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华为,被卡脖子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吃独食”

这里有一群孤独创业的“中年人团队”,欢迎志同道合的同志讨论分享心得~

我们没想过吃独食,太相信全球化分工了,所以我们才会卡脖子”,在前不久的某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华为余承东说出了这样一席话。他认为此前全球一直处于高度分工化状态下,华为也一直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但是华为有点“太天真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在某些“阴险之徒”的算计下,华为最终陷入了难以想象的困境。

余承东:华为,被卡脖子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吃独食”

被现实打脸,没有后悔药

所有商业公司都明白一个道理,分工合作能把生产效率提到最高,同时还能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大家各司其职,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很简单的道理——10家企业一起合作推进技术,比1家单打独斗速度快绝对不止10倍,这本来就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华为没有选择“吃独食”,并没有选择进军半导体行业,华为绝对相信全球化分工,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最终华为迎来了被卡脖子的命运。余承东说:“我们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代价,核心技术不能落到被人手里,我们会失去战斗力!”

余承东:华为,被卡脖子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吃独食”

为什么华为自己不造车?

但是华为在造车方面的举动,却没办法和余承东说的话“对上号”。既然华为已经在进军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为什么不选择自己造一辆车呢?

华拥有国内顶尖的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多有人都认为华为会自己建厂造车,这样咱们国内就能有一家足以和特斯拉硬碰硬的车厂了,可惜华为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任正非的态度非常强硬,华为永远不会自己造车,因为这不是华为强项,华为要集中权利做自己擅长的事。即使话说到这个份上,依然每天有人向任正非提议造车——因为造车大家都在造车,造车的企业股票都在疯涨,补贴拿到手软,华为不蹭一波太亏了。

随后任正非大怒,直接宣布要是谁再敢提造车的事,直接卷铺盖走人。

而余承东也在内部会议上,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华为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可是华为这么做不是很奇怪吗?一边说着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一边在造车领域又搞“分工化”,华为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呢?

余承东:华为,被卡脖子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吃独食”

造车行业截然不同

事实上智能汽车行和半导体行业完全不同,国内的智能汽车行业实力完全不弱,所有的车厂都在进攻这一领域,国内厂商各有各的本事,被卡脖子的几率很小。像发动机、变速箱这样的天然劣势,即使华为入场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华为的入场,不会帮助国内厂商积攒太多的优势,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现在国内的智能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大家都分不到太多的“蛋糕”。如果华为入场就意味着会有很多的国内厂商承受更多的生存压力,尤其是那些中小型厂商,可能会因为失去市场走向末路。

余承东:华为,被卡脖子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吃独食”

所以华为做这件事对国内智能汽车市场是弊大于利的,与其这样华为不如集中精神,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国内车厂开发更好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华为经常提到的“把二流车厂变成一流车厂”,我们并不是不能分工合作,只要把技术留在国内就可以了,现在既然兄弟们造车这么猛,那咱们不如就为他们打好基础户,做做幕后工作也挺好的。

余承东:华为,被卡脖子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吃独食”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巨无霸”

如果华为真的进入汽车行业,凭华为手中的资源、技术以及研发能力,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一家能够和特斯拉掰掰手腕的超级汽车厂商,但是这是咱们需要的吗?任正非曾说活,一家车厂的强大,并不是咱们国家最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整个行业的强大

所以这也是华为什么不自己造车的原因,因为华为再强大,国内车厂也不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如果华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国内车厂都变得强大,那很有可能会改变咱们的处境,华为的眼光向来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所以华为的做法还是值得支持的。(霍浩)

余承东:华为,被卡脖子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吃独食”

余承东:华为,被卡脖子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吃独食”

余承东:我们没想过吃独食,才会被“卡脖子”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华为   特斯拉   分工合作   可能会   本质   强大   厂商   原因   智能   国内   行业   汽车   余承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