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伦台往事

新疆巴伦台往事



题记:上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祖国支援三线建设的号令响起,一批批热血青年怀揣对祖国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义无反顾地踏上开发大西部征途,从全国各地奔向这神秘而峻美的天山深处……

巴伦台,地处新疆天山中段,位于和静县北部山区,天山深处一段不出名的山谷。“巴伦台”,蒙古语译为红柳遍布山谷的意思。此地冬暖夏凉,群山环绕,河水清清,物美富饶,人杰地灵。


新疆巴伦台往事




巴伦台是一座保留完好的、长满了自然植物的山谷。近处的山呈黛色,阴坡的松林幽静,远处的山肃然巍立。


新疆巴伦台往事


清澈透明的深邃,让溪流聚集起来,让河水交汇起来,让雨水或雪水存储起来,根据地形自然的状态,透心凉,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它源源不断地流淌。


新疆巴伦台往事


牛羊、马匹、骆驼 ……这些移动的生灵在林中漫步,在巴伦台的河谷中随处可见。无拘无束,一副随意而松弛的步态。

相由心生,物随人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巴伦台之美,物美,景美,人更美!


新疆巴伦台往事


身穿65式绿色军装总是那么衬景,男兵精神十足,女兵英姿飒爽。宣传队、文艺小分队定会在大礼堂举行汇演,在车间生产一线打着快板,高声吟唱,号召大伙鼓舞斗志,鼓足干劲大干100天的热火场面,《在希望的田野上》《骏马奔驰保边疆》《咱们工人有力量》传唱四方。

50多年前,巴伦台这个地方来了很多人。架铁路、修医院 、建工厂,他们翻山越岭,在河谷深处打桩竖旗,支起帐篷架起炉灶,在深山里燃起篝火,寄托过往,畅想明天,高唱建设者的凯歌。

巴伦台的夜,是寂静深邃的,点点繁星打量着他们睡梦中犹在微笑的脸庞,让闪亮的星光记住他们年轻的容颜。


新疆巴伦台往事


山顶上的那面鲜艳的红旗依然招展,男兵、女兵大集合,看着那一张张朴实无华真挚灿烂的笑脸,无悔青春激情燃烧的岁月印在这张泛黄发白的照片上。

熟悉的面孔,离得是那么的近。

清晰的模样,改变不了的容颜。

高师傅、徐师傅、刘师傅、候师傅、杨师傅、丁师傅、张师傅、陈师傅、梅师傅……这些前辈们在各自生产岗位上都成为“行家里手”,他们是7555工厂的“中流砥柱”。



新疆巴伦台往事


荣誉至高无上,成绩是靠大家赢得的。时间能证明一切,过去、现在、将来,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新疆巴伦台往事


巴伦台河谷中段,两山之间河流堆积缓冲地带,他们满怀光荣的理想和青春的梦想描绘出美好的蓝图,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在荒岭之间站稳脚跟,在深山之中建厂创业。


新疆巴伦台往事


撬动巨石,夯实挖土,修通与外界联通的土路。他们创造了奇迹,规划出生产区、生活区,架电线杆,装压水井,建起学校、医院、综合国营商店、食堂、蔬菜门市部、大礼堂、篮球场、洗澡堂、理发店……一应俱全。


新疆巴伦台往事


一辆辆绿色军用解放牌大卡车,载人载物来往于这条绵长的山路,到和静、焉耆进行副食品集中采购,大批赶制的被服军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


新疆巴伦台往事


在远离喧闹的地方,人与自然的交融中,巴伦台此刻的吸力,魅力,在积蓄、沉淀,变得清澈,辽阔起来。多美的名字,感触一下。驱车远去,脸上犹如浮现一种宁静神秘的微笑。


新疆巴伦台往事


河坝一景,仅隔一条河,这边是居住区,对面穿过一段灌木丛,红柳枝,一片片草甸延伸,与山为伴。

巴伦台山谷里的河流由高山雪水汇集而成,清澈见底的河床,冰凉透彻的一块块鹅卵石。椭圆的石头,没有彼此的碰撞。平稳而宽阔的水流给了山里人一种安居乐业的稳定和充满自足的心理。

夏天的河坝充满欢声笑语,各家各户都在洗衣晾晒。河边洗衣的女人们,在红柳树下纳凉抽烟的男人们,在河滩边穿裤衩玩水嬉闹的孩子们,让人感到家庭生活的乐趣。

树荫下,铺张干净的床单,大伙席地而坐,吃着在溪水中凉透的大西瓜 (盛夏冰凉的河水就是一个天然的冰箱),一家人周末的聚会就在此上演。瞌睡了那就躺会呗,耳旁是轻柔如诗语的流水声,那是一种对岁月流逝的眷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疆巴伦台往事


心怀梦想,走出大山。

1986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深处巴伦台山谷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555工厂整体搬迁,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转移。

机器搬走,厂房留下;房子腾空,举家搬迁。那个夏天,留给7555人都是满满的回忆。


新疆巴伦台往事


车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漫长的行程路途,几百家的装满家当的卡车,拖家带口翻越崎岖险要的“冰达坂”,途中,乘车的人总是要给司机点支烟,提一提神,生怕因疲劳有啥闪失。

一路颠簸,定位昌吉,7555人开始奔向幸福的城市,开启新的生活。



新疆巴伦台往事


2772是7555工厂的前身,1986年的夏天,整个被服厂从巴伦台的山沟里搬迁到昌吉市延安南路的汽车兵团,原汽车兵团迁往奎屯。

刚到昌吉,厂里各家各户都在原有营房的基础上安置,大通间用大立柜、高低柜隔开,分成卧室、客厅,房前搭盖木板简易房凉棚,修土灶做饭。

头一年厂里后勤设施未全部上线,孩子们的上学都在州七小。

飞马转盘,昌吉州地标建筑。以北,商业街、政府单位;以南,单位、企业居多,工程队、测绘局,工人文化宫、棉纺厂、二水、北疆车队、物探队、喀什老干所、化肥厂、7555、水利勘测处、电机厂(后来组建特变电工)、毛纺厂等,化肥厂倒闭,工人下岗,后来被特变电工房地产收购,水木融城应运而生。

工人文化宫,以前电影院、单位文艺汇演、召开会议场所,左侧的露天电影院也变成了商品房小区。文化宫市场也变成了步行街,旁边不起眼的小树林也变成了现在的晋昌公园。文化宫几经变迁,“凤凰热舞会”变成“凤凰宴会厅”,正对面的昌吉博物馆“八闵楼”巍然屹立。

7555老厂,后来有了以厂名命名的公交车站。与延安南路、塔城路路口交汇处,以前厂卫生所变成了人间烟火味的餐饮“兄弟烧烤”。塔城路延伸向东,十二小、公交三场,穿过和平渠,早些年的垃圾场变成了公园。7555对面的元丰三队麦浪翻滚成片的玉米地,变成现在的高楼林立的石油小区。车站跟前的隆源超市给老百姓带来了方便。

物是人非,时代变迁,事物总在变化发展中。


新疆巴伦台往事

新疆巴伦台往事




1986年的厂部、司新队、一营、二营、三营处处是人,生根发芽。被服大楼基础设施开始修建,在现在“孔雀林”小公园拐角处的大牌子曾写着“厂兴我荣 厂衰我耻”的厂训。

从山里走向城市的第一次飞跃,7555工厂第二次“创业”开始了,后续“图布”西服品牌、针织产品陆续走向市场,国庆阅兵海军制服,疫情防护服都出自这家军工企业。


新疆巴伦台往事


忙碌的生产一线,看到许许多多熟悉的身影、面孔。同舟共济,携手并肩。


新疆巴伦台往事


让党旗在疫情一线高高飘扬!让党旗在防护服生产一线高高飘扬!


新疆巴伦台往事


2001年,7555工厂由新疆军区工厂管理局移交世界500强企业新兴际华集团公司。

2019年,是7555建厂50周年,峥嵘岁月,如同一幅气势恢宏的多彩画卷;风雨砥砺,更是一部用心血和汗水凝结的宏伟诗篇。

艰苦奋斗,不忘初心,团结求实,创新发展,这里有军魂,这里有军工精神。


新疆巴伦台往事





2021年夏天,从现在的7555工厂大门走过,望着机关办公楼前松树挺拔肃立,楼顶上方红旗飘飘迎风招展……此情此景,会让人想起古老原始山林巴伦台的一草一木,件件往事,这是一种传承、一种延续。

千山万水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那就让它深深地留在脑海里,让它继续延伸下去,假设所有的故事还未曾真正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塔城   昌吉   台山   天山   延安   文化宫   新疆   河谷   师傅   工人   往事   工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