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

南子

“万紫千红芳菲尽,唯独石榴花欲燃”。5月的南疆大地春红落尽,不与百花争春的石榴悄然开花了——从策勒县策勒乡巴什玉吉买村石榴生态园,到喀什市浩罕乡曲古尔村的石榴种植基地 ,再到皮山县皮亚勒玛乡的“石榴之乡”,层层叠叠,叶翠如剪的石榴树上,红色榴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团锦簇,灿若明霞,实乃南疆乡村的初夏美景。

五月榴花照眼明

新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栽种石榴的地方。不过,石榴并不是本土物种,它是舶来品。沃丹、丹若、金罂、金庞、涂林、天浆,仅从这些美好的石榴别称上,足以看出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石榴果实籽粒多而圆润,民间谓之“榴开百子”,象征多子多孙,到了中秋时节,不少地方的人“送榴传谊”,把它作为应节吉祥的象征。

石榴、葡萄、无花果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三大名果。据史料记载,石榴是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引进中原的。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为安石榴。”关于石榴自西域而来的这段历史,在历朝历代的古诗中也多有提及,譬如,明代杨升庵的《庭榴》诗曰:“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这《庭榴》的“榴”便是石榴。

据说,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描述石榴的诗歌,是有名的才子曹植所作。诗是这样写的:“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这首诗透露的信息,让后人了解到汉末时期,石榴在中原地区落地开花,成为贵族的家养植物。唐朝时,还一度出现长安“榴花遍近郊”的盛况。

石榴作为一个从西域来的“外来物种”,融入到了中原文化中。它是5月的当令之花,是仲夏时节的自然诗意。“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竹叶一尊酒,榴花五月天”“五月榴花妖艳烘”等诗词,皆点明了榴花的花期正值端午,故古人有端午节赏石榴花的习俗,范成大即有诗云“榴花三日迎端午”。

五月榴花照眼明

叶城石榴花绽放。 杨彪摄

榴花开放,夏已深。

榴花开在唐诗宋词的仲夏,如一阕清丽辞章,轻舒慢卷,盛放如火,如大诗人杜牧曾以“火”,来比喻榴花的艳红之色:“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宋代诗人丘葵也称赞:“英英石榴花,不朱而自赤。”还有一些诗作,写尽了榴火灯天的盛景:“榴花满山红似火”“榴花又见火初燃”“夜久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焰递相燃”。

写榴花最有名的一句是韩愈的“五月榴花照眼明。”这句诗,道出了石榴花的灼目之色。就这样,石榴树枝头上那暖暖的一抹火红,穿越千年的唐风宋雨,以及田野的长短篱墙,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鲜活了上千年,让后人看到绿叶如烟,花红香溢。

凡今人之兮,谁不悦媚色?古诗词中多以榴花比喻美人,而她们的红色裙装,多用石榴皮染色,颜色极正,被称为石榴红或中国红。因此,人们也将这种红裙称为“石榴裙”。张先有词云“石榴花映石榴裙”;而黄庭坚也在诗中说:“窗中远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花红似火,人花相映,灿烂如火的石榴裙,妩媚了千年以来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夏天。

五月榴花照眼明

在南疆,当地人称石榴为“阿娜尔”,许多姑娘多取名为“阿娜尔古丽”(石榴花)、“阿娜尔汗”,有一种音乐和色彩的美感。她们身着艾德莱斯绸裙,多为石榴枝条图案,是真正的“石榴裙”。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如果说,南疆大地的初夏,是从碧绿枝头的火红榴花处开始燃烧起来的,仿佛一团纸包不住的火,“噗”地一声绽开了,团团簇簇,煞是好看,它一边开花,一边坐果,一直开到7月,把人们从初夏的慵懒里唤醒,投入到盛夏无尽的热情里。那么,南疆的初秋,也多是从南疆巴扎一口现榨的石榴汁中突现的。当它甜酸的滋味浸过唇齿、舌尖、再抬眼,红衣少女阿娜尔古丽充满笑意的眼睛里,还留有石榴花的颜色……

近日,我在一则视频中看到,和田地区皮山县皮亚勒玛乡的红石榴风情园里,简直就是石榴的海洋。一株株枝繁叶茂的石榴树上,开满了火红的石榴花。石榴花开,预示着农民今年的收成好。在这里,农民家家种石榴,并依托石榴产业,春赏石榴花,夏尝石榴酱,秋尝石榴果,冬饮石榴酒、石榴汁的经营格局,使石榴产业成为农民的甜蜜事业。

自从石榴跨越戈壁山海来到中国,留下了独有的印记,成为中华文化中,类似于桃李、柑橘、大枣、柿子一样的,充满吉祥寓意和美好期许的佳果。

美人无非石榴裙、鲜艳不过石榴花;人们爱石榴,爱它的饱满丰实,瑞仪吉祥。其甜美的滋味,正是而今幸福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南疆   如火   皮山县   西域   绿叶   石榴花   石榴裙   花开   初夏   石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