文物第一反应是什么?有没有觉得它放倒了?这就是它的第一个特点,鼎形盖。第二个特点,就是彩绘。这个陶罐,是一种彩绘黑陶,上面绘制的是勾连云纹。咱们之所以拿出来这件陶罐讲解,是因为是一种文化的典型代表,这种文化,就是夏家店下层文化。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商代彩绘鼎形盖双耳黑陶罐

夏家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1960年春天,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在刘观民的带领下,确认了两种青铜文化,并命名“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这种在一个遗址中命名两种考古文化在中国还是比较罕见的。

咱们在这不去说两种文化的具体区别,还是聚焦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上。夏家店下层文化,主要分布于以辽西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是一支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它的时间段大致上承新石器晚期文化,向下延伸到商周之际,有1000多年的发展过程。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标志着这一时期北方部分草原地区已经由古国文明时代跨入方国文明时代,由初级文明社会迈入了高级文明社会。

咱们在这不去全面介绍夏家店下层文化,只是来说说它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和这件文物有关的,陶器制作。在这件文物上,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彩绘陶。

咱们在这要先区分一个概念,就是彩陶和彩绘陶。多的这一个字,主要是表现在彩绘的步骤上。彩陶是陶体烧前绘彩,彩绘陶是陶体烧后绘彩。虽然彩绘步骤有先后之分,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确实很大。

首先,是年代差异。彩陶大约在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彩绘陶,是在五千年左右的大汶口晚期才开始出现。彩绘陶,比彩陶出现得更晚。

其次,烧制温度不同。彩陶,因是胎体烧前绘彩,为了使矿物颜色不脱落而又能更好地显色,烧结的温度都比较高,可达1000度左右。彩绘陶,因是烧后绘彩,主要考虑胎体烧结即可,一般温度在摄氏700度左右。

第三,就是功能用途。彩陶,主要以实用生活用具为主,部分也用于殉葬。但是彩绘陶,都是用于殉葬。就像我们介绍的这件文物,就是用于陪葬使用。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绘陶,不论是技术、纹饰还是造型,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就拿这件文物来说,它的顶盖,是鼎形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以前,辽西地区一直秉袭着根深蒂固以筒形罐为代表的平底器传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鬲、甗、鼎为代表的三足器广泛出现,并在陶器群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鼎这种器物,在夏商时期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拿鼎的形状设计为器盖,并且当作明器陪葬,说明夏商的祭祀文化,还是辐射到夏家店一带的。

二、战国时期“安阳”石币范

说完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绘陶,我们把时间往后延,来看看战国时期的这件文物。这个叫“安阳”石币范。一听石币,咱们都能猜出来这件文物是干什么的,没错,就是印钞机。石范铸钱,是战国时期出现的铸造钱币工艺,因采用了石头作为钱范的材质而得名。这件文物,正是石范铸钱的标志性文物。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安阳”石币范

咱们再简单说说石范铸钱。它属于较为简单原始的铸钱工艺。先要开采出适合作为铸范的石料,并按照钱范的要求制作出外形,然后选取外形一样的两件石板,磨平钱范石材的表面,刻制面范和背范。所谓面范和背范,就是钱币正反面的模子。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石范铸钱工艺图

面范和背范在正式浇铸钱币时,一般要油烟熏范,在钱范表面制作出耐高温的隔离层,这样既可提高铸币质量,又能增加钱范的使用次数。正背石范浇注面两两扣合,正好是一套铸范。用铁箍夹紧正背范,浇口向上,即可准备浇铸。

浇铸的原料,是配制青铜合金原料。大致的比例,是65%的铜,20%的铅和15%的锡。浇铸的时候,将青铜原料装入坩埚,放置在木炭炉的炭火中,熔化成青铜熔液,用长柄钳子夹取坩埚,对准石范浇注青铜熔液。待铸件冷却后,分开石范,掰取钱币成品,完成铸造。

仔细看这件“安阳”石币范,铸造出来的货币,应该是布币。这里提到的安阳,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北方的地名。战国时期,赵国在北方设置了两个安阳邑。东安阳邑,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方一百余里。西安阳邑,在今陕西榆林古城西北方向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的黄河北岸。设置这两处地点,是为了抵御匈奴,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赵国两处安阳邑位置

既然提到了布币,咱们就来简单聊聊这种货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对于交换过程使之转化为货币的那个商品,交换过程给予它的,不是它的价值,而是它的特殊的价值形式。”布币,就是从商品转化为货币的物品。

布币的原型,是农具,布是“镈”的谐音,是古代农具名称,形同铲子。在商代,黄河中游三晋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发达地区。青铜器农具镈,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三晋地区的先民们运用“镈”深翻土地、开挖渠道,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镈”给人们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人们崇尚“镈”,把“镈”视为宝物。它不是一般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有特殊的使用价值,由于它的特殊的社会功能成为货币商品。镈演变为货币后,先民们按照当时的审美观念把镈美化了,并刻有文字。因此布币是古代先民们美化了的农具。

中原地区的货币流传到草原地区,有助于草原与中原地区的物质交流。当时草原地区的霸主,是匈奴。战国时期,匈奴和中原地区物质交流比较少,主要局限在生活层面和兵器上,暂时没有发现农具等生活用品。匈奴和中原地区交流的高峰,这种情况,称为“互市”。《史记》中就写道:

“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不绝以中之。”

三、鹰形顶金冠

既然提到了匈奴,那我们就来看一件和匈奴有关的文物。这个是鹰形顶金冠。这个是内蒙古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而且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匈奴王王冠。这个王冠是特别漂亮,它由冠顶和额圈组成。冠顶表面浮雕四组狼与羊咬斗的图案,上面站立一只展翅的雄鹰,用绿松石与金饰串联构成鹰的头和颈,额圈由三条半圆形的绳索式金带插铆而成,带端分别浮雕伏虎、卧羊、卧马。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鹰形顶金冠

匈奴王冠又称为“胡冠”,这个对于中原地区的王冠,影响确实不小。赵武灵王时期,有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胡服骑射。《通志略》中写道:

“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胡广曰:‘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铛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

这里面提到的君冠,就是改良版的胡冠。到了秦汉,胡冠又有所改变。还是《通志略》中写道:

“汉因之曰武弁,一名大冠,诸武官冠之。”

汉代的时候,武将会带改良的胡冠,也就是武冠。这种冠,还有一个称呼,就是鹖冠。

所谓鹖冠,就是在帽子两边插上羽毛,一般用的都是鹖鸟身上最长,最艳丽,最粗壮的羽毛。那这里就会有一个问题了,为啥要选鹖鸟的羽毛呢?《说文解字》中,告诉了我们答案:

“鹖者,勇雉也,其斗时,一死乃至。”

这里面直接说了鹖鸟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勇,而且俩鸟斗起来,至死方休。所以这么看,鹖鸟也确实不是什么好鸟。不过鹖鸟这种品性,确实是士兵或者将军需要的。当然,我们在电视剧中,不会看到武将真的带着武冠上战场打仗去。所以武冠更多的,还是用在平常礼仪活动当中。

四、北魏鹿首金步摇冠

刚才说了说男性有关的冠,接下来咱们看看女性的冠。如果要是说女性中最具代表性的“首饰”,那当属步摇。步摇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刘熙在《释名》中,这样解释“步摇”:“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这种形容,一下子就有画面感了,带上步摇的妇女,一定得端庄大气。不能跟疯丫头似的,不然步摇肯定得散架。

咱们看到的这件文物,是西晋时期的鹿首金步摇冠。这个步摇冠上的装饰物,采用锤揲錾刻的技术制作而成,外形取材于草原上常见之动物——鹿,分为鹿首和鹿角两部分。鹿首造型,面庞瘦长,双竖耳,顶部饰伸出三支主干的鹿角,每枝杈梢上坠一片桃形金叶。鹿之面庞、耳及角的枝杈上均饰细密的联珠纹,形成用于镶嵌的凹坑,内嵌白、蓝色料石,或勾勒轮廓,或作水滴珠点缀装饰。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北魏鹿首金步摇冠

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首饰,是起源于中国吗?答,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步摇一词了。战国时期,楚国的辞赋家宋玉写下了著名的《讽赋》,其中有这么一句:

“主人之女,翳承日之华,披翠云之裘,更被白谷之单衫,垂珠步摇,来排臣户。”

这是描写房东女儿优美的样子,表明自己克制欲望的不易,从而规劝楚王止欲与戒淫。这个女子,只是宋玉房东家的女儿,而楚王也能完全理解。可见,“步摇”从宫中到民间都十分流行。

那为什么还说它不是呢?因为咱们中原地区的步摇,是“垂珠步摇”,刚才咱们提到的刘熙的《释名》中,提到的也是垂珠步摇。还有一种步摇,是“金叶步摇”,这个就来自于西亚地区了。所以这个鹿首金步摇冠,应该就是从西亚地区流传过来,之后被我们进行了改良。

其实步摇在古代女子的首饰中,地位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汉魏之际,它成为了皇后必备的首饰之一。皇后佩戴的步摇,可比咱们看到的这个步摇热闹多了。那皇后的步摇冠长什么样呢?古书记载,皇后的步摇冠有“十二树”,就相当于鹿角一样分了十二个岔儿;还有“八爵九华”,也就是有八种雀鸟(爵)、九种花饰(华);另外还有“六兽”,分别是:熊、武(虎)、赤罴(瑞兽)、天鹿(神兽)、辟邪(神兽)、南山丰大特(一种牛),上面用珍珠翡翠黄金装饰。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热闹,但概括一下,就是皇后头上顶了一脑袋的动物园。至于为啥顶这么多动物,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威仪万方,第二是借助神兽的力量保佑吧。

五、唐代鎏金双摩羯纹银盘

现在咱们将目光聚集到唐代,唐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发展的顶峰。这个时候的器物,有一种“贵气”的感觉。就比如咱们看到这个鎏金双摩羯纹银盘。它是由银片锤揲、錾刻而成。敞口,圆唇,浅腹,折沿呈六曲花瓣形,平底,盘沿下有一道宽4毫米的沟槽。盘心为火焰状宝珠,首尾相对的一对摩羯环绕宝珠,鳍、尾、鳞甲錾刻精细,眼睛圆凸,上唇翘卷,利牙卷舌;外围散点平錾6组双联式团花;宽沿每一花瓣各錾一组浮雕的团花,分别为阔叶折枝扁团花和双联式团花相间。所有图案纹样均鎏金。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唐代鎏金双摩羯纹银盘

这件银盘,是唐代金银器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器物。唐代金银器中以金花银器最具特色。唐代文献中有“金花银盘”之说,就是在银器上作鎏金纹饰,时称“金镀”、“金涂”、“镀金”、“金花”等。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金银制品在商代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

唐代金银器除了食器、饮器、药具、装饰件、日用杂器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宗教用器。器型也开始出现多棱形器,早期多见八棱和六棱形器皿,后逐渐转变成四棱或者圆形,并且开始流行摩羯纹。咱们这件文物上的纹饰,就是摩羯纹。

咱们看摩羯纹这个名字就能猜出来,这不是中国本土的纹饰,而是来自于国外,并且是和佛教有关系。

咱们先说说摩羯是啥。摩羯,亦称“摩伽罗”,为梵语译音。在印度神话中,其形象为一种兽头、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有着翻江倒海的神力。据佛家载记:摩羯,是一种“眼如日月,鼻如太山,口如赤谷”的海中巨鳖鱼,有“鱼中王”之说。它的“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可“吞陷一切”,“能避一切恶毒”。

摩羯纹,又称为“鱼龙纹”。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摩羯纹饰实物,是北周时期粟特人墓葬,石围屏上雕刻有摩羯图案。摩羯纹器物主要发现是集中在唐代和辽代。这件器物的用途是什么,暂时不明确,但确实能反映出来唐朝金银器的发展状况。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北周时期粟特人墓葬中的石围屏上雕刻的摩羯纹

六、清明黄缎十二章绣龙袍

最后,咱们来看一件上档次、有气场的文物,就是这件明黄缎十二章绣龙袍,这是清代的一件龙袍。这件龙袍的材料,是明黄缎。所谓明黄,就是正黄色。通身绣龙九条,并彩绣四合云、十二章、八吉祥和八宝纹。所谓十二章纹饰,是中国古代帝王冕服和衮服上装饰用的十二种纹样,简称章服,即日、月、星辰、龙、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此十二种纹样都是以刺绣施于龙袍的一定部位。

内蒙古博物院:先秦时期的印钞机长啥样?谁把动物园顶脑袋上

清明黄缎十二章绣龙袍

十二章纹由来已久,在历史上最早关于十二章纹的记载出现在《尚书·益稷》中,是这么写的:

“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这是舜帝和大禹的一次交谈。秦汉以前,十二章纹只是服装上的吉祥纹饰,并不一定是服饰的等级制度。

章服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东汉初。东汉初规定:

“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以下)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以下)七章,皆备五采……”

规定了不同的身份地位的天子大臣,服饰上使用的章纹数量不同。从此以后直到明清,十二章纹作为帝王百官的服饰,一直延用了近两千年。

从目前收藏的龙袍来看,清代在早期并没有实行代表汉族章服制度的十二章纹。直至乾隆中晚期,随着宫廷制度逐步完备,皇帝的礼服、吉服才开始大量应用十二章纹。这件龙袍虽然说不清楚是什么皇帝在位时期的物品,不过这是从内蒙古地区征集而来,也足见清朝在北部草原地区的影响力。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实至名归。

通过介绍内蒙古博物院的部分典型文物,我们可以看到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草原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不是像我们印象中的渔猎、骑兵等形象,它是中西方的连接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汇集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将草原特色融入其中。有关草原文化的发展,我们今天只是讲了一点皮毛。他更多的魅力,我们可以来内蒙古博物院进一步来领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中原地区   安阳   龙袍   机长   博物院   先秦   内蒙古   匈奴   下层   唐代   彩绘   动物园   文物   草原   脑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