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1968年,由曲波创作的革命文学作品《林海雪原》改编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一时间风靡全国,戏中智勇双全,勇斗匪徒的杨子荣形象深入人心,让他成为广大民众心目中的英雄。

只是可惜,戏中的结局与现实不同,1947年,杨子荣在后续追击匪徒的过程中不幸身亡,这一点当时少有人知,因为戏中是圆满结局。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智取威虎山》剧照

《智取威虎山》在全国范围演出时,当年开枪杀死杨子荣并潜逃的匪徒偶然观看到,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匪徒心中大为震撼,竟决定自首认罪。

潜逃21年,匪徒为何突然自首?真正的杨子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真如样板戏中所表现的那般有勇有谋呢?

贫苦出身的杨子荣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出生于1917年,老家在山东省牟平县城南的一个小山村。

他的父亲杨世恩从事泥瓦匠行业,母亲宋学芝是一位个性刚强的农村妇女,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那个年月,山东地区的很多人为了生存大多都会选择去东北谋生,俗称闯关东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杨子荣

杨子荣一家就是如此,四岁那年,父亲杨世恩带着一家老小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东北安东,在那里,杨世恩照样做泥瓦匠的工作,姐姐也开始学纺丝赚钱,生活艰辛。

迫于压力,母亲提议让父亲和姐姐留在安东赚钱,自己则带着其他孩子回老家。

12岁时,母亲再次让杨子荣离家到安东找父亲。

原本杨子荣想要跟着父亲做泥瓦匠的活计,但杨世恩却不忍心让孩子过早受苦,送他读了两年书,两年后杨世恩因病去世,杨子荣开始艰难讨生活。

他先是到姐姐工作的缫丝厂当学徒干体力活,别看他年纪小,干起活来是真勤快,一点都不输给大人。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缫丝厂

没想到,辛辛苦苦干了三年的学徒,临近转正之时,因为工厂不景气,只能裁减员工减少开支,杨子荣一个学徒自然包括在内,他就这么失业了。

在缫丝厂待得太久,杨子荣练出了一身力气,被裁之后他到码头去搬木头,扛大包,在鸭绿江做过船工。

诸如此类繁重的工作,杨子荣干了好多年,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越久,杨子荣就愈发同情广大劳工的遭遇,其中大部分人都像他一样,做着最辛苦的活,却拿着最低廉的工资。

直到1938年,杨子荣的人生才发生重大转折。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杨子荣

这一年,杨子荣在鞍山的千山采矿区做矿工,时值抗日战争,东北地区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当地人民饱受侵略者的迫害,千山采矿区正是归属日本人监管,里面的日本监工简直不把工人们当人看,动辄打骂。

杨子荣为了讨生活,不得不忍气吞声,但在一次见到日本监工用鞭子抽打自己的工友时,他心里积压的怒火终于还是爆发了,杨子荣当即夺过监工的鞭子,反过来把那名监工狠狠抽了一顿,大出一口恶气。

经此一事,这矿山他是不可能待下去了,不然日本监工必定报复,他在工友们的帮助之下,顺利逃出矿山,返回到山东老家。

加入共产党,自愿请缨上前线

在东北讨生活这么多年,杨子荣见过太多日本侵略者仗势欺人的无耻恶行,当时正值全国抗战,杨子荣虽然没有正式加入到八路军之中,但却进入民兵组织,配合八路军一起打小鬼子。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悠悠岁月,匆匆而过。

广大人民在经历了抗日战争之后,迫切地盼望和平到来,不料蒋介石野心勃勃,眼里揉不得沙,非要搞独裁统治,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就此打响。

在1945年时,解放军解放牟平,杨子荣在战斗结束后得到认可,加入解放军,同年11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军陆续将国民党占领的地区收复,但在这些地区中,仍存在国民党反对派的残余势力,还有流寇、恶霸,他们勾结在一起,形成危害广大民众人身安全的土匪团体,必须剿灭。

而杨子荣便是以剿匪出名,主要负责东北地区剿匪的工作,这与他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后排左四为杨子荣

杨子荣在东北地区闯荡多年,对当地的风俗人情、各行各业都有充分的了解,熟悉诸多行话和暗语,方便进行剿匪侦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杨子荣参军的时候,用的并不是真名。

当时形势复杂,很多人害怕参军会被国民党报复,连累家人,所以都不敢用真名,杨子荣也不例外。

他在参军的时候报的不是真名杨宗贵,而是杨子荣这个后来被广为流传的名字。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杨子荣的遗物

后来杨子荣被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中,而且一开始他被分配到伙房当炊事员,因为首长感觉他年龄有点大,而且军龄不够,认为他不适合到前线打仗。

杨子荣当然不乐意,他可是热血男儿,多次找上级联系,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战士,跟着部队挺近东北,他的剿匪生涯由此开始。

剿匪先锋,智勇双全

东北地区土匪猖獗,杨子荣进入部队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剿灭牡丹江地区海林镇的匪患。

上级派出包括杨子荣在内的30多名战士化装成便衣,因为杨子荣比较熟悉当地环境,自然而然起到了带头作用。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很快杨子荣就摸清了海林镇的情况,这里有一个上百号人的地主武装团体,号称孙江司令部。

匪徒虽然人多,却比不上我军战士训练有素。

杨子荣等人挑了个好时机,一举冲进匪徒总部,以雷霆手段迅速控制匪徒的领导人,勒令其他人放下武器,海林镇就此解放。

1946年3月,杨子荣所在的部队与匪徒李开江激战,李开江不敌,只能龟缩在杏树底村一带负隅顽抗。

杏树底村虽然只是牡丹江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但里面集结的土匪多达400余人,村子的地形复杂,加上村周围还有土匪们建立起来的防御土墙,着实不好对付。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战斗刚打响,杨子荣便请缨,带着尖刀班的战友们发起冲锋,奈何这群匪徒的火力不算差,加上占据地利,我军发动了好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打进去。

部队为减少伤亡,便动用炮火,希望能尽早结束战斗。

几发示威性的炮弹轰炸过去,村子边缘处便浓烟滚滚,里面传出妇女孩子的哭喊声,部队知道里面有百姓,不敢真的对准村子地区轰炸,示威过后,决定派人前去劝降。

杨子荣又站出来承担这个任务,他挥舞白毛巾,迅速从沟里跳出,一个人冲进了村里,大声宣传鼓动,让乡亲们一起劝说匪徒投降。

很多土匪其实都是被迫加入,当下就开始动摇,但仍有少部分人叫嚷着谁敢投降就枪毙谁。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最终还是杨子荣的宣传工作起到了作用,乡亲们实在不愿意再打下去,众人劝说之下,其他顽抗者无奈扔下枪,一场危机就这么被杨子荣的英勇举动所化解。

杨子荣加入部队一年后,东北大部分的匪徒基本都被消灭,但仍有不少小团体土匪仍在山间活跃着,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座山雕”一伙。

座山雕是个老土匪,从15岁开始入行,年仅18岁就当上土匪头子,有着50多年的土匪生涯经验,为人狡诈,想要将他剿灭难度很大。

这种匪徒团体虽然规模小,但流窜于山间极其灵活,因为人数不多,更加容易转移阵地和打游击作战,想要动用大部队剿灭基本不可能,往往还没有形成包围圈,这些土匪就闻风而逃。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座山雕剧照

最后,团里制定了一个方案,由杨子荣带领5名侦察战士组成小分队,佯装成寻找靠山的土匪,设法与座山雕取得联系,再伺机剿灭,期间部队也会积极配合,杨子荣欣然接受任务。

1947年1月,杨子荣带着几名战友化身土匪,来到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在一座工棚里见到十几个人。

他先是用行话试探一番,大意是说自己遇到困难,想要找人牵线,投奔三爷——也就是“座山雕”。

一个姓猛的工头上来与杨子荣搭话,几天后,工头再度回来,带着座山雕的“副官”和一位“连长”。

经过一番试探,这两人发觉杨子荣对答如流,像极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匪,实在没法把他与解放军战士联系到一起,便开始信任,同意带他们上山投靠座山雕。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上山之前,杨子荣借口说还不能保证是自己人,先把“副官”和“连长”绑了,到了山上谈好一切事宜自然松绑。

两个土匪一来已经认定杨子荣等人是土匪,二来也觉得进入地盘后,杨子荣翻不起什么浪花,便带他们直奔座山雕的老巢“威虎山”。

一路上经过了三道哨卡才到达目的地,可见座山雕有多狡猾,若是派部队来,哪怕只是惊动一道哨卡,座山雕就会跑得无影无踪。

可惜,这回座山雕遇到了杨子荣,注定他难逃一劫。

一进匪徒老巢,杨子荣等人迅速行动起来,占据有利地形,先行拔枪对准土匪们。

匪徒们完全猝不及防,先是被控制住七人,杨子荣又亲自带人活抓一个鹰钩鼻、留着山羊胡子的白发老头,此人便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

最后,部队人员赶到,大家里应外合,将包括座山雕在内,一共13名匪徒抓获,一举端掉老巢。

此战杨子荣功不可没,司令部为他记了三等功,授予其“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事实上,在剿匪生涯中,杨子荣历经大大小小百余场战斗,多次立功,拥有“战斗模范”、“侦查英雄”等诸多荣誉。

匪徒自首,还英雄一个清白

杨子荣活抓座山雕的事迹流传开来,后来被作家曲波改编成文学作品《林海雪原》,建国后又被改编成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然而,让人心痛的是,与戏中结局不同,杨子荣最终在剿匪工作中牺牲了。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杨子荣的影视剧形象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奉命追击匪徒郑三炮、丁焕章时,因为当时天寒地冻,过低的温度冻结了手枪的枪栓,导致他在战斗中无法将子弹打出,被敌人抓住机会,中弹身亡,时年30岁。

部队为了缅怀这位英雄,将他生前领导过的侦察排命名为“杨子荣排”

更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在部队时,杨子荣用的是化名,导致在牺牲后,部队无法联系上他的家人,因此杨子荣的家人并不知道他的事迹。

而且杨子荣在某次执行任务、与匪徒接触时意外被同村的一个人目睹到,那人后来回到村里宣扬,就渐渐传出杨宗贵沦为土匪的流言。

杨子荣的母亲气不过,多次找到牟平县的民政部门调查,最后民政部门以“证据不足无法判定杨宗贵是否加入土匪”为由,将杨宗贵定义为失踪的革命战士,家人也能享受到补助待遇。

只是村中的流言一直都在,让杨子荣的母亲和兄弟心中颇为难过。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杨子荣之墓

直到21年后,《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大火,当年开枪打死杨子荣的匪徒偶然见到后大为震惊。

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害怕有朝一日自己当年做过的事情会被人发现,原本他就不愿意做土匪,那个年代太过混乱,他只想混口饭吃而已。

时隔多年,国内面貌大变,匪徒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最终,他选择向公安局自首,坦白一切,他不想再活在恐惧之中了。

而到此,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真的存在,不是虚构出来的。

毕竟时隔21年,谁能想到当初真的存在那么一个人呢?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说来真是老天有眼,正是因为《智取威虎山》大火,连周恩来总理都非常喜欢,希望有关部门能把杨子荣的出身调查清楚,让这位英雄的形象更加具体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于是,一个专门负责调查杨子荣出身的部门成立。

调查团联系到《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去过杨子荣所在的部队驻地访问,又多方探查,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发现在山东牟平县,有一位“失踪军人杨宗贵”的信息与杨子荣高度相似。

调查团辗转来到牟平县,带着杨子荣在部队的照片找到了杨子荣的兄弟杨宗福,只需一眼,杨宗福就哭着喊出“这是我家兄弟”的话来。

一切真相大白,杨宗福的兄弟杨宗贵不是什么土匪,而是一位顶天立地,为国家为人民洒下热血献出生命的大英雄!

杨子荣牺牲后,凶手潜逃21年,1968年听完《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杨宗贵的人生经历终于真实地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那位主动自首的匪徒后来也没有被判死刑,考虑到他的认罪态度和忏悔表现都很坦诚,加上时隔多年,从轻发落,所以只判了几年监禁。

而杨宗贵的事迹能够被彻底挖掘出来,还是得感谢周恩来总理,或者说是党对英雄战士们的关怀。

2009年,杨子荣被选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是英雄应得的荣誉,他的事迹,注定会被后人永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安东   海林   东北地区   牡丹江   监工   匪徒   日本   土匪   凶手   部队   牺牲   英雄   杨子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