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远程传输


“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远程传输

图为墨子号卫星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1200公里地标量子态远程传输,在远距离量子态传输领域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实验首次实现在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的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对于人类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远程传输

图为量子通讯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全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的质量为631公斤,设计使用寿命2年,量子卫星项目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项目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项目,量子卫星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未来人类会进入量子时代,目前美国已经研发出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成为第一个进入量子时代的国家。

“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远程传输

图为量子通讯

曾有专家表示,像阿里,腾讯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想要攻克服务器,或者利用黑客技术攻克盗取线上支付软件的密码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利用量子技术,就可以轻松破解现有的一切加密信息,量子技术是矛与盾的技术,在量子技术对现有加密设备造成重大危害的同时,量子加密技术能够确保所有信息不会被黑客技术攻陷,因此在加密传输领域非常重要。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是一种超前的通讯方式,量子通信的起源是爱因斯塔一篇著名的论文,EPR效应,尽管这篇论文引发了人们对量子力学半个世纪的争吵,但是也促进了人类对量子通信的发展,目前专家普遍认为量子通信的发展,将会引发人类一次新的通信产业变革,可以突破传统通信方式的各种掣肘和制约。

“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远程传输

图为量子通讯

在量子通信系统中,共享信息的两人必须共享几乎一致的两个成对产生并永远纠缠在一起的光子,一旦信息被带到第一个光子上,他就会消失并重现在第二个光子上,不加外力的方式就能进行信息传输,不加外力传输概念是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使用的是具有波,粒两重性但没有电荷和质量的光子,而不是常规使用的电子,不加外力传输方式可以让信息在一个地方小时,在另一个地方出现的过程,不需要通过空中,太空,或线路传输。

量子不加快力方式只能在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收者之间进行,如果接收者要将信息传给其他人,就必须每次共享和使用纠缠在一起的一对新光子,因此量子网络必须一个链路一个链路的建立,通过这种技术,还催生出了量子信息密码术,目前世界范围内,美国,日本,德国都开始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墨子号卫星的出现,标志中国在这一领域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墨子   科学实验   量子   中国科学院   光子   外力   地表   通信   方式   技术   信息   卫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