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容警告!别自行在家“刷酸”了

毁容警告!别自行在家“刷酸”了

近年来,在护肤圈,“刷酸”二字成为小红书、抖音短视频上美容博主们常挂在嘴边的词汇,各路人士都在推荐刷酸。长痘了,刷个酸!有斑了,刷个酸!毛孔粗大,刷个酸!感觉刷酸对于皮肤问题都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刷酸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你对刷酸了解多少。

毁容警告!别自行在家“刷酸”了

什么是“刷酸”?

“刷酸”一词狭义来讲是近年来对于使用含酸类护肤品以达到改善皮肤状态这一行为的简称,在医学上此类行为叫做化学剥脱,其原理是通过化学物质造成特定层次的皮肤可控损伤,诱导创伤修复,从而促进表皮细胞更替和真皮结构重建,达到整体改善皮肤外观的目的。

“刷酸”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刷酸”的原理是通过酸类在皮肤上的化学作用,将表皮组织的老废细胞剥落,打开肌肤通道,激发人体的创伤自我修复机制,促进角质和胶原蛋白更新,从而达到改善皮肤外观的功效。

毁容警告!别自行在家“刷酸”了

科普文章称,化学制剂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都可影响换肤的深度。依据化学换肤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深层换肤。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在国内,虽然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美容院尝试引用化学剥落术,但由于当时业界对于皮肤诊断的理论、操作的技术并无科学的了解,引发过不少“烂脸”的案例,这使得人们一度谈“酸”色变。

毁容警告!别自行在家“刷酸”了

现在谈及的“刷酸”,要论其在国内的真正兴起,也不过是近两年的时间。据介绍,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 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另外少见的有灼伤、糜烂、渗出、色素异常、反应性痤疮、粟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荨麻疹、瘢痕等。

在医疗机构进行“刷酸”治疗时,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方案,并可科学观察和判断治疗中的皮肤的反应进程,在必要时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以尽量减少或减轻皮肤的不良反应。


毁容警告!别自行在家“刷酸”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表皮   色素   浓度   创伤   深度   细胞   皮肤   作用   化学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