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38岁男子,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来身体怎么样了?

“人到中年不得已,就该保温杯里泡枸杞”。

山东一38岁男子,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来身体怎么样了?

其实这已经是一部分男性的生活真实写照,保温杯里泡枸杞,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能提升肾脏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枸杞能够起到养生的效果,其实还有一部分男性会选择使用保健药品,来提升自己的肾脏功能。

六味地黄丸就是很多男性经常使用的药物,价格便宜,而且滋补效果很好,主要是因为六味地黄丸属于中药对身体的副作用很小。

大部分男生都会在家里储备一些六味地黄丸,可以增强肾脏功能,帮助男性增强信心。

山东一38岁男子,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来身体怎么样了?

山东一38岁男子,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来身体怎么样了?

王先生,今年38岁是山东的一名大车司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特别是晚上也会忙于赶路,长时间的熬夜打乱了身体的生物钟,导致身体出现异常。

突然一段时间王先生感到身体腰酸背痛,浑身乏力,感觉身体的抵抗力越来越差,很容易感冒,虽然只有38岁,但是从外形来看却像50多岁的样子。

在家人的劝说下,他来到医院进行检查,通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发现他有肾虚的症状,医生建议他要尽量少熬夜,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之后还给他开了一些六味地黄丸,让他定期服用。

山东一38岁男子,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来身体怎么样了?

回家之后王先生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每天按时服药,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他感觉身体明显有了变化,腰酸背痛也不再出现,睡眠质量也提高了不少,每天的状态饱满,之后他到医院进行复查,医生建议可以暂停服用药物。

但是王先生想要巩固一下,于是就又买了几盒,每天按时服用,但是过了几个月之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开始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原来是长期吃六味地黄丸引起的副作用所导致。

医生告诉他虽然六味地黄丸可以滋阴补肾用来保养身体,但是长期服用也是有副作用的。

在这里建议大家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详细咨询医生,不要盲目使用,避免给身体带来副作用。

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有哪些副作用?

山东一38岁男子,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来身体怎么样了?

——腹痛腹泻

六味地黄丸当中的中成药成分,大部分属于寒性药物,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无需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行保养,否则会容易产生副作用。

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使身体出现腹泻、腹痛等不良情况,不利于肠道健康。

——食欲不振

六味地黄丸主要适用于阴虚患者,肾阴虚患者表现为发热、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等症状,六味地黄丸虽然有补肾的作用,健康人短时间食用是不会有任何副作用,但如果长期服用,很可能会食欲不振,导致没有食欲。

——大便不成形

正常情况下,肠胃功能维持良好时粪便呈现长条状,颜色为黄褐色,这是正常人排泄出来粪便的颜色和形状。

长时间大量服用六味地黄丸,会影响肠胃功能,出现了肠胃功能下降的情况,大多数人表现就是大便稀、不成形,如果有这种情况,最好停止使用六味地黄丸,以免长期服用而影响身体就健康。

山东一38岁男子,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来身体怎么样了?

——消化不良

如果平时脾胃不好、胃肠道有症状的人群,服用后可能会因为六味地黄丸的寒凉、滋腻之性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另外也有可能损伤脾胃阳气,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腹胀、嗳气、胃胀、胃痛、反酸、大便溏薄等,严重的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哪些人不适合吃六味地黄丸?

有肾阴虚但又有感冒腹泻的人

在感冒发烧、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的时候,即使有肾阴虚症状,也暂时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须待邪祛病愈后再服。

山东一38岁男子,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来身体怎么样了?

脾胃功能差的患者

生活中有些人有脾胃虚弱的问题,六味地黄丸属于滋阴药,如果服用,会阻碍消化功能,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脾胃功能不是特别好,所以在服用时必须更加小心,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可能是事与愿违。

糖尿病患者

由于六味地黄丸的含糖量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否则会使血糖波动过大,难以稳定病情,糖尿病患者要咨询医生在选择用药。

健康的人

虽然六味地黄丸能够起到滋补的效果,但是健康的人不建议随便乱服用六味地黄丸,毕竟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也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副作用,不要盲目的食用任何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身体   脾胃   枸杞   肾脏   山东   副作用   症状   药物   男子   医生   功能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