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带动新产业 十年科技创新成绩单发布

中国工业报 孟凡君

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这是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我国要发挥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6月6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认为,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在产业、企业、区域、重大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发挥作用。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新技术带动新产业 十年科技创新成绩单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四个面向”,形成了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面向经济主战场,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战略必争领域补短板、强能力,支撑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深海油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技术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组织全国精锐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在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等方面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创新药物、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先进诊疗技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王志刚表示,科技有“无中生有”的作用,新的技术出来就会带动新的产业。

一是科技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产品、新业态。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技术突破打通了我国新兴产业的一些堵点,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也居世界前列。

二是科技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我国持续20多年“三横三纵”技术研发,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较为完备的创新布局,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立足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加快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研发攻关,连续15年布局研发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供电煤耗最低可达到264克每千瓦时,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也处于全球先进水平,目前该技术和示范工程已经在全国推广,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26%。

三是科技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复兴号高速列车投入运行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带动形成。研制成功“深海一号”钻井平台并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进入1500米超深水时代。

四是科技提升企业竞争力。我国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2012年的50%、2018年的75%,提升到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100%。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北京证交所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

五是科技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三地研发投入占全国30%以上,北京、上海技术交易合同额中分别有70%和50%输出到外地,这就是中心辐射带动示范作用。169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1/3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均劳动生产力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9.2%。2022年1-4月份,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7.8%,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六是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我国更加重视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协力攻坚,突破了载人航天、卫星导航、深海探测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伴随着神舟十四号的成功发射,空间站建设又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创办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领军企业,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瓶颈”制约作出了重要贡献。



审核:余早早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高效   成绩单   深海   北京   新技术   作用   我国   产业   新产业   全国   技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