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强推“印太经济框架”,韩国待价而沽!日本:打不过,就加入

拜登总统首次出访亚洲,韩国作为首站,打破美国总统延续了近60年的出访惯例:先日本、后韩国。拜登打破韩国总统上任后先到白宫的先例,由美国总统先访,也就是说,尹锡悦在就职第11天,先迎来美国总统,这是韩国历届新政府成立后,速度最快的一次韩美峰会。

美国强推“印太经济框架”,韩国待价而沽!日本:打不过,就加入

人来了,拜登的伴手礼之一是“印太经济框架”(IPEF),几大支柱包括公平有弹性的贸易;供应链弹性;清洁能源、脱碳和基建、税收和反腐败。

韩国待价而沽

只不过,韩国是一个与各经济体签订FTA超多的国家,如果加入“美式框架”,韩国将继续“脚踏两条船”。 印太经济框架这个伴手礼对韩国来说,含糖量多高?

之所以称其为“美式框架”,是因为它不涉及降关税,不在有限时间内取消关税为目标,这其实反映的是美国内政的要求,民主党左派对关税这件事很看重,向完全零关税发展的地区框架,国内政治显然无法摆平。

客观来说,这个框架对韩国短期而言,并不是一罐蜂蜜经济意义上没那么大

到迄今为止,韩国与美、欧、中国、印度、拉美、澳大利亚、东南亚在内,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自由贸易区FTA,这在东亚是少见的。和日本相比,韩国更捷足先登。全球三大市场,美国、欧洲、中国,韩国同时和三大市场建立FTA关系,和东盟地区也建立了FTA关系,韩国也是RCEP重要成员,可以享受东亚自贸区的好处,显然不是特别需要这个美式框架。如果有也只是锦上添花,算不上雪中送炭。

美国强推“印太经济框架”,韩国待价而沽!日本:打不过,就加入

更何况,美、韩之间也有直接双边FTA。所以,美国在这个地区建立不考虑降低关税框架,就不算是一个标准的FTA,美国更深的用意是建立一个“新群”,自己来当群主。

从韩国利益考虑,当然不能游离、孤悬在群外,先加群再说,最早进入框架,具有先入条件,对日后发展是利好。

在气候变化形成的脱碳,去碳过程中形成的新产业、新规则,目前没有明确的全球和双边产业、贸易标准和规则。作为创始成员,韩国也希望参与规则制定。

至于进来后有什么具体好处,目前都不确定,但不排除韩国会在框架内部有所作为,包括提出议题,推进“子框架”发展,关于数字贸易、经济、数据跨境移动,数字转型,韩国的空间与能量不可小视。

拜登抵达韩国后的行程的第一站是探访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工厂三星电子,随行人员就有负责“半导体同盟”的商务部长雷蒙多,这一站参访被评价为宣告韩美技术同盟的启动

美国强推“印太经济框架”,韩国待价而沽!日本:打不过,就加入

拜登信誓旦旦地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印太地区将书写很多未来,“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今天做出的决定,将对明天留给孩子们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国要使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安全性得到强化,韩国则希望能在这些领域中维护并增强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不能少了韩国一环。

从更大意义上说,韩国要在经济安全领域里,实现自身的“战略不可缺”价值。也自然的,群主、盟主的美国走到哪里,韩国就会跟随到哪里。

近年的世界大势,韩国也看在眼里,冷暖自知。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导致各方对全球化的基本预期,和过去全球化的方向有了不同。作为一种调整和应对,区域经济框架构建,明显从过去的“地理接近型”,向“制度相适型”转变。从这个思路出发,美国主导的北约也将考虑在印太等地扩容,而不局限在欧洲地界。

美国强推“印太经济框架”,韩国待价而沽!日本:打不过,就加入

美国砸烂了日本一篮子鸡蛋

和韩国相比,日本就更特殊了。

从日本角度,日本既要加入到“美式框架”中来,又非常不乐见这个框架。

特别是最近美国越过日本,直接把东南亚各国领导人召集到华盛顿开特别峰会,日本可谓酸楚,五味杂陈,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深耕东南亚,用心良苦,经济援助也从东南亚开始,包括和美国共同建立亚洲开发银行,东南亚就是立足点。

日本时任首相福田赳夫还提出了与东南亚建立“心连心”关系的口号,多届政府将政府开发援助(ODA)作为综合性外交武器,支持本国企业到海外发展,又重视确保资源供应,并扩大日本的外交影响力。一方面牵制中国,同时试图借助东南亚的力量,充当东亚盟主。

的确,日本与东南亚密切关系,后来集中在东南亚投资,并形成产业、生产、贸易,就连日本海上生命线也经过东南亚国家或海域。也难怪日本把东南亚看得非常重,不管是经济产业贸易、地缘政治要塞看,东南亚对日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而美国直接跃过日本,拉拢利用东盟,立足东盟,建设印度、太平洋更大范围的经济框架,这显然对日本在地区上的优势地位是一种冲击

今后,日本跟美国如何共享东南亚,双方共同利益的交集还剩下多少?日美能不能真心走到一起?

回顾八九十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克林顿政府直接说,“日本经济模式是资本主义异类”,意味深长。

两国在政治、安全领域能建立紧密的同盟关系,并不断得到强化。但在经济领域,则是美日版本的“政热经冷”。

日本也在分析在印太经济框架中的地位,是否心甘情愿由美国主导框架中的所有规则,或是在适当条件下谋求一部分主导权?

双方其实还提出来要在经济领域建立“2+2”机制,那究竟双方要谈共同利益还是研究共同对手、威胁,或尝试共同建立安全、产业链、价值链?

不过,印太经济框架如果变成美国“一言堂”,也会遇到水土不服,需要照顾到亚洲地区的多样性。

美国强推“印太经济框架”,韩国待价而沽!日本:打不过,就加入

特别是东盟10国,各自经济、贸易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等差异性大,过去的区域合作、东亚地区的自主区域合作,都照顾到了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发展的区域合作框架都体现出了包容性、开放性强的特点,比如已经生效的RCEP。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自从中国、东盟双边建立了双边FTA,也就10+1之后,中国-东盟的贸易量突飞猛进,已经超过了其他各方的双边贸易,贸易总量正在不断接近中美贸易的总量。

所以,摆在印太经济框架潜在成员方面前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经济框架更符合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评判标准是有没有生命力。

拜登把东盟主要各国领导人请到了华盛顿,开了所谓的特别首脑会。但是到现在为止,并不是所有的东盟的国家都表态愿意加入到印太框架中来。

观望的原因是,你给我什么好处?有没有现实利益?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有多强的生命力?

日本盟主梦的破碎

日本想当盟主也有好多年,甚至盘算得比美国更早。

美国从重视“亚太再平衡”到印太再平衡,相比之下,美国民主党政府历史上更重视亚洲

拜登所代表的民主党政府如果能回归TPP,哪怕重新谈判,对日本来说非常有利方向。但拜登显然不是为了和日本重谈TPP而来。

美国强推“印太经济框架”,韩国待价而沽!日本:打不过,就加入

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市场打通,竞争加剧,过去美国可能还让日本搭便车,如今的局面则是日、美、欧等各方直接竞争,这是全球大竞争最直接的表现。

美国组建了“北美自贸协定”NAFTA,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实际上是欧盟,也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形成的。

日本处在什么位置上?

在美、欧同时主导世界经济两大体系的时候,实际上日本是没有地位的,没有自己的所谓的经济圈

这迫使日本要建立自己参与全球竞争的根据地,选择的路径就是回归亚洲,而且还不能正面从大陆回归亚洲,而是要走海洋路线回归亚洲,他的选择就是要立足东盟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实际上给日本建立这样一个所谓的区域经济框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机遇。因为各小国单独无法应对区域性的经济、金融危机。

东盟各国开了一个特别首脑会,专门邀请中日韩代表列席会议,讨论地区会不会能不能构建一种共同抵抗,防御经济危机,实现共同发展。这就为后来的东盟“10+3”区域合作框架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日本也及时抓住机遇,顺势在后面就推动所谓的“10+3”框架,并且提出要建立所谓的“东亚共同体”,把10+3领导人的会议发展为东亚峰会。

但这种提法遭到了美国警告,或暗中压力。

因为美国认为,如果是简单区域的,促进自由贸易合作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向共同体方向发展,那么就会在经济上,对跨太平洋的自由贸易构成割裂。

美国还从政治和安全角度上去刁难东亚共同体“缺乏民主”,以至于日本要拉进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加入,变成所谓的“10+6”框架,然后告诉美国,“我们是有民主的”。

但是,美国人口中民主的意思是“美国等于民主”。日本叼美国的飞盘,有时候还不够精准。

日本试图主导区域合作框架的初衷就是应对美、欧主导世界经济体系的全球大竞争。但从主导区域合作这个层面看,美国和日本的利益并不一致。

比如,当年美国提出要搞TPP的时候,日本如何选择?

要么进来TPP,要么漂移在美国主导的这样一个区域框架之外。如果进到TPP的话,就等于放弃对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地位,最终日本选择的是靠向了美国主导的TPP,没有被美国甩出去。

结果就是丢掉共同营造、构建东亚共同体的机遇,也就是说东亚共同体被美国的TPP解构了。事实上,在东亚,太平洋西岸这一块区域合作,事实上已经接近停滞状态。

令日本感觉错愕的是,在跟美国共同签TPP后,共和党特朗普政府上台,抛弃了这个框架。安倍政府在这里面有重大投入,一篮子鸡蛋全被特朗普摔在地上,所剩无几。

日本暗中和美国角力,把TPP捡起来,但不包括美国,叫TPP11或CPTPP

美国强推“印太经济框架”,韩国待价而沽!日本:打不过,就加入

但是,没有美国、中国等大型经济体参与的框架,就注定没有GDP,对经济的贡献度明显下降。

日本自己也承认,从经济效果看,RCEP是TPP11的两倍多,甚至接近三倍。这就在事实上解构了日本主导的“日版TPP”框架。

日本期待中国能够进入到 TPP11中,把它缺失的GDP框架撑起来,带来巨大的市场,但中国志不在此。

拜登邀请东盟领导人去访问,对日本构成的“越顶外交”,明确要主导印太经济框架,这其实等于敲响了TPP11的“丧钟”,日本原来是要立足东盟,登陆亚洲就成了另一篮摔在地上的鸡蛋。

拜登紧接着到东京去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就是直接告诉日本,彻底死了盟主心吧,日本版的TPP11被美国宣判!

更何况,还有APEC框架,它所承载的货物贸易量,资金量,数据跨境移动的量,在全球的占比都更加庞大、突出。

东亚发往北的集装箱运量非常具有代表性,反映的是东亚的制造业生产。3月份统计,东亚发往北美的运量在180万个标准集装箱,中国占60%左右。这样的规模,是世界最大的运量,反映的是太平洋两岸的贸易流。

这就是现实。

日本怎么选择?

面对“印太经济框架”,盟主拉日本进群,日本自然会加入,好歹也要谋划一个“老二”的地位。同时,加群后,日本也是对中国表现出一种抗衡姿态。

无利不起早。日本其实在这个美式框架里面,目前并没有太大现实的利益,但日本人擅长忍,还是表现出积极姿态,也是意识到一个真理,既然打不败,就加入,自身不够强,就要继续努力,先和强者为伍,寻找出路,图谋日后东山再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韩国   日本   东盟   框架   东亚   待价而沽   经济   东南亚   亚洲   美国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