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应山古村


邹羱(乐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慕名前往黄埔应山古村访问之前,没有特别的期待。由于对此地的文化了解不多,本来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去“打声招呼”。然而一路下来,我不得不承认被深深地触动了。古代文明在这个粤北山区的古村庄里默默注视着社会的变化,历史的沧桑随村前绿溪河的河水静静流淌,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外地人,应山村那些古之印记尤其让人幽思难忘。

品读应山古村

每年春天,金黄的油菜花总是开满村庄的田野,柔柔的、浪浪的,从这个山谷绵延倾泻而来,又折向另一个山谷绵延铺层而去,直到村庄水口处连同那激情澎湃的水,一路遥遥隐去。那空气中浮动的暗香,便这样醉了远山一树一树属于春的静美。

这样的景,直一留在了应山村的乡村记忆里。应山村有二百多户人家,在粤北山区可说是个大村子。背后有龙山相靠,前有绿溪河款款而行,与门前的笔架山遥相呼应。乐宜古道在村前穿过,它是古时中原连接岭南的大动脉,水口处还有一古桥把守,象征着古村是龙聚的地方。

应山村是一个朴实而不失大气,且透着几分秀美和灵气的村庄,村前是祠堂,村子中间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从村头逶迤而行直达村尾,而石板路的两旁,则呈“非”字形排开无数条小巷,每一小巷也是石板铺成,从这一家青砖屋,弯弯曲曲延伸到那一家:户户毗连,鸡犬之声,此起彼伏。村后则是一片葱苍的古松树,象征着古村之盛不衰。

品读应山古村

我们在雨雾中,走过那条湿湿的石板路,来到祠堂前,在青砖墙上歪歪扭扭地划下几个依稀可辨认的字“ 是个大坏蛋”。在大门口有桅杆功名石,两旁配有精雕细刻的石鼓。门前横梁上、屋檐下,画有精美的人物故事和花鸟走兽雕刻,雕刻的故事是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民间传说等内容,有着装饰作用和教育意义。在祠堂正厅,我看到了供奉白氏列祖列宗的神位,他们好象就坐在那里,仿佛在审视着子孙后代。千种期待,万般情愫,如那缕缕不绝的神香。在滚滚红尘中缭绕缠绵。雕梁画栋蒙上一层厚厚的历史云烟。每逢过时过节,白氏后代三三两两来祠堂拜祭祖宗。小小的祠堂挤满了人。个个神态安然,不紧不慢完成点香、跪拜、祈祷等一系列礼仪,而旧时则是在族长的带领下统一举行祭祖礼,随着鞭炮的阵阵轰鸣,踏着袅袅的青烟而来,肩挑酒水、鸡、鱼、猪肉、花生、炸豆腐和草纸、香烛。祖宗们就像在世一样,在后辈虔诚的祈祷声中,大碗大碗喝香醇的米酒,大口大口啖鲜美的果肉;而今白氏的子子孙孙一年所有的丰收,健康和喜吉。都会在先祖的荫佑里,再无任何灾难可言。

当我们穿行在村庄的小巷里,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古代小女子形象,手擎油纸伞,身着绿罗裙,还有空谷幽生的琴韵。天下着毛毛细雨,小巷却异常安静,安静得似乎可以听到凝聚的水滴沿着青砖墙面缓缓下滑的声响,蠕动着,渐渐拉成一条条深浅不一的线,消失在墙的缝隙里。

村前的溪水清澈透亮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水草白白的根须贴着溪底的沙石随波漾动。几千年上万年,这条溪水从湖南一路汇集无数条山泉流过应山村,陪同我们参观的白汉生老人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天刚蒙蒙亮,勤劳的妇女就三三两两提着满桶的衣服,踏着雾气来到到小溪,或蹲着或干脆将裤腿挽得高高地站在水里,脸对脸,屁股贴着屁股,一边举着槌衣棒“嘣嘣嘣”地槌洗衣服,一边大声聊着东家长西家短。那晨雾,就在此起彼伏的槌衣声里慢慢退去。

孩子们也不闲着。小一点的留在家里打扫地板,稍大点的孩子就负责将家里的水缸填满。水井也不远,就在村前溪边,四方形的井,卵石砌成的井壁,长年长满绿绿的水草、绿苔、粗简、朴拙供应着整个村子的饮用水,一些瘦弱的孩子,却十分要强,决意将水装得满满的,但在行走时,因为担子太重,水桶不听使唤地左摇右摆晃起来,溅出来的水“啪啪”地泼在巷边洗菜淘米妇人的身上,引来一阵尖叫和笑骂。

这样的乡村生活大多时候都是安谧而温馨的,偶东家长西家短引发口角,经常在我给你一碗糍粑,你给我几个糖环的友好氛围中自然清融。村子虽说较大,但谁家有个大事小事的,只要放个鞭炮就知道了,大家都自觉地过来帮忙,房头族长也会安排好一切事务。

简单的日子就像溪中汩汩的流水,不愠不火的,终年保持相同姿势,奔向那个遥远的未知,相对于平静的水。对于僻居粤北深山的人们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田野的粮食能不能填满已经露了底的谷仓。犂田、耙田、插秧、收割,男人们承担了几乎所有重体力的农事,而女人们也不落后,耘田、拔秧、除草,她们同样是家里家外的一把手,晴天来,雨里去,忙忙碌碌将日子过得满满实实的。也有闲着的时候。村庄里,最闲情的地方还是村前祠堂前的那一条条石櫈,在盛夏夜,也在冬季里,总有一些人坐在那沿阶上的条石上闲扯着。

老人们爱闲嗑,村里的青壮年却没有太多的闲功夫,即便田里的农活忙完了,也还有许多做也做不完的事,自汉生老人说,那时村庄周围基本上保持着原始植被状态,年轻姑娘小伙子三三两两的,或上山砍柴或下河摸鱼。若是在七八月的雨季,则邀帮结伙到大山深处去采摘蘑菇,又若是在三、四月份的早春,姑娘小孩子则最爱往田野里跑,将则开出嫩黄骨朵的小白头翁采回来,美美地做上一大脸盆的清明粿。每每这时刻,也是青年男女用歌声表情达意的最好时机。往往一个男声在山的那头起了歌头,这个山谷就会有女声应声而起。唱着唱着两个人的心越靠越近,这一生的情份,就在这样的对歌声中定了下来。

品读应山古村

我们告别了白汉生老人,缓缓迈出村口。我们徘徊在村前的古道,再细细地打量古村。整个村的布局都是匠心独韵。几百年的历史,古村的风骨依然坚固如初,成为游人牵挂的深度。小燕子飞翔在檐瓦间,衔泥筑巢。它以古老不变的纯朴情怀,接纳不黯世事变迁的可爱的小燕子。古村呵,我为你严谨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深深震撼,也为你的未来切切担扰;村外的噪音是否无孔不入?村外的诱惑是否把你惊扰?

我带着对历史的感慨走出古村,古村依然随着绿溪河水静静流淌。

2022,06,10上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粤北   水口   大口   青砖   祠堂   山村   小巷   村子   山谷   村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