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睡觉的?

很多人都好奇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的奇妙体验和感受,事实上在太空入睡比在地球上要困难得多。

由于太空没有熟悉的重力环境,航天员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躺在床上睡觉,而是要努力适应悬在空中入睡。

因此在太空睡觉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舒适。

航天员如果休息不好,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航天员在地球上生活习惯了以二十四小时为周期的生物钟,这个生物钟控制着人体内促进睡眠的激素、褪黑激素。

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睡觉的?

负责使人清醒的激素皮质醇分泌,也控制着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的周期。

在近地轨道飞行的航天器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是九十分钟,相当于航天员一天之内要经历十六次的日出和日落。

这种昼夜规律的改变会使人体的生物钟受到严重干扰,从而影响航天员的睡眠。

这时一副遮光性强的眼罩就必不可少了。

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睡觉的?


它能为航天员从视觉上模拟黑夜,从而提高航天员的睡眠质量。

太空中微重力环境造成失重状态,会使人产生四肢与躯干分离的幻觉。

航天员还会因醒来后发现身体下方没有任何支撑物而产生坠落的感觉。

失重是人体的血液和脏器都失去了重量,导致航天员下肢的血液流向头部和胸部,产生类似在地面上倒立的不适感。

此外,由于有重力施加在脊柱上,脊柱伸展会刺激背部的神经和肌肉,引起航天员背部疼痛。

同时在太空中睡眠稍有活动,甚至是呼吸也会使航天员漂浮起来。

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睡觉的?

因此航天员睡觉时会钻进与舱体结构连接的专用睡袋当中,将睡袋固定在一定区域内,创造更加贴近地面的睡眠状态。

这样不仅有利于航天员的睡眠,还能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大多数人认为,航天员身处在一片寂静的太空环境中,然而载人航天器里并不安静,声源主要来自载人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特别是风扇、方向推进器、抽水机、发电机和空控制系统。

当航天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飞行任务上时,这些声音不会造成任何不适,但在休息娱乐时就会造成极大的干扰。

根据研究,即使受过严格训练的航天员,如果七十二小时不睡觉,在手动。

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睡觉的?

控制交会对接时,也会发生绩效显著下降、差错率上升的情况,情绪会陷入焦虑甚至疲劳已是无法胜任关键任务。

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基本的认知功能,因此科研人员会对航天员全在轨睡眠进行精心安排,通过科学的排班使航天员能够合理地安排作息,保证睡眠的前后适应。

其次,科研人员也会降低休息区的光照强度,营造夜间环境。

为了获得较好的空间睡眠质量,航天员在睡觉时一定要注意面部的开敞性,口鼻处要保持良好,通风,体位也得基本保持固定。

由此可见,在太空也得注意睡姿,否则想要睡个好觉可不简单呐。

来都来了,评论一下再走也不迟哦~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及配图均为今日头条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航天员   声源   太空   航天器   生物钟   重力   睡袋   激素   睡眠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