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访古随感:哪里黄土不埋人

霸陵访古随感:哪里黄土不埋人


我并不是那种一开始就很痴迷的访古者,历史知识也非常浅薄,但与霸陵之缘却将我带入到访古的路上。


初访霸陵,是15年前的事,那些时日,恰逢在省城讨生活,无家无业,时间支配较为自由,那年夏天,便踏上了第一次去寻霸陵之旅。


那时主要活动的区域在省城东郊,查看地图后发现霸陵几乎近在咫尺,门口便有通往霸陵的322路公交车。上了公交车,美美睡了一觉,朦胧间,听闻售票员喊已经到站,小中巴车停在了莫灵庙村站。


下车后左右环顾,但见右手边是一个巨大的黄土塬断崖形成的山坡,左手边的村庄下面无疑便是灞河了,按照当时搜集的资料,霸陵必然在右手边的山上了,可具体在哪儿却一头雾水,问了几位乡亲,大多都摇头不知,后来我才明白,到这里你得问汉王陵,他们都能够给你精准的指出来,倘若你问霸陵,他们大多会给你指到一个叫做霸陵墓园的公墓去。


我并不知道,霸陵所在的凤凰嘴是在毛窑院村,距离莫灵庙村还有一些距离,但这并不影响首次访古的热情,穿过村庄后,仰头望去,黄土坡顶部有一个正在修建的雕塑,心中暗暗窃喜,这里必定是霸陵无疑了,朝着那尊雕塑,再穿过一个寺庙后,后面上山便没有了路,眼前尽是满坡的野草和小灌木,日头也临近中午,晒的人后背发烫,继续再前行一会后,那尊正在施工的雕塑也逐渐清晰起来,原来是一尊正在修建的巨大佛像,一丝失望便随即而来,略显疲惫的坐到一棵刺槐树下稍作修整后,便沿着半山腰的灌木丛,在荒草中深一脚浅一脚的朝南而去,在远处,一道突出的土梁引起了我的兴趣,兴许,霸陵就在那里吧。


霸陵访古随感:哪里黄土不埋人


半山腰甚是难行,脚下无路,突然出现的藤蔓随时都能够将人绊倒,尤其那些带刺的灌木,张牙舞爪横在眼前,若手里有个镰刀或者小䦆的话,这些都不足为虑,但两手空空,最苦不堪言的是,那天还穿了短袖短裤,以至于穿过一片灌木山坡后,腿上胳膊上已经有了很多道血印子,可在半山腰,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只能硬着头破顶着烈日继续前行,不一会,一条白色的土路在野草中显露了出来,饥渴难耐下只能咬牙加快脚步,也不知用了多久,最终到了这条路上,放眼望去,小路可以直接通往山下的大路上,心中便暗自窃喜,步伐也快了起来。


当踏上这条路的时候如释重负,快速向山下而去,那道突出的土梁就在右手边,与这道土路仅仅隔了一道土沟而已,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道土梁便是凤凰嘴,而我脚下的这条土路,是原先村民们上坡耕种的一条生产路,山下的这个村子便是毛窑院,而我的第一次访古也最终因失败而告终。


霸陵陵区除了汉文帝刘恒的陵之外,还有南陵和窦皇后陵,相对凤凰嘴,这两处就要明显很多了,同样也是一个午后,踏上了去寻南陵之旅,公交车的终点站停在了一个大学的校门口,下车后,抬眼望去,便可以清楚看到南陵巨大的封土,沿着公路继续步行前进,没多远后就到了一个巨大的坡下,此时便不需再沿公路前行,只需要顺着笔直的土路,朝着封土的方向走即可。


霸陵访古随感:哪里黄土不埋人


这次,正值中秋时节,塬上依然热度不减,好在一路有麦田微风相伴,心中也甚为欣慰,尤其是空气中独特的味道,细嗅起来如同一剂强心剂一般,总能够给人力量。


约莫四十分钟左右,便到达南陵封土前,初来乍到,不敢贸然而入,而是去寻售票处,最终发现,此处并未开发,可以随意进入,踏入陵园后,一段青砖铺设的道路可以直通封土之顶,封土前树有一尊清代墓碑,碑面施有新漆,拾阶而上,还没来得及流汗,便已到达封土顶,顶部为明显的覆斗型,异常平整,三五个人或坐或站,或小声低语或驻足远眺,兴许怕惊扰了这位伟大的墓主人吧。


霸陵访古随感:哪里黄土不埋人


临近黄昏,抬眼远望,眼前之景终不负一片腿脚之苦,远处的长安在一片暮色中若隐若现,如同海市蜃楼一般,错落不一的村庄分布在封土周围,安静而又繁华,或袅袅炊烟,或沉默不语,毗邻的小镇祥和而又唯美,少了城市的喧嚣,却溢满真诚之美,千百年来,它们就一直守护在此,无怨无悔,繁衍生息,使这里最终成为白鹿原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也许是因为临近的原因,霸陵是我去的次数最多的帝陵,第二次去是在第一次后约半个月后,这一次,我惊奇的发现,就在停车的地方,一户农家的门口,居然立有一通文保碑,而上一次我竟然都没发现。


顺着村中大路一路向前,到达村子最高处后,左手边便是凤凰嘴正对的农田,踏上一个田埂,绕过花椒树和樱桃园继续向前,一片开阔之地便显现了出来,里面的几通石碑错落有致,再也无法按捺住心中兴奋之情,快步到达第一通石碑前,上面的隶书大字赫然醒目:汉文帝霸陵。仔细端详,碑文雄健有力,凑近一看,竟然是出自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之手。后来我才知道,所有关中的帝陵,都有毕沅手书的碑文。


霸陵访古随感:哪里黄土不埋人


稍作休息后,再前往其余几通石碑仔细查看,令人惋惜的是,其中好几通的碑文已经漫漶不清,甚至一个字都难以分辨出来,更令人痛惜的是,在地上还有几处残留的碑座,可见,这里至少可以称之为一个小小的碑林的,只乃水火无情,它们最终被时间击败而支离破碎,这也许就是历史的规律吧。


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毕沅所书的碑下,一束已经干枯的野花安静地依靠在碑身之上,虽然已经远去两千年,但依旧会有人记得这位伟大的墓主人,或有意或无意,他虽然早已远去,但两千多年前,也许他的一个想法或者做法,便足以改变历史,甚至改变我们当下的生活。


窦皇后陵最早的时候是不通公交车的,那夜并未返程,而是在小镇的小旅馆中小住了一夜,塬上果真是另一番情景,少了城里的闷热,甚至到了后半夜已略带凉意,次日并未早起,直到日上三竿才来到小镇寻得一个小饭馆,乡间食物看似粗鄙,但却多了一番淳朴之味,饭后找了一辆三轮车,便踏上了前往窦皇后陵之路,我的病有时在三轮车上也会复发,不论道路多么颠簸或者是外面的风声有多大,依然阻挡不住那随意来袭的睡意,直到被人唤醒,才知已抵达目的地。


眼前一个巨大的封土,位于农田之中,一侧临近塬畔,封土比南陵要矮几许,四角均可登顶,整个封土之上,绿草茵茵,异常宜人,放眼远眺,灞河如同一道丝带从塬下绕过,河对岸,是另一道大塬横亘在关中大地之上,另一面是一条沟壑,沿着沟壑有几个小村庄。


霸陵访古随感:哪里黄土不埋人


午后,这里便一派清凉了,虽然日头尚高,但已经褪去了火热,封土之下的农田中,似有人在低语,信步而向,果真一名约五十来岁的关中汉子正在挥舞锄头,见有人来,便停了下来,随即一道盘腿坐于地上,他问我缘何来此,我言只为缅怀故人,他指着封土说,这里面的女人很了不得,都能够左右了天下。大家旋即大笑,果不然,古迹旁多文人。


此后,前往霸陵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时兴趣使然,有时则情绪低落,还有时则是陪伴友人。


一两年后,携友人寻访霸陵,在凤凰嘴下怀古后,便借着一侧的小路而上,脚下崎岖不平,但好在无酸枣刺之类,等到一半高时,小路从左侧绕了过去,虽说已经前来多次,但踏上陵山还是第一次。许久后,小路又蜿蜒向上,稍作歇息后继续沿路而上。


突然间,几孔窑洞映入眼帘,愈来愈近,左手边的土坡被开垦出来,一人多高的庄稼长势正旺,小院中空无一人,也不知修建于何年月的木门上却挂了一把新锁,看来,此处还真有居住。绕过小院后还有个更小后院,一孔窑洞却敞开着门窗,进入后里面竟然供奉这两尊神像,虽不知是何方神圣,但依旧进行了礼拜,再次返回小院后,新锁已经打开,一名衣衫褴褛,约莫五十来岁的中年人正依靠在门框之上,连忙近身招呼,寒暄之间,中年人言,此处个是个古庙,他是这庙里唯一的一名修行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已经有很久没下山过了,这日是他到此后见到的第一波来访者。


闻听后心中甚为激动,话也就多了起来,中年人又言,他原籍陇西,年轻时因家中独子被拐,出门寻子二十余年一无所获,心灰意冷后便无意闯入此地,索性就住了下来,自耕嘉禾以果腹,余伴残佛了此生。问其还寻子否,他言道,一切皆缘,既然此生无父子缘,又何必执着呢。心中不免唏嘘,不由想起韩康来,眼前此人,虽破衣烂衫,但面目祥和,大有韩康誓入隐之志,那我们岂不是成了闯入清修之地的破坏者了吗?连忙道别,他却不以为然,执意说天色不早,吃饭后再走不迟。


霸陵访古随感:哪里黄土不埋人


他的话又勾起了我的好奇,紧跟着他进入窑洞,一个土炕之上被褥已经被无数补丁遮挡住了原本的颜色,在窑洞深处,有一个高约两尺的大瓮,他打开瓮盖,一股酸味扑面而来,那里,是用萝卜缨腌制的酸菜,他说,这一瓮菜,他一个人可以吃半年时间,掀开锅盖后,里面是玉米磨成颗粒后熬的粥,我瞬间明白,他的饭食,基本也就这两样,在如今,这样的饭食怕是一般人根本无法下咽的。


当然,我们断然是不会食用他的饭菜,味道难以接受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每一粒粮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我们仅仅是个过客,万不能去享用他的一粥一饭的。临行前,与友人搜尽口袋,也不过了了数钱,只能面露尴尬之色赠予,但他却坚持推脱,坚决不碰,最后只好将其压在炕头的破席之下,也算是尊重了他的清规戒律。


从此后,虽说在随后多年间常来霸陵,但却再没能够前往此处,也许对他来说,这便是最好的,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却平增了继续挂念。


再到后来,南陵最终迎来了一位新的主人,据说一名在外经商成功返乡的大企业家,以南陵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修建了酒店、茶馆、饭店,并规划了生态农业苑,养殖了鸡鸭猪等六畜,并称要大力保护南陵,绕陵墙修建竹墙等云云,声势浩大,如今,已离开省城许久,结局到底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霸陵访古随感:哪里黄土不埋人


近期,忽闻江村大墓最终确定墓主人为汉文帝刘恒,而凤凰嘴无疑成了一个假霸陵,虽然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将那里当做一个真的霸陵来怀古,消息一出,天下热议,众说纷纭,再次掀起了一场考古热,有多位远方友人邀共探讨之,并提出很多质疑,在他们的眼里,我兴许是我因为去的次数多,所以就了解的多,但事实上,我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访古者而已,所持观点也不过是个人想法而已,毫无借鉴参考价值。


谈其感想,心中异常平静,不论是凤凰嘴,还是江村,或是南陵和窦皇后墓,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它们都依旧会屹立在高高的白鹿原上,俯瞰着这人世间。



作者 | 牧夫 | 陕西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南陵   关中   封土   土路   窑洞   碑文   凤凰   随感   黄土   村庄   小路   心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