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200亿的“老字号”,终于要退市了

造假200亿的“老字号”,终于要退市了

两个“同济堂”,同名不同命,同途不同归。

一个是国药同济堂,创建于光绪年间,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如今更是背靠中国中药,前方一片坦途。

另一个则是今天的主角——A股上市公司新疆同济堂。同样是卖药,成立仅20余年,却没少蹭“老字号”的光环,如今已走上退市的“不归路”。

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

6月2日,停牌了近两个月的*ST济堂,终于收到了来自上交所的终止上市决定。

股票将于6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为6月30日。

至于退市的原因,根据公告,是因为2020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继而2021年的年报又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

但是,*ST济堂存在的退市危机,要远比公告出来的多得多。

比如近两个月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公司的股价都在1元以下徘徊,只能依靠一些“人造利好”,勉强维持着不被面值退市。

业绩方面,*ST济堂更是一塌糊涂,2020年净利润巨亏22.62亿元,同比下滑2403.1%;而2021年甚至连业绩都发不出来……

涉嫌借壳造假

事实上,*ST济堂的问题,从上市起就存在了。

*ST济堂于2016年正式登陆上交所,借的是啤酒花的壳。

说个题外话,当初的啤酒花也是A股中的“极品”,曾在2003年连续13个跌停一字板,创下了当时的记录。

当然,“继任”的*ST济堂也不是省油的灯。

在借壳时,双方曾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要求*ST济堂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6亿元、5.29亿元和5.61亿元。

而*ST济堂则在这三年里,分别以103.51%、100.55%和100.60%的完成率勉强达标。

过程看似惊现,却均在*ST济堂的掌控范围内,事实证明想要完成对赌,造假就行。

数据显示,同济堂在2016年至2018年,分别虚增了净利润6.8亿元、7.01亿元和6.08亿元,分别占到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90.43%、120.65%和107.61%。

这就意味着,自上市以来,*ST济堂几乎就是在连年亏损中度过的。

然而,这并不妨碍实控人张美华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借着同济堂借壳上市,张美华也以67亿的身家,在胡润华中地区富豪榜上问鼎荆州首富。

盲目地多元化

另外,*ST济堂还存在控股股东大额占用资金和违规担保、多项信披违规等现象。

数据显示,作为控股股东的同济堂投资,占用资金高达10.47亿元,对于年年亏损的*ST济堂来说,这无疑是笔要命的钱。

那么这些钱都被用来干什么了呢?答案是流向了同济堂投资旗下的其它企业。

早在上市之前,张美华就将同济堂投资的业务范围拓展至多个领域,欲打造一个集健康、养老、旅行、房地产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今这些产业,要么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要么干脆已经注销。

至于烂摊子,只能留给*ST济堂来收拾,被拖垮是迟早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老字号   跌停   光绪   同济   荆州   完成率   啤酒花   净利润   股东   业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