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对五脏,按古法饮食,吃对“酸苦甘辛咸”

五味对五脏,按古法饮食,吃对“酸苦甘辛咸”


孙思邈十分讲究日常饮食的五味调和,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提出“五味动病法”,即“酸走筋,筋病勿食酸;苦走骨,骨病勿食苦;甘走肉,肉病勿食甘;辛走气,气病勿食辛;咸走血,血病勿食咸”。


他认为,饮食结构合理、五味无所偏颇就有利于健康,否则五味过偏,将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天下食物分五味,分别为酸、苦、甘、辛、咸。人体有肝、心、脾、肺、肾五个脏腑系统,中医认为这五味和五脏亦是相互对应的,“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其实,饮食对于身体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五味对于五脏的影响。


酸走筋,筋病勿食酸


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可以达到滋阴润肺、开胃健脾的效果。但酸味食物吃多了会导致肝气过盛,反而会降低脾胃功能。


酸味入肝,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肝功能。不过对于肝功能旺盛的人来讲,酸味只能起到副作用。


五味对五脏,按古法饮食,吃对“酸苦甘辛咸”


眼睛经常充血、容易发火、肋下经常疼痛、有点烦恼就头痛、高血压的人属于肝功能亢进人群,应远离酸味。


过度食酸还会使负责养肝的肾脏疲劳、虚弱,而肾脏疲劳容易让跟肾有关系的牙齿受损变弱。除了牙齿,人体的筋也会在酸的作用下变弱,筋乃骨病之源,从而影响到骨骼。


苦走骨,骨病勿食苦


苦味食物不但能够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利尿及健胃,还能够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不过,苦味食物并非适合所有的人,尤其那些身患骨病的人,应该尽量少食苦味食品。


苦属阴,骨也属阴,气同则入,所以苦走骨,骨得苦则阴更盛,具体表现就是骨重而行动不便,加重病情。


此外,体质虚寒、患有肺疾的人也不宜多食苦味。


因此,老年人如果平素有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等阴虚体质的表现,要避免过度食用清苦降火的食品。


甘走肉,肉病勿食甘


甘味为百味之王,对人体的补益滋养最强,但食之亦当有度,过食甘味,亦会损伤人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五味对五脏,按古法饮食,吃对“酸苦甘辛咸”


过食甘味,为人体提供的营养过度,难以通过正常代谢排泄时,就会变生痰湿留在体内,形成肥胖症。


同时,这种痰湿沉积在肝脏,就会出现脂肪肝;附着在血管壁,就会出现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甚至脑中风。过食甜味之品还可以导致脱发。


辛走气,气病勿食辛


辛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麻味、辣味,其共同特点就是气味浓烈,刺激性强。


辛味食物以调料居多,如葱、姜、蒜、花椒、胡椒、辣椒、大料、陈皮、芥末等。适当吃些辛辣食物,夏可除湿,冬可御寒。


而长期食用辛味食物,就容易患病。由于辛味入肺入肠,能宣发肺气。辛味能散能行,能耗散正气,故气虚之人不要多食辛味之物,以免更伤正气。辛养肺,过辛则伤肺。


因此,肺阴虚之人,比如肺结核,就不要多吃辛味;大便干燥之人不要吃太多麻辣东西;肾阴虚之人,也就是夜里盗汗、手心脚心发热的人,不要多吃辛味;患有痈肿疮疖、目赤内热、便秘或痔疮的患者,不宜食用辛味。


咸走血,血病勿食咸


咸味最具代表性的功能是软坚作用。软坚是中医术语,就是让坚硬的东西变软的意思。因为咸能入血,所以血病患者应禁止多食咸味食物。


咸味的软坚作用会稀释血液并改善血液循环,对多热引起血稠和血液循环不畅有疗效。


五味对五脏,按古法饮食,吃对“酸苦甘辛咸”


但是物极必反,咸味过度则让血脉凝滞不通,阻碍血液循环。所以产后、手术后、事故等造成出血严重的患者应禁食太咸的东西。还有因血液异常导致的高血压、心脏病也不宜多吃咸味食物。


另外,肾虚者、糖尿病患者、慢性咳嗽者也应减少食盐量。


希望大家全面合理地调配饮食,已患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对五味的选择,孙思邈提出的“五味动病法”可以作为参考,只有“谨和五味”,方能“长有天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饮食   肝功能   咸味   酸味   高血压   苦味   肾脏   食物   人体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