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总结的睡眠九忌

古人总结的睡眠九忌

睡眠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个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睡眠质量的好坏关乎人的身体健康。俗语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我们的先人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总结出睡眠九忌。

一、忌睡前思绪万千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到:“坐卧不宁,先卧心,后卧眼。”宋代《睡诀铭》也有记载:“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这些都在强调一个道理,那就是睡前保健的重点是调摄心神,即精神要先静下来。躺在床上,让自己的情绪彻底平静,丢掉一切繁杂思绪,什么都不想。心不能息,只是闭目以求睡,缘木求鱼也。

睡前有心事、想事情,就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兴奋等情绪,造成入睡困难。所以睡前最好不要考虑问题,可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调整情绪。

二、忌睡前说话

古语说“食不言,寝不语”,意思就是说在吃饭睡觉的时候,不要说话。

人们在进食时,消化系统在大脑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工作,唾液腺、胃肠的腺体不断地分泌消化液,胃肠蠕动加快而促使消化与吸收。如果吃饭时说话,可能会造成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进入胃肠。这样是不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的。同时,在吃饭时,高谈阔论,或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和思考问题,势必把尚未嚼烂的食物咽下,加重胃肠的负担。这样的后果轻则会引起胃病,久之则可能会产生消化系统的溃疡,患肠胃疾病。

在白天,人的中枢神经一直处在活动或者活跃的状态,睡眠需要把大脑从兴奋转到抑制状态,让大脑细胞和各器官组织得到充分休息,这样才能够彻底消除疲劳。那么,如果睡觉前高谈阔论或者思考问题,就会让人精神过度兴奋,不能很快的使情绪平缓下来,容易导致失眠、降低睡眠质量,影响身心健康。

三、忌睡时开灯

中医理论认为,入睡是一个引阳(对应光亮)入阴(对应黑暗)的过程。

现代医学也认为,黑暗的环境会刺激大脑睡眠激素的释放,使人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利于睡得更深。

四、忌饮酒饱食

古人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饮酒饱食,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引发烧心等症状,还可能引发夜间剧烈咳嗽。

睡前2小时内避免饮酒或饱食,防止影响吸收或造成肥胖。

五、忌蒙面睡

古人有“夜卧不覆首”的说法。睡觉时用被子蒙住头,可能引起呼吸困难,难以入睡。

六、忌当风而睡

古书《琐碎录》说,卧处不可当风,否则“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可当风及坐卧露下。"

睡眠时人体生理机能减弱,抵抗力较差。西医学上也认为,面瘫多由吹风引起。

建议睡觉时别直吹空调或风扇,也别睡在开窗、有冷空气对流的地方。

七、忌张口呼吸

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张口呼吸,空气未经鼻腔预热、过滤处理,容易引起咽干咳嗽或感染。

睡觉时张口呼吸,口腔内水分加速蒸发,会让人口干舌燥,舌后坠阻塞上呼吸道,会引起鼾症,有的人还会被憋醒。

建议在室内使用加湿器,睡觉时最好别张口呼吸。

八、忌睡中忍便

古人认为睡中不宜忍便,现代医学也提出憋尿忍便对人体有害,影响睡眠。长时间憋尿会引起尿液反流导致肾盂肾炎,严重时影响肾脏功能。

此外,憋尿还会使人发生排尿性晕厥,老人血管收缩性差,也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

九、忌贪睡懒觉

《黄帝内经》中有“早睡早起”“久卧伤气”的记载,告诫人们睡懒觉有害健康。睡眠不规律会打乱生物节律,导致想睡时睡不着,该起床时起不来。尤其对于有失眠问题的人,睡懒觉反而会加重失眠。

要尽量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睡眠时间长短可根据年龄、习惯和感受等自我调整。

【来源:内容综合自人民网、生命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古人   睡眠   高谈阔论   消化系统   胃肠   大脑   兴奋   呼吸   情绪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