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1935年9月,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一方面军,终于到达位于甘南迭部县以东白龙江北岸的腊子口沟。只要通过腊子口,就将进去甘肃,并很快到达此次长征的目的地——陕甘苏区。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腊子口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长约300米,宽近8米,而高更是夸张的500米。腊子口两边是猿猴难攀的悬崖峭壁,所以,如果想通过腊子口进入甘肃,有且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在腊子口两面山上架起的木桥。

这对于红军更是如此,经过无数次战斗、又爬雪山过草地之后,已经极为疲惫的红一方面军,只有突破腊子口才能够继续北上,到达目的地——陕甘苏区。

当然,红军也并非不能绕路,事实上,当时担任国民党甘肃绥靖主任的朱绍良,就总结出了红军北上的5条可能选择的路。

然而,这5条路虽然理论上确实可以实现,但是,有的路要经过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无人区,补给根本无法解决;有的路要面临蒋介石最精锐的胡宗南部的狙击,阻力极大;有的路则需要多次通过黄河。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长征

所以,这些路对于经过长征的红军而言,都是极为艰难的,尤其是补给问题,已经极为疲惫的中央红军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摆在红军面前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武力打通腊子口天险。

如果不能及时打通腊子口,一旦刚刚过完草地的红军被堵在此处,不但无力筹措了后勤补给,而且耽搁时间太久,势必会被国民党优势兵力包围,形势极为严峻。

对于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腊子口,国民党自然也十分了解,更早已布下重兵。当时,朱绍良对于各地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要求严加防范。

因此,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等人,很快发动了旨在打通红军北上通道的腊子口战役。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腊子口

当时,担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政委的聂荣臻,曾在回忆录中有过十分详细的描述:

打天险腊子口是进入甘南的关键性一仗……这一仗是我们报告毛泽东同志,他亲自决定打的,并以毛泽东、我和林彪联合署名,在9月16日发了一个电报告诉彭德怀同志。

电报开头就说:‘顷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约一营据守未退,该处是隘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

随后,我们一军团的几个领导干部,即根据毛泽东同志下达的决心,冒雨赶到二师去,请师长陈光、政委萧华连同四团的干部一起,一边看地形,一边研究打腊子口的部署……

腊子口战役刚一开始就打得十分惨烈,国民党军队倚仗有利地势,居高临下猛烈射击,让红军的几次进攻都未奏效。

最终,在第2天凌晨,红四团团长黄开湘亲自率领两个连从左侧悬崖峭壁攀登,迂回到守军侧后发起突击后,才将守敌全部歼灭,从而彻底占领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攻占腊子口

腊子口战役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突破的最后一道险关,自此之后,红一方面军与陕甘苏区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并开始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可以说,腊子口之战是红一方面军在历经长征末期最疲惫情况下的最后一战,如果腊子口打不开,用聂荣臻元帅的话说,“我军向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所以,腊子口战役虽然规模并不大,但对于红军的意义却极为关键。而当时,给红一方面军带来巨大阻碍、驻守腊子口天险的国民党军队,正是占据甘南九县的甘肃小军阀鲁大昌。

红军北上时,甘南地区的地方势力主要有三支:一支是以拉卜楞保安司令部为代表的夏河地方军政势力,一支是以洮岷路保安司令部为代表的卓尼土司军政势力,还有一支则是驻守岷县一带的地方军阀鲁大昌。

当时,尤其以鲁大昌的兵力最多、地盘最广。也正是因此,鲁大昌成为驻守腊子口天险的主力。然而,鲁大昌的顽抗并无法阻挡红军的长征,最终,腊子口天险被红军攻克,鲁大昌驻守的部队也被全部歼灭。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鲁大昌

鲁大昌何许人也?他是如何成为甘南军阀的?他究竟有多少兵力,为何敢派兵阻挡红军北上呢?

民国时期,甘肃和全国所有省份一样,也陷入军阀混战和割据的局面。而且,由于甘肃地处西北,环境恶劣,所以,甘肃的混乱情况尤其严重。

在民国,占据一地的军阀大多数都有这样的一个特点,他往往是当地人。因为,以家乡为纽带,获得当地人的认可并重用老乡,一直是军阀控制部队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所以,“山西王”阎锡山本身就是山西五台人,广西军阀三巨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也都是广西人出身。包括国民党势力最大的一方蒋介石,他最为信任和重用的人,也一直有浙江人的身影。

所以,鲁大昌能够成为甘肃小军阀,当然也与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鲁大昌也是甘肃人,1889年出生于甘肃临夏黄泥湾鲁家村。

是的,鲁大昌的家乡正是西北诸马的老家——甘肃临夏。不过,与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等马家军的首领不一样,鲁大昌既没有祖上积累的军阀势力和财力,也没有可供依靠的亲朋故旧。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甘肃

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的鲁大昌,由于生逢乱世又不甘寂寞,所以,他四处厮混,经历可谓十分丰富。他当过货郎,摆过地摊儿,做过脚夫,然而,这些苦力活在乱世之中显然无法成功。

所以最终,鲁大昌心一横,投奔了青海循化参将罗开福,成了清军的一名士兵。在旧军队中,由于作战英勇,又十分机灵,再加上一部分幸运,用了六七年时间,鲁大昌终于冒头,受到了罗开福的赏识。

鲁大昌被提拔为低级军官,甚至在罗开福离开甘肃返回湖南老家之时,鲁大昌还曾追随而去。不过,由于罗开福已经不在军中,随他到湖南之后,鲁大昌被推荐到湖北督军王占元的部队,成为鄂军的一名连长。

然而,由于人生地不熟,鲁大昌在王占元的部队之中并没有一直呆下去。1921年,在湖北混得并不如意的鲁大昌决定返回甘肃老家,并进入甘军宋有才部担任哨官兼帮带。

凭借丰富的军旅经验和灵活的手腕,在宋有才部一年之后,鲁大昌就升任一团三营营长职务。也正是在宋有才麾下担任营长期间,鲁大昌一战成名,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名将”。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甘肃

1926年,由于对占据西北地区的冯玉祥不满,甘肃地方军阀张兆钾和孔繁锦发动对西北军的进攻,然而,他们的实力显然无法支撑野心,多次进攻均告失败。在这种情况之下,两人向宋有才求援,鲁大昌因此奉命率麾下两个连与西北军的作战。

面对以战斗力强劲著称的西北军,鲁大昌先是攻占西北军驻守的一个山头,随后,面对西北军的优势兵力进攻,鲁大昌坚守阵地,死战不退。战斗最激烈之时,甚至打起了白刃战。

面临西北军的猛攻,鲁大昌始终以劣势兵力守住了阵地,最终,他还用“牦牛阵”击退西北军。此战之后,鲁大成在甘肃名声大震。

正是因为善战,鲁大昌得以突破军阀部队晋升的天花板,1927年,他升任团长,成为一名中级军官。然而好景不长,奉命调到陕西安康之后,他被李宗仁部击败并缴械。

失去了赖以维持权势的部队之后,只身一人的鲁大昌不甘寂寞,他四处奔走,游走于北平、上海、南京、大连等地,希望能够得到“贵人”的帮助东山再起。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甘肃

由于在国民党内毫无关系,鲁大昌甚至还曾求到了避居万县的吴佩孚门下。然而,此时的吴佩孚早已下野,既无兵也无权。所以,兜兜转转,鲁大昌还是跑到南京。

到了南京之后,住在甘青宁会馆的鲁大昌历经波折,最终托同乡人找到了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的门路,终于见到了蒋介石。

不得不说,鲁大昌确实足够幸运,此时正值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对于冯玉祥占据的西北觊觎已久,无论是将势力伸入西北,还是搅乱冯玉祥后院,在甘肃颇有影响力的鲁大昌都是很好的人选。

所以,蒋介石最终选择采纳于右任的意见,以一纸委任状为代价,将包括鲁大昌在内的多个甘肃军官派到甘肃。当时,鲁大昌的职务是甘肃讨逆军第二路司令。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蒋介石

当然,如同所有的杂牌军一样,鲁大昌获得的只有一个名义,其他就是一兵一将都不会派给他。当然,对此颇有自知之明的鲁大昌也没有奢求,他所求的,也不过是蒋介石给予的官职和以此带来的大义罢了。

所以,获得蒋介石封的官职之后,1930年2月,鲁大昌单枪匹马从南京赶到了甘肃南部的岷县。而此时的岷县随着冯玉祥在中原大战的失败之后变得更加混乱,趁机揭竿而起的土匪、民军比比皆是。

正是在如此混乱的时刻,鲁大昌公开打起了甘肃讨逆军第二路司令的招牌。来自国民政府的招牌果然好用,很快,通过收编当地的散兵游勇、土匪等势力,鲁大昌在养火局设立了临时司令部,拥有了几百人的队伍。

此后,以岷县为中心,鲁大昌继续打着甘肃讨逆军第二路司令的招牌,开始派兵向四处收编。例如,他曾在闾井、蒲麻一带收编了景平娃的队伍,一下子增兵八九百人之多。而在漳县城和盐井,则将张忠的1000人收至麾下。而在西和县又故技重施,再次收编了马尚智的数百人队伍。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正是靠着对土匪和散兵游勇的大肆兼并,鲁大昌的势力如同吹气球一般,从单枪匹马迅速拉起一支高达8000余人的庞大队伍。

拥有自己的队伍之后,鲁大昌以土匪头子、曾经的旧部和亲朋好友为军官,将麾下分为三个旅、一个独立团和一个骑兵团。

拥有了庞大的队伍,底气更足的鲁大昌更是趁甘肃群龙无首之际大肆扩充地盘。他接连派兵接连攻占岷县、临潭、漳县陇西、洮沙、临洮渭源武都西固(今舟曲)、文县武山西和礼县甘谷等14个县。

就这样,从1930年单枪匹马到达岷县,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几乎没有经历任何大战,鲁大昌就十分幸运的成为甘南14县的土皇帝,也正是凭借这些地盘,鲁大昌的兵力进一步膨胀。

1932年2月,担任国民党潼关行营主任的顾祝同在派人视察鲁当昌的部队之后,将他不伦不类地讨逆军第二路军改编为新编14师,鲁大昌自然是师长。14师辖有三个旅,一个特务团,一个骑兵团,总兵力高达15,000余人。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岷县

作为杂牌军,这支军队绝大部分枪械弹药后勤补给都要靠自己。然而众所周知,甘肃历来为环境恶劣的贫困地区,即便21世纪的今天,经济都不算景气。

所以,在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民国,经济状况更是十分糟糕,人民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没解决。因此,仅凭11县供养15,000余人的庞大队伍,鲁大昌对于甘南地区的压榨可想而知。

当时,鲁大昌为了尽可能掠夺更多的财富,不但大肆征税横征暴敛,甚至还发行了属于自己的纸币。

当然,搜刮的财富除了供养麾下的私人军队之外,如同几乎所有军阀一样,鲁大昌也过起了奢侈的生活。他在岷县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鲁公馆,同时又办起了工厂、农场、牧场,短短几年,就连老婆,鲁大昌都先后娶了5个。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鲁大昌

与此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甘南土皇帝的地位,鲁大昌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也包括多次与红军作战。

例如,1935年7月,鲁大昌在天险腊子口狙击北上的红一方面军,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岷县之后,鲁大昌再次在二郎山试图狙击。

而到了1937年,对于同属甘南却保持独立地位的卓尼土司,不满已久的鲁大昌更是派人策划土司手下团长叛变并将其全家枪杀的案件。

不过,就在卓尼事变后不久,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鲁大昌的新编14师被改编为中央陆军165师,奉命离开甘南,前往庆阳西峰镇整训,准备开赴抗日战场。

委任鲁大昌为甘肃讨逆军第二路司令的职务,本身就是蒋介石在中原大战的权宜之计,其目的也不过是驱虎吞狼、扰乱冯玉祥的后方。所以,当冯玉祥失败之后,鲁大昌对于蒋介石已经失去利用价值。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冯玉祥

相反,割据甘南的鲁大昌反而成为蒋介石统治甘肃的绊脚石。不过,由于当时军阀遍地,对于偏远西北地区的鲁大昌暂时无力顾及,鲁大昌又比较听话,因此让他保持了对甘南的统治。

然而,到了抗战之时,以民族大义压迫,鲁大昌再没有挣扎的余地。所以,借抗战之际,蒋介石将鲁大昌的兵力调出老巢,并将心腹任命为师长,从而一举剥夺了鲁大昌的兵权和地盘。

当然,面子还是要有的,毕竟鲁大昌也没有犯错,所以,蒋介石将鲁大昌明升暗降,委任为新二军军长、第八战区东路总指挥等职务。然而,这些职位虽高却毫无实权。此后,鲁大昌一直以毫无权力的虚职在国民党厮混。

因为被蒋介石剥夺了地盘和兵力,1938年,鲁大昌带着几名副官和士兵来到兰州,并在兰州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开始在此长期居住。在此期间,极度失意之下,这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大老粗,甚至还开始附庸风雅,每日读经吟诗。

甘肃小军阀鲁大昌:统治甘南14县7年之久,曾两次阻挡红军长征

蒋介石

1949年西北地区解放之后,鲁大昌没有随国民党败退台湾,而是留在了兰州。然而,此时鲁大昌的身份却十分尴尬,他既不是俘虏,也不是起义将领。

1950年10月1日,鲁大昌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甘肃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被选为省政府委员。此后,因为历史问题,包括卓尼吐司家人的控告等原因,鲁大昌曾被两次羁押。1962年10月1日,鲁大昌在兰州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甘南   甘肃   军阀   岷县   子口   天险   兵力   红军   蒋介石   国民党   鲁大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