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东北人阅读的话代入感太强了

《呼兰河传》,是城妈决定开启“城长之路家长阅读营”之后开始的第一本书。如果还有对“城长之路家长阅读营”不了解的小伙伴们,请看下文章说明。

城长之路家长阅读营,为孩子阅读,也为自己阅读

《呼兰河传》,东北人阅读的话代入感太强了

为什么第一本书会选择《呼兰河传》?

“拉大锯,扯大锯,姥爷(外公)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这个童谣是我从小就会背的,我的姥姥教我的,不仅仅是我,我的妹妹们(姨表妹妹们)都会背。可是直到我今年40岁了,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决定要好好看一遍《呼兰河传》,找找儿时的记忆。

是的,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我就是一个出生于黑龙江省一个小县城里的东北姑娘,所以我对萧红描写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我的家人都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从小姥姥教我背的都是东北童谣,我也与我的姥姥姥爷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像书中的“我”那样顽皮捣蛋过……

喜欢上一本书,有时候就是从代入感开始的,曾经共同的经历促使着我翻开了这本书。


萧红的描写

书中出场过的人物很多,祖父、团圆媳妇儿、冯歪嘴子、有二伯,这些都是浓墨重彩地具体描写过的人物形象。但是读过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除了祖父、“我”以外,书中大部分的人物形象都是愚昧的、荒唐的。

例如,书中开始描写了很多人对待“泥坑”的态度,足以表现出这里的人受封建思想禁锢、不开化、知识匮乏等特点,他们做事情、想问题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完全没有逻辑性,但当时这些人还一切都习以为常的。

《呼兰河传》,东北人阅读的话代入感太强了

再如,书中最大的悲剧人物“团圆媳妇儿”,她的悲剧的发生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她的婆婆愚昧、迷信;二是邻人的荒唐、无知;三是自身缺乏反抗意识,当然这也与没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呼兰河传》,东北人阅读的话代入感太强了

通过这些愚昧、荒唐的形象,正好可以衬托出祖父、“我”都是正常的人,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我们的正常到底是从何而来呢?也有三个因素:一是祖父有文化,这一点从祖父教我背诗就可以看出来,当然平时祖父的一言一行也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文化人的素质;二是祖父有涵养,这一点表现在祖父任何时候都不喜欢与人计较;三是祖父情感丰富、关心邻里,这一点表现在祖父经常接济身边人。

任何时代,即使是处于完全不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多读书,多了解世界,你的想法可能就会完全不同。这也是我最近开始带着粉丝们深度阅读的原因,家长们有时候光沉浸在自己已知的世界里,而很少去研究一些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未知世界的话,很显然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脱离社会……


读过这本书,我们学到了什么?

萧红对事物的描写,很细致,带着充分的观察。例如,她最有名的就是对“火烧云”的描写,还有对祖父的园子也写得很精彩。有时看到非常好的描写,我会抱着给城城做个榜样的想法仿写一下,当然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

《呼兰河传》,东北人阅读的话代入感太强了


《呼兰河传》,东北人阅读的话代入感太强了

萧红对感情的把握,很有层次感,层次感就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代入感。例如,在讲到有二伯这一悲剧人物时,对他的背景描写、对他性格形成过程的描写都是零零散散地交待的,但是我们从这些交待中完全能够明白有二伯之所以变成这样怪癖的性格也有情有可原的,当我们知道前因后果之后,就会对他为了吸引家人的注意去上吊、跳井的举动,增加了更多的同情色彩。

萧红因为有着亲身的经历,所以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一本书。我们现在很多学生,包括我的孩子城城,写作为什么如此困难,都与缺乏经历有关。即使有时候经历有了,但缺乏思考,也会让你的经历变成空洞的、乏味的、毫无价值的。因此,我们接下来真的需要好好考虑下,如何让孩子对事物更注意留心、更注意思考、更愿意把它变成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东北人   媳妇儿   这一点   姥爷   童谣   祖父   愚昧   姥姥   荒唐   悲剧   家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