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东、湖北多地密集出新政,汽车消费复苏路在何方?

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正在密集释放。

5月22日,山东出台《山东省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将在全省范围内发放15万张总计5亿元汽车消费券,提振汽车消费,16市城乡居民均可按需申请。

不只山东,自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以来,广东、浙江、海南、湖北等省市纷纷推出汽车消费政策。

政策的背后,是各地对产业的导向性支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占社会总消费比重的10%左右,产出拉动能力仅次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4月以来,在供需两端承压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拉动汽车消费已成为稳定汽车产业基本盘、逆周期调节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抓手。

政策出手救市是提振汽车消费信心的重要之策,但长远来看,汽车消费复苏路又在何方?

新一波汽车消费政策来袭

拉动消费并不容易,既要找准增长点,又需要打通堵点,政策的利好无疑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并对汽车消费市场做出了明确指引。

山东、广东、湖北多地密集出新政,汽车消费复苏路在何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响应国家政策,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此起彼伏,补贴的标准和数额不尽相同,其中,广东省对汽车消费的扶持力度较大。

“五一”前夕,广东出台《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从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鼓励购置新能源汽车、进一步优化汽车购买管理等方面,激发首购、换购、增购的需求,如对以旧换新给予补贴,补贴金额在3000元-10000元/车;增加汽车增量指标,5-6月在原有基础上,广州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增加1万个购车指标,各地不得出台限制汽车购买的措施等。

广东省各地市也快速响应,相继推出基于各市情况的利好政策。广州不仅在购车指标上有所提升,还在补贴、消费券等鼓励消费的政策上打出“组合拳”;深圳除了增加1万个购车指标外,各区也各自跟进并出台购车补贴政策,各区的购车补贴可叠加省市级奖励。

广东是我国汽车工业核心地区,2021年,广东省汽车产量达338.5万辆,同比增长8%,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3.5万辆,同比增长155.6%,占全国同期产量的15.1%,出台汽车消费政策,就是为了力保广州汽车产业的稳定。

5月初,沈阳发布《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推出九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持续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引导促进沈阳市汽车市场回暖、规模扩容、消费提质和服务升级。

仔细梳理各地政策会发现,许多地方以发放消费券的补贴形式为主,比如山东,对购买新车的消费者一律发放消费券。

具体来看,从政策发布之日起至6月30日,对在山东省内购置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除外)并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按照购车金额每车发放3000元-6000元消费券;对在省内购置燃油乘用车(二手车除外)并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按照购车金额,每车发放2000元-5000元消费券;对在省内报废旧车、购置新车(二手车除外)的个人消费者,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每辆车再增加1000元消费券。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山东出台消费政策前,青岛表示购买汽车,按照不同车型不同价位,可以享受到3000元-10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汽车消费券发放工作,目前正在细化完善,将于近期推出。而此次《山东省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发布,也让山东各地市有了参照标准和抓手。

短期提振效果明显

上个月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朋友圈的发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受疫情的冲击,对于许多汽车厂商来说整个4月极度艰难,而汽车产业的承压不仅反映在生产端,更反映在消费端。

山东、广东、湖北多地密集出新政,汽车消费复苏路在何方?

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汽车消费零售总额只有2567亿元,同比下降31.6%,远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幅度。要知道,即便是在疫情汹涌的2020年,4月份汽车消费总额也不过下降了22.6%,零售总额还有3083亿元。

面对冲击剧烈的市场环境,“接踵而至”的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究竟效果几何?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5月1日至15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48.4万辆,同比下降21%,但环比上月同期增长了27%。对此,乘联会方面表示,随着部分地区恢复正常运营,乘用车市场零售有一定改善,目前各地积极出台地方性车市刺激政策,对车市复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当前看刺激政策仅能支撑短期销量,终端的可持续性复苏仍需要强力刺激政策。

也就是说,消费券等补贴方式短期提振效果明显,但长远来看,仍需加快破除抑制汽车消费的一系列障碍。

中证鹏元也指出,疫情对居民汽车消费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机制,一是居民出行受限,对线下消费为主的汽车影响较大,二是企业经营承压使居民收入受损,居民消费信心下滑,汽车等可选耐用品更易受到影响,而疫情爆发的广东和长三角等地经济发达,汽车销量占比高,势必对我国汽车消费总量造成影响。对此,建议各地根据需要继续出台对冲政策以刺激汽车消费。

救市需“猛药”,更需长期、有力的支持政策。就在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33项政策稳经济,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提出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

汽车消费复苏路在何方?

实际上,与供给端相比,需求端更加迫切呼唤各地尽快出台刺激政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2年4月份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达到自2020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峰值。

也就是说,4月份,由于汽车销量明显放缓,出现了大量库存。

就在新一轮汽车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之时,需进一步思考的是,消费者愿意以实际行动回应的热情究竟有多高?

“积谷防饥、未雨绸缪”是中国先民在农耕时代总结出的朴素经验,在疫情当下,对汽车等大宗消费更加谨慎的消费态度,更折射出百姓消费心理的变化,这一点,从4月份粮油、食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增长的数据中可以窥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粮油食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长10%,为4月份增长最高的品类。

结合上文提到的4月份汽车消费零售总额的变化,便不难理解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许多消费者将收入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粮油、食品类商品,但对汽车等大宗商品,许多人持观望或延后购买态度。

对此,矛头指向了问题所在:提振汽车消费市场,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才是关键。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山东   广东   国务院办公厅   抓手   广东省   湖北   大宗   疫情   新政   密集   消费者   政策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