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天体命名有多难?行星地质学博士来科普

给天体命名有多难?行星地质学博士来科普

5月25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地球科学学院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钱煜奇曾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条月溪并以“卢维尔”命名,命名得到了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认可。

月球表面存在一种蜿蜒细长的渠道,类似于地球上溪流的地貌,被称为月溪。

钱煜奇介绍,“卢维尔”月溪位于月球风暴洋北部露湾地区,发现得比较偶然。当时,他在对“嫦娥五号”着陆区的火山地貌进行研究,推测“嫦娥五号”玄武岩样品是距着陆点15千米的夏普月溪喷发产生的。夏普月溪正好位于月球风暴洋北部,研究团队决定将研究范围扩大,便发现了1条没有被记录和命名的月溪。

对行星表面的地貌有成熟的命名规则,并遵循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规定。月溪这种构造要以附近的撞击坑的名字命名,这条月溪附近的撞击坑是“卢维尔撞击坑”(法国天文学家的名字),因此这条月溪虽然是钱煜奇发现并提出命名的,但是月溪的名字只能叫“卢维尔”。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生科学院熊家锐小组发现一颗主带小行星并拥有其命名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天体命名权的规则如何?为何月溪不能自由命名,小行星却可以呢?

“小行星是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自由命名的天体。”钱煜奇介绍,如果要对月球、火星、金星、水星等这些大天体的形貌进行命名,一来发现的形貌要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有必要进行命名,二来命名要遵从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规则,比如月球上的撞击坑一般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水星上的撞击坑一般以艺术家的名字命名。命名通过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投票后,才能生效。“嫦娥五号”着陆点附近的地形地貌由我国在遵行国际天文联合会规则的前提下自主提出,共命名了天船基地、华山、衡山、裴秀坑、沈括坑、刘徽坑、宋应星坑、徐光启坑等八个地理实体。除此之外,我国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祝融号”着陆点附近都命名了多个重要的形貌。

钱煜奇补充,从科学家的角度看,能够有一个自主命名的天体或者天体形貌,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在我国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大型科研单位,每年都能发现小行星,高中生接触到的专业资源有限,通过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发现小行星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随着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相信天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名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歆 通讯员庞伟红)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天体   着陆点   形貌   地质学   小行星   地貌   嫦娥   月球   行星   联合会   天文   博士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