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做民国姨太太的名媛们最后怎样了

不知何时开始,民国军阀姨太太的拍照风格风靡网络。复古的旗袍、挽在一边的头发、精致的小洋扇,这些似乎成了民国女子的标配,成为了民国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剪影。

试问,提起民国,谁的脑中不会浮现出上海滩、张爱玲、或者几个身着旗袍的模糊倩影?

那些没做民国姨太太的名媛们最后怎样了


人们记住的是某一特定的群体,但民国不止有姨太太,除了姨太太,还有许许多多女性,她们又过得怎样了呢?

其实许多民国女子并不是后半生过得不好,只是相比前半生的风光,后半生显得平凡如常人,所以逐渐退出了舞台。

离开中国移居海外的名媛是最容易安享晚年的,并没有受多少委屈。比如与陆小曼一起号称”南唐北陆“的名媛唐瑛,移居美国,平静中离世。还有”电影皇后“胡蝶直到1966年才宣布退役,在加拿大离世。

也有过的并不好的,比如英年早逝的萧红和自杀的阮玲玉等等。

那些没做民国姨太太的名媛们最后怎样了

而还有一种就是因为政治毁掉人生。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文艺工作者身上,女文青在抗战结束后更容易遭受牵连。这其中就有这么一个女子——苏青。她的结局或许算得上是民国众多女子的缩影之一。

如今已鲜有人记得她,但当年苏青曾经是和张爱玲齐名的作家。

与张爱玲不一样的是,她是个半路出家的才女。虽然有着和许多名媛一样的开局——出生于书香门第,但苏青早在上学时便嫁为人妇。

那是她第一次为爱飞蛾扑火,为了和丈夫李钦后结婚,她休了学,做起家庭主妇。然而,回归身生活的感情总是会染上俗气,随着女儿的出生,她的生活跌入谷底。公婆不住抱怨她生不出儿子,丈夫也开始对她冷眼相待。

为了排解苦闷,苏青向给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杂志投了一篇文章——《生男与育女》,正是这篇文章,成为她第一次步入文坛的开端。

可接着,命运给了她更大的打击。一连四胎都是女孩让她在丈夫和婆家面前变成不会下蛋的母鸡,动荡的局势下,丈夫李钦后的生意彻底亏损,甚至为了一罐奶粉钱而对打了自己一巴掌。

“有本事自己出去赚钱。”丈夫说的话成为离婚的导火索,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和那些被圈养在笼子立的金丝雀没有什么不同,只有独立才能救她于水火。

就这样,她拿起笔,离开了并不期待的婚姻,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一部小说《结婚十年》。

那些没做民国姨太太的名媛们最后怎样了

《结婚十年》一经出版就令苏青声名大噪,让她与张爱玲齐名,不仅如此,她还与张爱玲成为好姐妹,互写文章。

而她的笔则和所有民国女作家的都不同,像侠女手中剑,充满抗争,抗诉旧社会的男女不平等,鼓励女性参加工作,大胆地谈论性与自由。

“身为女子而受着男子的教育,教育出来以后社会却又要你做女子的事,其失败是一定的。”——《我国的女子教育》

“有卖淫制度存在,对于女人是一种重大的威胁。从此男人可以逃避,藐视,以及忽略女人正当的爱情,终于使女人一律贬了身价,把自己当作商品看待,虽然在交易时有明价与黑市之别。”——《谈论女人》

“所以为儿童的幸福着想,有一个好父亲是重要的,否则还是希望索性不要父亲,而母亲必须有相当的职业收入才是。”——《好父亲》

苏青的笔下是滚滚的烟火气,张扬的时代烙印。那时的女性正处于从蒙昧与压迫中觉醒的时刻,新式学堂的开办、放足运动的兴起、新文化的冲击让原本禁锢在高门大院里的女性走了出来,总总一切促成了孕育女性作家的摇篮。

女性地位的提高、女子迫切的需求、社会的开放与发展统统在苏青的文字中显露。

那些没做民国姨太太的名媛们最后怎样了

1945年,随着散文集《饮食男女》的出版,苏青成为当时最富盛名的女作家。

毫无疑问,她会一直顺遂下去,可惜,那是民国,是风云莫测的年代。抗战结束后,伪上海市长陈公博被判汉奸罪枪决,和他有交集的苏青也被打成文奸。

新中国成立后,她曾加入妇女生产促进会,却依旧找不到工作养家糊口,后来也曾配合剧团一些剧本,1955年作家胡风被捕,与此事毫无关联的苏青也因牵连入狱,直到两年后才被“宽大释放”,只能在剧场看大门。

不料,文革爆发,这么一个有着“历史污点”的作家自然而然遭到了批斗。苏青被抄家并被剧团辞退,彻底失去生活保障,只能靠退休金度日。

风烛残年的她病痛缠身,与女儿外孙蜗居在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困苦。面对着不能报销的医药费,她只求等死。

1982年的一天,久病不愈的苏青想再看一眼自己当年的成名作《结婚十年》,可是家里早就没有了这本书,临终前,就连想看一眼自己写的书都成了奢望,苏青就这样离世。

她的遗体在冰冷的地上躺了一夜,直到凉却。

多数民国女子的未来都会走向一个结局,那就是回归平凡,接受平庸。和苏青一样,被历史的大浪卷走。

那些没做民国姨太太的名媛们最后怎样了


能躲过额时代洪流的冲洗,对她们来说已经是最幸运的结局,最不幸的就是失去一切前功尽弃。

对于现在在网络上向往民国生活的人来说,他们当中有多少是真心为了救国上战场而向往民国的?还是仅仅看到了某一时代辉煌奢靡的时刻?

民国可不只是一个听着夜上海灯红酒绿的时代,而是一个到处都充斥着硝烟、子弹、救亡图存的战场。就连宋美龄都在抗日前线上屡次遇袭摔断肋骨,多少现代人用一句话形容不为过——没有民国节气,却有民国病。

那些没做民国姨太太的名媛们最后怎样了

那些坐在上海小洋房里身着一尘不染的中山装和旗袍永远只是少数,平凡地被历史裹挟着前进的才是大多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名媛   姨太太   民国   旗袍   上海   丈夫   作家   女子   女性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