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价“高烧”:多国禁止出口!应对危机,刻不容缓

全球粮价“高烧”:多国禁止出口!应对危机,刻不容缓全球粮价“高烧”:多国禁止出口!应对危机,刻不容缓

作 者丨陈植,舒晓婷

编 辑丨张星,和佳

图 源丨新华社

全球粮食供应市场“风雨欲来”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米哈尔丘克表示,根据粮农组织初步估计,受俄乌冲突升级影响,乌克兰将损失49%的冬小麦收成和38%的黑麦收成,或将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短缺状况。

5月23日,农业分析公司Gro 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萨拉·蒙克(Sara Menker)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表示,据世界各地官方政府机构估计显示,小麦库存为年度消费量的33%,但事实上,小麦库存用量在年度消费者的比重可能只有20%,创下2007/08年度以来的最低比例,且类似库存问题还发生在玉米等其他农产品身上。

对冲基金涌入农产品期货买涨牟利

这驱动越来越多对冲基金纷纷加入买涨农产品阵营。

“5月以来,越来越多资金正涌入小麦、大豆等期货市场推高农产品价格。”一位期货经纪商向记者透露。

CFTC最新数据显示,仅在5月17日当周,对冲基金为主的资管机构分别增持CBOT小麦与大豆期货期权净多头头寸5519万蒲式耳与8337万蒲式耳。

“这令CBOT小麦与大豆期货价格无视美元指数上涨而呈现持续回升态势。”他指出。目前越来越多对冲基金正押注全球农产品库存持续回落,令CBOT小麦与大豆期货价格在短期内突破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初期的历史最高点。

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如今众多资本涌入农产品期货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炒作供需紧张关系而买涨获利,而是将农产品投资视为重要的抗通胀资产类别。部分对冲基金已将能源与农产品期货的投资比重从年初的15%调高至30%。

记者多方了解到,为了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部分对冲基金正积极收购农产品仓储基地。此举一方面能“人为”压缩农产品流通量,令他们的期货买涨策略获取更高回报;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复杂的期现套利策略博取更稳健的收益。

“此外,随着全球农产品供应紧张,越来越多对冲基金担心监管部门将对市场投机行为采取从严打击措施,通过收购仓储基地掌握一部分农产品现货,他们可以在现货套保的名义下开展各类套利投资,某种程度规避了监管风险。”一位华尔街大宗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直言。

上述期货经纪商向记者直言,5月以来众多对冲基金迅速涌入农产品期货买涨套利,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多国家采取农产品出口禁令措施,令市场对农产品供应短缺的担忧与日俱增。

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中旬,全球实施粮食出口禁令的国家约有20个,包括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印度、印尼、伊朗、土耳其、乌克兰、塞尔维亚、突尼斯、科威特、阿根廷、埃及、哈萨克斯坦等,涉及的农产品糖、盐、葵花籽、小麦、燕麦、面粉、小米、植物油、棕榈油、豆油、土豆、茄子、番茄、洋葱、牛肉、羊肉、鸡肉、黄油等。

“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农产品出口禁令阵营,无形间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即粮食保护主义正导致全球农产品供应压力持续增加,买涨农产品获利的胜算随之大幅上升。”这位期货经纪商直言。这吸引越来越多对冲基金纷纷加仓农产品多头头寸买涨获利。

记者多方了解到,5月以来,CBOT小麦期货市场的对冲基金净多头头寸已出现连续三周快速上涨,CBOT大豆期货的对冲基金净多头头寸也迅速触底反弹。

“原先不少量化投资型基金因美元指数上涨而相应增加农产品期货空头头寸,但当他们注意到越来越多资金开始涌入农产品期货市场买涨获利,他们也迅速转空为多,无形间扩大了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价格涨幅。”他指出。目前市场普遍预期CBOT小麦与大豆期货价格将很快刷新2月底创下的历史新高,原因是越来越多国家采取农产品出口禁令,正令全球可流通交易的农产品库存下降速度远远超过市场预期。

5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紧急支援受粮食安全危机冲击的国家,并推动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建立一个平等的多边贸易体系。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Mohamed El-Erian表示,对于多数国家而言,俄乌冲突升级的直接经济后果可能是通胀更高、增长放缓、不平等加剧和金融不稳定。尤其是对依赖大宗商品进口的新兴国家而言,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事实上,对冲基金在积极买涨农产品期货同时,已将目光瞄准了一些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农产品的新兴市场国家。”一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若这些国家因农产品进口量减弱而出现食品价格飙涨与恶性通胀,这些对冲基金或将押注这些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套利。在他们看来,农产品价格持续飙涨所带来的高通胀与金融市场不稳定风险,都将给他们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重拾收购粮食仓储资产背后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积极买涨推高农产品价格同时,越来越多大型对冲基金重拾收购粮食仓储资产的兴趣。

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4月以来咨询收购粮食仓储资产的对冲基金明显增加,较1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背后,是这些对冲基金认为俄乌冲突升级将造成全球粮食长期供应短缺,收购粮食仓储资产囤积现货逢高出售,同样是一笔收益颇丰的投资。

“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粮食仓储资产,对冲基金可以人为调控粮食库存变化,为自身在农产品期货买涨套利创造良好条件。”他认为。此前每逢农产品价格处于大幅飙涨周期,不少对冲基金都打起收购粮食仓储资产牟利的算盘。

记者多方了解到,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控制大宗商品仓储基地“调节”库存牟利,早已有迹可循。

此前,美国多家企业曾控诉高盛集团旗下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不断转移铝现货库存,“人为”压低铝现货交割量,借机抬高铝价获取丰厚利润。

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如今在金融监管趋严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想故技重施,难度非常大。因为欧美金融监管部门正高度关注金融机构通过“控制”现货资源,在期货市场操纵价格牟利的行为。

在他看来,如今越来越多对冲基金热衷收购农产品仓储基地,或许是基于抗通胀财务投资的考量——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将带动仓储基地估值水涨船高,令对冲基金获取不菲的财务投资回报。

“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不少对冲基金担心欧美金融监管部门会将食品价格上涨归咎于市场投机炒作行为并采取从严监管措施,他们通过农产品仓储基地掌握一部分农产品现货,就可以在现货套保名义下开展各种套利投资,从而避开监管风险。”这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过去一年全球粮价上涨近1/3,携手应对粮食危机刻不容缓

俄乌冲突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就粮食领域而言,地缘政治风险叠加极端天气因素,造成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成本上升,国际粮价持续走高。在此背景下,出于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平抑国内粮价的考虑,多国关于谷物、食用油等农产品的出口限制政策层出不穷且持续变化。6月1日起,世界第二大食糖出口国印度将限制食糖出口。此前,印度在5月13日宣布禁止小麦出口,不过在17日放宽了小麦禁令要求。

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更加凸显了维护粮食安全的紧迫性。5月23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其中一场分论坛上,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菲利普(Philip Isdor Mpango)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理办公室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长玛丽亚姆(Mariam Mohammed Saeed Al Mheiri) 围绕“避免全球粮食危机”这一主题进行了发言。

“不开放港口是对全球粮食安全宣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会上称,如果乌克兰的敖德萨港口不开放,将增加全球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必须让乌克兰的农田恢复运转,我们必须让这些粮仓再次装满。”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理办公室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长玛丽亚姆(Mariam Mohammed Saeed Al Mheiri)也在会上指出,需保持市场开放,保障粮食贸易流顺畅,从而避免发生饥荒。同时,她还表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食品供应链各环节需共同努力。

国家层面的行动对于避免全球粮食危机也至关重要。谈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标时,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菲利普(Philip Isdor Mpango)指出,围绕灌溉、运输基础设施和仓储设施等领域的农业投资有助于提高非洲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5月19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围绕“乌克兰局势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发表讲话时指出,当乌克兰这样一个生产的粮食足够养活4亿人口的国家受冲突影响时,市场的波动在所难免。

地缘冲突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是由俄乌两国在粮食贸易领域的重要性决定的。根据官方数据,乌克兰和俄罗斯生产的小麦和大麦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葵花籽油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两国的小麦产量约占全球供应量的25%。

其实,在地缘冲突升级前,受新冠疫情、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就保持震荡上行态势。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在过去一年中,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近1/3,化肥价格上涨了超1/2,石油价格上涨了近2/3。只不过,俄乌局势进一步加剧粮食供应链的不稳定。

雪上加霜的是,自2月24日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出于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平抑国内粮价的考虑,多个国家关于谷物、食用油等农产品的出口限制政策层出不穷且持续变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测的数据,目前已有约30个国家对粮食、能源和其他关键大宗商品的贸易进行了限制。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发勤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地缘政治冲突波及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是必然的。从目前来看,全球贸易表现出由地缘关系对全球融合的替代,尤其是国家间信用的丧失和阵营对抗加剧了贸易保护政策。一方面,国际供需关系发生调整,各国纷纷采取出口限制政策,导致全球贸易收缩。另一方面,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削弱,地缘政治冲突下国际贸易区域化和集团化现象可能加剧,进而掀起新一轮的“去全球化”浪潮。

携手保障粮食安全

当地时间5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随着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是否能以合理价格获得食品的担忧也在上升。

林发勤告诉记者,从供需两端来看,粮食需求偏刚性,未来一段时间不太可能发生大幅变化。与此同时,疫情、干旱、地缘冲突叠加对粮食供给造成冲击,破坏了原有粮食贸易秩序,抬高了粮食供给成本。不过,整体来看,目前全球粮食总量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粮食供需失衡导致粮价上涨的深层原因在于全球粮食分配不均。

原本,疫情已经导致全球减少饥荒和粮食不安全的努力愈加复杂化,而俄乌冲突使得这些挑战更加严峻。

5月23日,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达沃斯论坛上称,目前43个国家中4900万人徘徊在饥荒边缘。

5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警告称,俄乌冲突可能导致数千万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的边缘。古特雷斯表示,全球饥饿水平处于“新高”。短短两年,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从新冠疫情前的1.35亿人增至2.76亿人。而生活在饥荒中的人口超50万人,自2016年以来增加了500%以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5月4日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1年,全球53个国家或地区约有1.93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同比增加了近4000万人。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称,今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进一步表明,有必要在全球层面从人道主义、发展、和平的角度携手解决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严重粮食不安全的定义是指一个人的生命或生计因缺乏粮食而面临直接危险。当前,已有一些依赖粮食进口的低收入国家的民众因面临“买不起”或“买不到”粮食的问题进行了抗议。

为应对粮价上涨和粮食短缺问题,比斯利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开放港口、稳定市场、增加全球粮食产量。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5月19日也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协调行动,稳定全球粮食市场。他指出,发达国家应减少贸易和技术壁垒,在资金、技术、市场、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帮助,为构建高效、开放、公平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面对粮食短缺风险,古特雷斯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增加粮食和化肥供应,减轻市场的压力;同时,不应限制出口,而是将盈余的粮食提供给那些最需要的人。其次,社会保障体系应覆盖每一个有需要的人。再者,资金至关重要。一方面,国际金融机构需进行慷慨投资;另一方面,官方发展援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此外,各国政府必须支持农业生产,投资于保护小农粮食生产者的有弹性的粮食系统。

“粮食危机不分国界,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我们使数百万人摆脱饥饿的唯一机会是团结一致共同采取行动。” 古特雷斯说。

世界银行5月18日表示,正在与各国合作,在未来15个月提供120亿美元用于支持农业、社会保护、灌溉等项目,大部分资金将流向非洲、中东、东欧、中亚和南亚。

全球粮价“高烧”:多国禁止出口!应对危机,刻不容缓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李凯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粮价   乌克兰   联合国   全球   刻不容缓   小麦   农产品   期货   粮食   冲突   危机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