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之路-地外行星探索的过站

概览

金星,距离太阳约0.72个天文单位,古称太白、启明,西方称维纳斯,即古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自19世纪以来,科学家对金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探测,不仅证实了金星大气的存在,同时还借由苏联的金星系列探测器得到了金星大陆的清晰照片。然而,金星浓厚的大气层使得该地表的探测器几乎不可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同时恶劣的环境也极易造成仪器的损坏与数据的丢失。不过近年来,逐渐有其他科学家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式,便是借助火星探测的机会“顺路”对金星进行探测。

金星探测的可行性

火星探索一直是人们对外太空目光的焦点。但是单次往返时间过长使得任务一直受到质疑。然而金星使得这一切变得不同,人们可以选择经由金星再抵达火星,并且在金星上空开展科研活动。由于金星、地球、火星的特殊相对位置,人类目前可以先将载人舱段轨道转移至金星,然后利用金星进行引力弹射并转向至火星。

金星之路——地外行星探索的过站

地-金-火弹射击轨道示意图


这条路线相对于传统的直接霍曼转移轨道而言虽然用时相对较长,但是减少了Delta-V的消耗。并且相对直接进行霍曼转移,这种方式下的载人舱段仅需在火星等待1-2个月便可以进行变轨返回地球,反而使得任务总时间仅需19个月。

经过金星时,宇航员还可以进行多项科研活动。地球与金星的平均距离大概在4050万千米左右,相当于通讯信号2分15秒的延迟,在地球的控制室内操作金星上的无人探测器十分复杂与困难,而掠过金星的载人舱段则可以近乎零延迟操作探测器。同时,在有人的情况下进行金星探测活动相较无人探测活动会更加安全。2004年,NASA与ESA联合发射的卡西尼号探测器由于人为原因并未打开所有的信号接收器,导致木卫六探测器“惠更斯”号丢失了一半数据。而载人探测则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如何进行实地研究

在金星探索方面,其浓厚的大气层与其所含有的微量成分一直是科学家希望获得的数据。载人舱段可以在轨道上释放一架轻型滑翔机,利用其自身所携带的高速度与金星稠密的大气层所提供的升力,滑翔机可以在高空长时间自主滑行、采集样本并传输数据。在有人操作的情况下,空间站可以释放着陆舱,并对着陆点进行人工选择,避免进入不适宜区域,释放仪器并对地质活动以及大气环流进行长期监控。同时,着陆舱可以携带地表漫游车、低空无人机等科研仪器,借助载人舱段的低通讯延迟进行实时采样分析并发回数据。


金星之路——地外行星探索的过站

金星十三号所发回的金星大陆照片

虽然经过金星再前往火星的旅途由于技术、星球相位等多方面原因暂时不会成行,但是由于其相较直接进行霍曼转移而言的便捷性、经济性与探测金星所带来的国际声望与科研价值,各国航天机构也早已在这一方面展开研究。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趟旅程也终将成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火星   滑翔机   大气层   科研活动   地表   外行   探测器   轨道   科学家   地球   数据   金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