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内行才知道#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091篇原创文章:

2022年即将过半,外部的俄乌冲突和依然持续的疫情,关注的热度早已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几乎人人都在谈论经济:

美日印越等13国建立世界经济新格局,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的围追堵截,图穷匕见;

国内1000万+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到乡村的政策力度空前;

国家高层和经济关联的主要部门接连召开高级别工作会议,经济政策相关的公布信息接踵而至;

……

经济压力,形势紧迫,需要国家采取行动,市场和绝大多数个体都在承压之下,对国家在经济维度的动作,报以高度的关注和期盼。

经济复苏,破局突围,这已经不是什么不能说的话题和秘密,而是当前中国正在面对,也必须要得到解决的现实课题。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越是经济改革陷入困境,越需要洞察中国经济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发现关键问题,才谈得上有的放矢,提高效率,最终实现水到渠成的预期效果。

这篇文章,将以积极乐观的角度,对2022年中国经济的复苏破局过程和实现,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且基于对问题的把握和分析,对后续国家可能在经济维度采取的政策方向,进行研判。

抓住主要矛盾,预判国家思路,发现未来趋势,把握方向机遇。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1

房地产经济的不可持续已成事实:中国的信用扩张谁能接棒?


中国经济长期对房地产经济的依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2022年开始显现:

很多房地产商和房地产销售端口都在说行情很差,房子卖不动了,整天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

2022年1~4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9%。

连带着,很多城市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出现了明显的缩水,导致很多公务员和体制编的收入和福利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如此吧?

事实上,依然有很多人,包括主流舆论,还对房地产经济,房价,还有楼市抱有强烈的期待,认为“只要房地产经济稳住,楼市稳住,那么中国国内的经济就一定能得到恢复”。

这么想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但是并不符合现实,完全可以说是惯性思维驱动的想当然而已。

现实是什么?过度建设和人口红利退潮,本质上其实和“养老金困境”一样:供给和需求出现了严重的错位,只是盖子不揭开,受眼界限制,自欺欺人而已。

关于房地产经济,谈点实质性的东西,可能会得罪和伤害一些群体的玻璃心。

数据说话:

2021年,也就是去年,中国总共卖出了17.9亿平米的商品房。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按照人均40平米的居住面积(国家统计局数据是人均39.5,为了便于计算,取个整数)

就按2021年销售面积来算,17.9亿平米,人均40平米,够多少人住?

17.9亿平米/40平米=0.44754亿=4475万。

那么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是多少?

1062万人。

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同一年中国卖掉了的房子,够4475万人居住。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一边是逐年增加的住房供应量,一边是逐年递减的人口增量。

当然,有人肯定会说,1062万人出生的那都是孩子,真正需要买房的是20岁以上的适婚群体。

但是怎么算,也算不到人均100平米以上,也就是一人一套房上面去吧?

结论非常直接:中国的人口对房子的真实需求,早已经过剩,人口增量和住房增量,不匹配。

供需不匹配,供大于求,结果只有一个,要么是价格撑不住,要么是销量撑不住,没有例外。

这才是中国房地产经济从上一轮2017年的涨价去库存以后,被国家提前叫停,全面管控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已经走到了消化产能和泡沫的阶段,而不是追求增量的阶段。

不是说夜壶不好用,而是尿装满了没地方倒,新的夜壶也没人买,这才是现实。

可惜,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或者在资源错配的局限环境中依然对房地产经济抱有幻想,这很好理解,并不奇怪。

只需要问这么一个问题,房地产作为中国过去20多年国家货币扩张最好的载体,如果能用,为什么2020年要“三道红线管开发商,两道红线管银行”,直接把金融和房地产的联系进行隔离?

房地产这个货币扩张,信用放大的通道被堵上,而全新的通道又没有及时接力,这才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延续进入2022年中国经济环境中紧缩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是说国家不想让房地产这个信用扩张通道,而是现实来看,使用这个通道,弊大于利,风险太大,而且后继乏力,继续用房地产经济托举宏观,本质上就是进一步的敲骨榨髓,提前透支。

一个一年出生1000万人口的国家,不可能需要每年十几亿平方米增量的新房,这账无论如何都算不过来,地产进入大拐点无非就是个时间问题。

而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过去对房地产经济的依赖,货币信用放大的主要通道,被堵上了。

什么行业,或者资产,能够接棒房地产呢?这个接棒的东西一天得不到确定,那么中国的经济环境必然无法从紧缩趋势中得到扭转。

人口红利无法支撑原有核心资产,这是中国经济实现复苏,所面对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事实上,人口已经没有红利,才是关键。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互联网经济疲态尽显:流量红利走向枯竭的中国互联网,未来怎么走?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透露了一个关键信号:中国互联网企业增速达到五年最低点。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3236亿元,同比增长1.4%,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8.7%。

过去几年,同期增速分别为:2021年28.7%、2020年1.5%、2019年17.3%、2018年23.8%。

根据数据,今年一季度互联网企业收入增速较2020年同期还少0.1个百分点。彼时,受突发疫情重创等原因,互联网企业收入增速同比增长仅1.5%,系历年低点。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前段时间,一张中美互联网企业市值对比图,刷爆了中国国内的网络和舆论,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公众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前途的讨论。


两年前,美国苹果的市值相当于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拼多多等5家中国企业的总和。如今,排名靠前的50家中国企业市值全部加起来,都抵不过一个苹果。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中美互联网企业市值对比图

另据中国信通院发布《2022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运行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共192家,总市值为9.9万亿元,较去年年底下降20.2%,部分互联网企业市值甚至跌去了8成以上。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在资本市场,中国互联网正在遭遇一场股价冲击。

在主要经营市场,中国互联网行业面临营收和增量见顶的现实情况,业绩增长遇瓶颈是显性因素之一。

“艰难时刻”成为对当下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好的形容:

一份份“不太好看”的业绩数据,齐齐指向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流量红利见顶,原有经营内容空间已经达到边界极限。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见风使舵,现实经营无法作假,互联网行业大量裁员,减员增效已经成为当下的明显趋势。

从2022年初开始,“互联网大厂大规模裁员”等传闻流布网络,去年国家层面的强监管,更是让唱衰中国互联网的基调四处弥漫。

其实这只是资本玩法和复制模式在是中国的扩张被叫停的必然结果。

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其实马云在2020年上海金融峰会那惊天一炮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被资本的绳子牵着走,为资本逐利服务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肆无忌惮,无序扩张,把手伸到了高利贷和菜篮子,被叫停以后只能收缩,业绩下滑,资本市场被抛弃。

说明了什么问题?本质上,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没有科技核心,只有资本驱动,而科技创新才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当资本扩张触碰到国家红线的时候,也就到了原形毕露的时刻。

那么,留给互联网企业只要两条路:

要么吃老本,然后因为各路资本的逐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逐渐衰退没落;

要么换挡,痛定思痛,更加聚焦以用户价值、科技创新及社会责任为中心的本源。

很明显,说得挺容易,做起来就难上加难,曾经躺着用资本,抄袭模式,市场排挤就能轻松赚钱的互联网企业,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短期完成转型和下血本进行真正的科技突破和投入,并不现实。

一边是资本无情的离场,一边是国家对扩张的遏制,一边又是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

进入存量生存模式,竞争更加激烈,以前投入换增长、注重规模与市场份额的模式不再有效。

从资本扩张,没有技术含量的粗暴利润模式,转向高质量,具备核心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真正科技公司,是未来中国互联网的必然方向,但是这个从数量到质量的升级,无疑是一个去泡沫,遏制资本,放弃短期利益的过程,对中国经济的拖累,是必然的过程成本。

互联网大厂裁员,收入降低,对经济的带动和贡献已经见顶,但是无法避免,未来的方向并不是迷雾之中,虽路长且阻,但行则将至。

国家层面,如何在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的这个过程中,消化和缓冲去泡沫和资本遏制带来的经济负面影响,这是第二个关键问题。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美国主导的“中等收入陷阱”威胁,中国将如何破局?


如果说上面两个问题是经济支柱和互联网科技升级,那么这第三个关键问题,要说的就是关联就业,收入的产业升级问题。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压力之根源,来源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秩序。

在国际上,有一个名词叫:“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这个“中等收入陷阱”也可以叫做“美国陷阱”。

大家回顾一下,在过去四十年里,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取得高速发展?为什么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能一飞冲天?

事实上,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加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在美国主导的这套全球贸易体系中,美国就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哪个国家的劳动力更廉价,他们就去哪里建厂。当一国国民的收入接近于1万美元时,美国就开始主导产业进行下一轮转移了。其中,最容易被取代的恰恰就是劳动力。劳动力其实是最不值钱的。

而这种迁移一旦出现,资本转移,无法阻挡,那么对应的国家和经济体,就自然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从此经济一蹶不振。

劳动力收入见顶,劳动岗位不断减少,年轻人的就业需求得不到满足,失业率飙升,社会经济开始动荡……

这就是美国主导的资本和产业的全球殖民和剥削之路,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往往是能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印尼以及泰国等。

当然,也包括中国。目前中国还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全靠软实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全产业链体系,以及绝对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础配套和生产管理效率。

而硬实力,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核心技术,产业链上游话语权,以及商品定价权,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那么中国如何避开,或者说征服中等收入陷阱呢?

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资源锚定,中东石油大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因能源的不可替代性,则根本不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只要石油价格维持高位,沙特再富500年都不是问题。

而且俄罗斯和美国这套产业链融合程度很低(主要是长期被制裁),经济依赖也很低,所以很多人嘲笑俄罗斯GDP只有广东省规模,这就很肤浅,从健康度和受制于人的角度来看,俄罗斯比中国要好很多。

所以,面对产业链在资本驱动下的跑路对经济的威胁,中国也需要锚定本土的资源,然后尽可能的用资源反向卡脖子,比如稀土。

第二个方向,就是产业升级,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台湾,都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因为这些地方都很小,做好全球产业链中的少数几个环节,就能带动国民经济继续增长。

比如中国台湾,死磕半导体,把半导体制造做到世界第一,就能迅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因为人口少,地方小,占领一个高端产业环节就够了。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对这个产业升级的要求就需要高很多,人口多,地方大,如果不是工业革命级别那样能够改变生产力的质变突破和升级,单一环节,单一产业,意义不会很大。

很明显,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美国,必然会利用自己的产业链体系分配权力,进一步加速加大产业从中国迁出的效率,用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实现有效的发展遏制。

这就是摆在当下中国面前的现实挑战,很多人以为,可以用管理手段强行留住中低端产业,或者往劳动力便宜的内地和北方地区迁移,想法很美好,但是为什么不现实,这是一个好问题。

资本要走,逐利本能,还真的没必要讲道理,资本自己长脚,精明狡诈。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所面临的恰恰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绝不是制造焦虑所能解决的,也不是几个网红经济学家指点江山就能解决的,更不是让收租的房地产商收更多的租金就能解决的。

既要冲击高端,又要守住中低端,还要开创新的大产业,大赛道,带动14亿人奔向共同富裕。

这才是中国经济最难,最大的挑战。而当前,在就业压力和产业外迁的双重压力之下,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经济想要实现复苏和发展的面前最为现实和重要的课题。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最后:

面对挑战,需要思路清晰,只有和国家方向一起,才有未来可言


位卑未敢忘忧国,只为苍生说人话。

2022年以来,中国国内经济情况如何,其实不需要多说,各行各业,各个经济个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很多东西不需要说出来,大家都懂。

最近很多所谓的经济学渣,砖家叫兽,被舆论所嫌弃,“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其实已经说明经济环境中酝酿的不满和情绪,已经很高了。

所谓各路专家,其实之所以被喷,是因为这个群体其实从来都不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而是为少部分精英服务的,当然,风调雨顺都好说,说什么爱不爱听也没人在乎,但是承压艰难的时刻,说太宏观和不切实际的东西,被骂要接受,挨打要立正。

不能真正和普通民众站在一个高度,体验同样的经济温度,最好闭嘴,没有真材实料,不能真正的为国家靠谱的出谋划策,解决问题,最好闭嘴。

承压艰难,哗众取宠就是自取其辱。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特殊阶段,该怎么做?

文章最后,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和所有经济个体一个立场,谈几点个人的思考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参考:

1、房地产经济的现实拐点已经很清晰,于情于理,也该到了去泡沫,回归需求的阶段了,想要软着陆,想要消化存量,房价继续上涨,很明显国家是不可能允许了。

未来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子,都是纯消费耐用品,这是必然趋势。

消费品没有资产投资和投机属性,而且按照当下的消化存量情况来看,未来很多房子,连当做经营资产实现租金回报都会很难实现。

除了极少数头部城市,核心地段的高门槛品质房产还有机会,中国房产的造富时代,已经正式结束。

而且,挤泡沫,消化库存的目的,其根源就是要释放经济的创造力,降低实体行业发展的成本,让新一代年轻人去各行各业中,再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要留住中低端制造业,留住工厂,留住就业,就得在压降房地产的利润。让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底层服务商,而不是躺在实体经济的身上吸血,掏空6个钱包。

高房价这座经济大山,没有继续屹立的支撑了,2022年,劝人炒房,怂恿买房投资套利,还是鼓吹房价要涨,非坏既蠢,请注意,我就是房地产行业的人,这绝对是良心观点。

2、互联网裁员,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必然现象,而且这样的裁员,已经延伸到实体行业,比如美的50%裁员热传网络。

这就是时代的大潮,要么转型升级,要么被时代淘汰。

美的裁员,就很有代表性:转型是假,过冬是真。

阿里没有了淘宝,腾讯没有了游戏,还能活下去吗?

所以,对于这些曾经被资本驱动的“伪科技”,“伪实业”的公司,企业,还有行业,要么涅槃重生,要么苟且偷生,这就是时代的考验,而对应的个体和关联的行业,也必然要接受这样的趋势考验。

3、产业链升级,科技突破,甚至是技术革命,这是国家层面的责任,也是必然需要发挥体制优势进行集中攻关的方向。

这没有什么争议,而且这是中国经济当下,也是未来的必然明线,没有之一。

如果不能主导产业链的升级,那就一定会长期被美国卡脖子,被死死按在中等收入陷阱里面,重蹈拉丁美洲地区的命运。

所以,现在经济承压,结构调整,机制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比起长远的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痛苦,孰轻孰重,如何抉择,一目了然。


在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一定是有选择、有质量地发展,而不是放开手脚,任由资本野蛮扩张,高杠杆扩张。

文章中分析的三个关键问题,是所有中国人,还有中国这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要解决这种阵痛,为资本家叫苦是没用的。

这需要14亿中国人去冲塔,去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面对挑战,阵痛,还有困难,其实并不可怕。

最重要的是不能杞人忧天,自乱阵脚,被负面情绪和现实压力所击垮。

作为个体而言,需要思路清晰,分工有不同,职业无贵贱,理解国家,看清形势,积极向上。保持自己努力方向和国家一致,保证自己的生存优先。

只有和国家方向一起,才有未来可言。而国家层面,很明显,已经有了很多实质性的行动和正在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不能添砖加瓦,也不要捣乱唱衰,这不是要求,这是基本素质。


作为个体,除了选择相信国家,理解国家,配合国家,没有其他什么更好的选择。

巴菲特说过:“没有人可以通过做空自己的祖国获得成功”。

坚定看多中国经济未来,看好中国经济发展,那么短期的调整和波折,又能算多大个事?

谨以此文,和各位读者朋友们,共勉。

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破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经济   中国经济   美国   中国   年中   陷阱   资本   现实   收入   关键   国家   国内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