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上官真雪 秋风阁记 2022-06-06 05:18 发表于江西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袁老的离去,让许多人想要通过“袁隆平星”来加以缅怀。


不过可惜的是,“袁隆平星”是一颗直径只有 10 公里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5.28 年绕太阳公转一周。


这种程度和距离的行星,即使在离地球最近的时候,肉眼也无法看见。


但没关系,我们都知道,袁老真正的星星早已撒向全世界的土地了。


而那颗“袁隆平星”,不管我们能不能看见,它都将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芒种时节的隆平老家袁家山开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袁隆平院士“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世界多养活五亿人!”的战略构想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为实现袁老提出的新目标,他的堂侄袁定贵专门成立了袁家山自建基地,坚定践行袁院士“吃饱吃好工程”,以优质、有机、绿色、健康为基础,打造以“袁隆平大米”为核心,草菇、黄瓜等绿色蔬菜为延伸的健康产业链。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隆平院士三回德安,情系家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牵挂家乡,他去世后,家乡人民也在以实际行动传承“隆平精神”。袁家山每天除了继续接待前来袁家山参观、祭奠的各地干部、群众和武警指战员们,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还量身为学生们打造体验专业种地的野外拓展训练。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此刻,同学们正在上一节田园挖地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耐心地锄地播种、清除杂草。孩子们从完整的劳动实践中,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恩典,同时激发自己学习隆平精神。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芒种芒种,一定要忙,一定要种。袁家山草菇丰收了,该翻地种上隆平超级稻了。国士无双,神农已无憾。中国人的饭碗,已经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袁老的离世,更赋上了深层含义,今年芒种,更显特别。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忙种,可收可种,预示着播种希望,收获喜悦。“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隆平试验田开始翻地种水稻了。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芒种,怀念袁老的最好方式除了耕种,还有就是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做到碗净、盘净、桌净;饭光、菜光、汤光;珍惜粮食光盘间,崇尚节约我争先。大家一起“光盘行动”!芒种,种下幸福,收获希望!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追忆袁老,实现在稻穗下乘凉。珍惜每一粒粮食,享受美好的喜悦。袁院士他老人家很有远见,粮食是头等大事,决不能看别人脸色。往后每一缕炊烟,都是来自人间的烟火气。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袁老的一生,是理想照耀的一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坚信袁老的光辉,还将继续照耀家乡人奋起前行。大侄子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吃粮不忘袁隆平。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二侄子说,大伯留给我们的遗产,需要我们拼命去经营。碗中有粮食,心中有大伯。家乡德安人说,一世作一梦,一生择一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做人当做袁隆平。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芒种时节,站在隆平故居门前,百感交集。袁隆平,从小仰慕的科学家,他是我们德安人,原来就在我们身边。看华夏大地如今仓禀顶实,那是他赠予我们的人间浪漫。芒种,愿田野临风,让夏天畅快。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此时此刻,袁家山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农耕景象,袁老终身扎根在田野之中,献身科研。每个孩子都应当去了解这位喂饱了我们的老乡袁院士,去认识自然里的五谷和农作。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袁老使中国人从此不再受饥挨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不再受制于人,对全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世界上可以没有比尔.盖羡,但不能没有袁隆平。风吹过稻田,您未曾走远……愿芒种的麦浪,留下您永恒的微笑。


芒种,风吹过稻田,袁老未走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芒种   立命   德安   草菇   大伯   节气   稻田   院士   时节   粮食   家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