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越来越讨厌我的女儿?

文丨煦煦妈妈

“我的女儿今年10岁了,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姑娘长成了158cm的大姑娘,可是现在我越来越讨厌她,上次她离家出走,我心里就在想,如果她真丢了就好了,真丢了我就不会每天崩溃到深夜。”

这是一个妈妈的求助信息,她很困惑,从小孩子就按照育儿书中专家的指导来养

“一直舍不得凶她,上小学之后我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给她做饭,尽心尽力辅导她每一项作业,陪她上课,陪她练舞蹈,会抱着她睡觉,和她谈心,还会保证她的娱乐活动,周末会带她去玩儿……”

那些年育儿界时常提起的概念这个妈妈都做到了,比如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对孩子发脾气,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等等,她觉得自己很称职。

可是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可是为什么孩子还是没有按照妈妈心中的轨迹成长呢?

“ 早上我一大早起床给她做饭,做饭的过程中我还要无数次穿梭厨房和卧室之间叫她,10遍以上。好不容易叫醒了,穿衣服也得催,蹲厕所催,洗脸催,一般都是偷懒不刷牙。早上就那么点时间我得催促她30遍以上才能出家门。

“到晚上真正的大战拉开了。给老大规定是每天尽量在学校托管写完作业,等我下班到家就可以陪她练舞蹈,读书,可是她每次都没写完过,有时候甚至8点才开始写作业,一会去喝水,一会儿去吃饭,每天作业写到半夜12点。

“ 前几天她和爷爷吵架,离家出走了。我找她的时候,竟然丝毫没有着急心慌的感觉,甚至她消失永远不要回来。我尽自己努力给她最好的,可是她越来越让我失望,从来不心疼生她养她的妈妈是怎样生活的,自私得让人心寒……

一个曾经捧在手心都怕化了的小可爱,用10年时间一步步把我逼到了这个地步……

为什么我越来越讨厌我的女儿?

看到这个妈妈绝望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学习了所有的育儿概念,在孩子身上倾注所有,自以为已经做得很称职,结果还是养不出一个“书本”中的优秀孩子。

印象很深的是,孩子还没出生时,我就了解到了“亲子陪伴质量”的重要性,所以在做妈妈的头几年里,我白天上班,晚上铆足了力气陪玩。

孩子不喜欢读绘本?没关系,我手舞足蹈,外加丰富的脸部表情,不怕吸引不了你;

孩子不喜欢搭积木?没关系,我给你搭个飞天火箭,再搭个金字塔,总有一个叫你喜欢;

孩子不喜欢画画?没关系,我有颜料啊,孩子想怎么涂就怎么涂,想涂哪里就涂哪里,谁能抵挡得住乱涂乱画的魔力?

孩子不喜欢运动?我就带着天南海北地闯荡,水沙世界、农场、儿童公园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一天到晚在外闯,还怕运动量不足吗?

孩子总是怕输?没关系,我一遍又一遍地陪着玩桌游,我赢一局让你赢三局,慢慢提高你的失败免疫力……

然而,几年以后,我恍然发现,我和孩子的亲子质量是好了,但是他却变成了一个非常粘人的“小妖精”,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无时不刻缠着我陪。

一方面搅得我精疲力尽,另一方面,我又想到了一个很火的育儿概念——独立玩耍,在很多地方可以查到独立玩耍的重要性。

独立玩耍能够提升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有助于耐心、注意力、创造力、自我调节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于是我又焦虑了,这孩子画个画都要搬个小板凳让我坐在身边陪着,以后独立性太差可咋办?于是又照着育儿书的指导,分三步走一步一步退出,把自己累得够呛。

为什么我越来越讨厌我的女儿?

认真做好育儿“工作”的我们,便这样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一个死胡同,身心疲惫之外,孩子似乎也没有多优秀?

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当初接触到每一个育儿概念时,从来没有想过它们产生的背景和具体的含义,就一头扎进去认真地执行,生怕自己的“懒惰”拖了孩子的后腿,最终的结果就是矫枉过正,衍生出了其他问题。

就比如亲子教育质量的概念,产生的背景大概是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沉迷电子产品等,对身边的孩子只尽到了“吃饱穿暖”的责任,对其心理发育一无所知。对于这一类家庭,适当的有质量的亲子陪伴确实很重要。

然而,不管是求助的妈妈还是我,把“亲子陪伴质量”这六个字当成了金科玉律,全部时间都给了孩子,当“个人自由”被挤占得毫无空间,或者教育的结果与自己的付出不匹配时,怨愤便滋生了。

甚至,我们在非常生气的情况下,还谨记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育儿概念——温柔坚定。随便搜一下,就能查到错误的情绪引导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父母如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制止孩子的冲动情绪和行为,只会让孩子恐惧、焦虑和紧张,根本无法帮助孩子发展理性思考能力、培养情绪自控力。

所以即使心里怒火滔天,还要假装温柔坚定地对和孩子共情,表示理解,提供方法,结果就是把自己憋出了内伤。

我当然不否定温和的管教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家长真的需要无时不刻保持体贴,呵护那个“无法无天”的小孩子吗?

这要从温柔坚定这个概念产生的背景说起,比如说有些家长以养育之名,习惯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倾泻到孩子身上,以暴制暴,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这当然是要制止的。

但是如果把这个概念衍生为对孩子无时不刻的包容理解,否则就不配做家长,那就太苛刻了。实际上,家长一样有权生气,有权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觉,而不必为此感到内疚或者羞愧。

“我叫你起床吃早餐,而你却迟迟不起来,我很生气,非常生气。我煮了一桌好吃的,希望获得赞赏和感激,而不是失望。”

只要不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父母将自己的感觉说出来,一方面可以释放怒气,另一方面也是给孩子上了一堂重要的课,教会孩子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而不会伤害任何人。

为什么我越来越讨厌我的女儿?

这些年,教育概念一个个兴起,媒体推波助澜,众多家长被裹挟其中,几年下来却发现:照书养却养不出一个书中的孩子。

实际上,父母和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教育应该结合孩子成长的共性以及每个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随机应变。

脱离背景,一味地追求那些没有被阐释清楚的教育概念,抓住一个“陪伴质量”或者“温柔坚定”就死磕到底,到头来衍生出其他问题不说,还把自己搅得身心俱疲。

然而我们都忘了一句话:飞机遇险时,你要先给自己戴好氧气罩,再替孩子戴。

一个身心俱疲的家长,无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作业   亲子   没关系   坚定   生气   讨厌   家长   女儿   概念   妈妈   质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