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茶 - 植物界的“黄酮之王”,很多老茶客都没喝过

莓茶 | 植物界的“黄酮之王”,很多老茶客都没喝过

图源自搜狗百科词条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繁多,无论是普通的茶,还是像龙井、普洱、碧螺春等名茶,茶友们肯定都喝过不少。

但有一种茶,多数人都没见过甚至都没听过,它就是张家界莓茶。


什么是莓茶?

莓茶,俗称藤茶、甘露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和典型的类茶植物。

在《救荒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药典中有明确的记载,莓茶色绿起白霜,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历史上曾有“藤茶”、“白茶”、“神茶”之称。

莓茶 | 植物界的“黄酮之王”,很多老茶客都没喝过

图源自搜狗百科词条

莓茶并不是传统意义的茶,和苦丁茶一样,属于非茶之茶,最明显的特征是表面有一层白霜物质。

白霜物质经国家16家医学权威机构检测鉴定,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是目前所有被发现的植物中黄酮含量最高的,因而莓茶被称为“黄酮之王”。


历史渊源

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莓茶的记载,当时莓茶被称为“古茶钩藤”。到了唐朝,陆羽将其在《茶经》里归为藤茶。

明初,《永定乡土志》记载大庸茅岗土司覃后把莓茶制成茶,定名为“土司王茶”,并将之作为贡茶,向历代朝廷进贡。

清朝刘善述在《草木便方》中记载: 藤茶叶甘温消渴,诸气鼓胀月活,丹停气肿下盅毒,利便通肠代茶喝。

《大竹县志》也有提及: 茶有藤茶、甜茶、姑娘茶、老鹰茶等名,而家茶反少,因清有茶税,种者伐之,以避催科。

被瑶族人民世代流传和珍藏的《评皇券牒》也有记载:“ 王瑶子孙采斩竹木,栽种麻豆、苎茄、藤茶、麦、禾、粟、通客与贩。”

莓茶产地较多,除了湖南之外,其它地区也有较长的应用历史。


发展历程

莓茶分为原始莓茶、第一代莓茶、第二代莓茶、第三代莓茶。

原始莓茶的原料来源采集野生的显齿蛇葡萄藤茎叶,包括藤蔓。用焖、蒸的方法杀青,太阳晒干燥。

莓茶 | 植物界的“黄酮之王”,很多老茶客都没喝过

图源自搜狗百科词条

第一代莓茶,开始人工种植,采种育苗,逐步扩大面积。改野生为家生,撘藤架,原料选用幼嫩新鲜的枝叶,杀青后切碎成长2厘米左右。工艺流程借助现代制茶技术,杀青、揉捻、烘干、烘焙,有很多细梗。

第二代莓茶,建立茶园,用插条建园、去掉藤架、矮化植株,株形成灌木状,当年栽植当年收益,原料采摘一叶一芽或两叶一芽的幼嫩顶梢,在流程揉捻后增加“焖青”技术,几乎看不到细梗。

第三代莓茶,产品的色、香、味、形比第二代更强,保管、运输、携带更方便,有效成分含量更好。


传说典故

公元1878年,光绪帝老师陈子贺先生回武夷山省亲,途旅永定县(今日张家界天子山),听闻当地一位百岁老人提到一种能医百病之神草。

恰巧光绪帝患病,脉案记载:“面色青黄而滞,左鼻孔内肿痛渐消,干燥稍减,时或涕见黑丝。”皇太医的药方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过而复发。陈先生听此传闻,觉帝之病有望痊愈,大喜。

莓茶 | 植物界的“黄酮之王”,很多老茶客都没喝过

图源自搜狗百科词条

光绪帝饮后感觉味道奇佳,便经常泡饮。神奇的是不到半年,红痘和黑斑消失了皮肤变得光润。光绪帝十分欢喜,即要人拟旨,命莓茶为“天子神茶”。

陈子贺先生闻之,急奏请皇上,“若皇上将莓茶降旨为天子茶,百姓谁还敢喝?请皇上恩准,将此茶归还百姓,以造福您的万民。”光绪见陈先生献茶有功,说得有理,特准奏老师的请旨,于是皇帝降旨此茶为“土家神茶”,让土家人需每年进贡莓茶,以供皇室享用。


药用价值

经中国中医研究院、空军医学研究所、湖南中医研究院等多家权威机构科学鉴定:张家界莓茶对金黄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桔草牙胞杆菌等7种病菌进行了实验,有很强的杀灭效果、灭菌率达100%。

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为91.4%,尤其对急慢性咽炎的咽痛有效率为94.7%,对咽干、咽壁充血作用明显。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莓茶在增强免疫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除日常保健外,临床上还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想要通过饮茶养生的朋友,可以试试莓茶。但要是想用来治病,更多的还是要听取医生的建议,莓茶并不可以代替药物。


• END •

图片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永定县   光绪   土家   张家界   白霜   幼嫩   土司   词条   皇上   百科   黄酮   植物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