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博物馆之于一座城市或一片地域,是贯穿古今的百科全书、月光宝盒,是艺术与美学作品的展示橱窗,是文明与思想交流、过去与现在碰撞的对话场所。初来乍到番禺,如果想要了解这里,那么,第一站来番禺博物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番禺博物馆坐落于广州市番禺区银平路龟岗东麓,于1997年11月正式落成开放,是国家二级博物馆,番禺新八大美景之一。馆区占地240亩,主要分多功能陈列大楼、番禺文博园、东汉古墓群景区、古陶瓷标本体验馆四部分,它们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

静立的陈列大楼

走进馆内,大气恢弘的陈列大楼伫立在眼前,从大楼的“外壳”上能明显看到斑驳的痕迹,毫无保留地展现着被岁月冲刷的印记。番禺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因为博物馆的消防设施需要升级改造,从2021年10月开始,大楼已经不对外开放,所以现阶段无法参观,只能在建筑馆外远观了。

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陈列大楼

整座陈列大楼高四层,取型于舢船,表示古代番禺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港市。大楼中间的实墙采用莲花山红色砂岩装饰,雕有壁画,红色实墙下,斗拱式花岗岩和蓝绿玻璃幕墙,恰到好处地将古代建筑与现代气息融合在一起,该楼现在还是番禺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据馆长介绍,博物馆的陈列大楼展览面积有8000平方米,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感受到鲜明的地方特色、岭南文化。大楼内除了有陈列的文物,还有一处为长期开放的“番禺古代文明”展览,该展览分为三部分,即从“蕃禺”到“番禺”,东汉时期的番禺和汉以后到清代的番禺。先秦时期,番禺为百越之地,先民已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将南海郡的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秦朝末年,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其都城亦在番禺。秦汉时期,番禺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是个外商云集的对外贸易港市。汉以后,番禺地域开始出现变化,素为府、郡、县三级治所,也曾为南汉、南明小朝廷之都。番禺的历史沿革、社会发展和文化特色都在这里被浓缩成精华,呈现给游客。

馆长说,本次陈列大楼内的改造升级,不仅是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同时,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还会引用更多先进的、数字化的展览方式,例如360度欣赏3D立体的文物。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陈列大楼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物观赏体验。

明珠古陶瓷标本体验馆新问世

在陈列大楼的右侧,有一片新开放的区域。馆长介绍,这是明珠古陶瓷标本体验馆。古陶瓷标本体验馆在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开馆,由番禺博物馆与民办明珠古陶瓷标本博物馆共建,是探索博物馆合作发展新机制的有益实践。

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明珠古陶瓷标本体验馆

该体验馆占地9200平方米,依托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陶器标本以及从东汉到民国时期的古陶瓷标本,设有展览区、喜瓷区、模拟考古发掘区、研学拓片室、文创土特产区等区域,全面展示我国悠久的陶瓷发展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陶瓷文化。在这里,到访者可以零距离参观、上手触摸展品,辨别体验古陶瓷残片的胎骨、釉色、纹饰、造型、款识等信息,趣味十足。

文博园尽显岭南水乡风情

跟随馆长的脚步,前行到文博园。据介绍,文博园以展现“岭南水乡文化”为建设宗旨,园景采用古典岭南建筑与水乡园林风格相结合的设计,炮台亭廊、小桥流水、牌坊石刻尽在其中,绿树成荫、鱼游浅底,处处流露着和谐的人文气息,岭南地区的文化元素在这里得以彰显与传承,并集旅游、展示、休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园内一景

在进入文博园的左侧,有一处拱形的石碑,走近看,上面写着“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友谊之路”。据馆长介绍,原来,这一处是为了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之间的友谊。在1941年战争时期,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疾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向他伸出了友情的援手。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完成了多部著名音乐作品。通往拱形石碑的这一段小路,就是馆内著名的“友谊之路”。

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友谊之路

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拜卡达莫夫和冼星海像

据馆长介绍,其实在馆内陈列大楼的右侧面,还有一处是冼星海纪念馆。冼星海纪念馆是广州市红色教育基地,是广州首批“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该馆展区面积逾3000平方米,展览内容以冼星海生活轨迹和他创作的不朽音乐作品为主线,分为六项内容八大展区,馆内还采用了先进的聚焦音响技术、多媒体触摸屏和语言导览机等高科技设备,游客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查阅冼星海生平、年表、作品等资料。

因为冼星海纪念馆也在进行改造升级中,所以也无法进入参观和体验。不过在文博园,从友谊之路漫步到人行走道上,看着绿荫园林和墙面与道路上的五彩音符,也不失为一种对音乐故事和音乐家们友谊的浪漫欣赏。

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园内冼星海像

神秘的东汉古墓群

博物馆内龟岗东侧山坡便是番禺著名的沙头龟岗东汉古墓群。1993年4月,市桥镇房地产公司在此基建平地时,发现了古墓,经文物部门考古勘察,为东汉时期的墓葬群。墓葬的方向大部分朝南,均为窟窿顶砖室墓。墓室构筑形式多样,其中单窟窿顶的有“中”字形、“十”字形、“凸”字形和“T”字形等,双窟窿顶的有“串”字形、“土”字形等。墓葬遗存的文物比较丰富,有铜盘、铜钱、铜镜、珠饰以及各式陶器。这些遗物,证明了东汉时期市桥一带已有比较密集的人群活动,对研究岭南地区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99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东汉古墓

据馆长介绍,当时发现的东汉墓葬群,出土的文物能反映出当时民间丰衣足食的田园生活的基本生活样式,其中一些文物,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例如“东汉陶水田”和“东汉三合式陶屋”。

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东汉陶水田

想了解番禺先来这里!家门口的宝藏园——番禺博物馆

东汉三合式陶屋

东汉陶水田整体为长方形,中间内凹,四周微翘。四边砌埂,围成方田,其内先砌十字埂,形成“田”字形地块,又在其中三块地砌斜向埂。每田内原有7个俑,其中一个俑残破,仅留痕迹。其余6俑或低头,或弯腰,呈现劳动状,面向不一。田埂上有锥状物,推测可能是成捆的秧苗。界埂十字交叉处半坐1俑,头残,俯身,手拿一器物置一原木上,推测此器物可能是用于耕作的铁器。田边1人正从埂上向田中走去,埂上2俑均未戴斗笠。田内7俑为橙红陶,略施浅灰色陶衣,埂上2俑施深灰色陶衣。这件东汉陶水田可以说明当时番禺的先民已懂得围地造田、平整土地等一系列农耕技术,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

东汉三合式陶屋的房屋建筑是汉代岭南地区房屋建筑类型之一。这种建筑主要由三幢房子组成一个“凹”字形平面。其布局特点是:用均衡对称的建筑方法,前为高大宽敞的正屋,后为较小的两廊屋,两廊屋的后墙之间以矮墙相连,使廊屋间的露天部分成为后院。三合式陶屋多数是在东汉中期以后的大型砖墓中发现,说明主人有一定社会地位。

通过这些文物,能惊奇地发现汉朝人在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方面有着平凡而卓越的创造,他们的智慧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走到山坡尽头,本次的博物馆之游就告一段落了。虽然因为馆内在升级修建,无法入馆参观欣赏文物,难免有些遗憾,但光是游走在这座园林式博物馆内的单体建筑之间,已经被这座“宝藏园”的魅力深深吸引。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博物馆会打开焕然一新的大门,继续讲述属于番禺的故事。


来源:番禺融媒记者何佳静 陈国添 通讯员沙头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番禺   博物馆   馆内   馆长   东汉   字形   岭南   标本   宝藏   大楼   陶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