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岁丈夫,78 岁妻子,我点了他们的「死亡」键

79 岁丈夫,78 岁妻子,我点了他们的「死亡」键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慢性病疾病负担随之增加。


国家卫健委 2019 年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 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 75%。


2019 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中国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状况和疾病负担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一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在被调查的 60 岁及以上居民中,58.3% 患有高血压,19.4% 患有糖尿病,37.2% 患有血脂异常。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慢性病由于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伤害,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罹患多种疾病使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次数增加,导致医疗费用剧增,消耗大量医疗资源。


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群体,在就诊和治疗中遇到哪些问题、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或许可以从一些普通老年患者的经历中管窥。


2020 年,来自江南一家社区医院的陈医生,记录下她接诊的一对高龄夫妻在人生最后一段时间内的治疗过程和变故,丈夫患有高血压,妻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风湿病,他们定期到医院看病、拿药。


在这对老夫妻人生的最后一个月内,79 岁的丈夫在医院陪老伴住院治疗时,睡梦中悄悄过世。半个月后,78 岁的妻子也在家中过世。


作为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陈医生非常熟悉这两位老年患者,也对他们的人生经历感兴趣,通过观察和了解,试图用文字还原他们在世上最后的一抹印记。我们也可以从陈医生的记录中,观察老年慢性病患者们的困难和基层医院的现状。



「笨蛋」丈夫魏安 79 岁,「快嘴」妻子朱英78 岁,结婚已有 60 年。


年轻时朱英患了风湿病,各个骨头和关节都疼,她就发脾气、骂人。这时老头子魏安一声不吭守在她身边,给她揉腿、敲背、做饭、扶她下地、上厕所。


「要是老头子能活过来,我以后再不骂他了 ……」魏安被 120 送走抢救,朱英后悔不该老是骂老头子。


其实,不少住院的老人都很羡慕朱英有丈夫无微不至地照料。医院里不少老人没有老伴,子女不在身边,住院后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我所在的社区医院,坐落在江南一座历史悠久的大都市郊区小岛上,位于河岸边。芦蒿是这个小岛上最负盛名的绿色农特产,也成了这里的名片,为保护患者信息,我暂且称这里为芦蒿岛社区医院。



79 岁丈夫,78 岁妻子,我点了他们的「死亡」键

妻子发病怪丈夫给她吃毛鸡蛋


2020 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北风嗷嗷刮着,气候湿冷,医院综合楼大厅挤满病人。叫号器不停喊,显示器上的名字不停跳,大厅里人声嘈杂。


我在三诊室坐诊。空调设定温度 28 度,但诊室很冷,这个空调经常出故障,制热功能坏了,每个患者从外面进来都带进一股冷风。


看完面前的肺炎病人,我按了 F5 键,叫号器呼叫:「朱英,请到三号诊室就诊。」


随后我写好病历和处方,交给桌子对面患者——这个八十九岁的老大爷是一个人开车来的医院。有些耳背的他告诉我,孩子们都忙,他一个人能行,然后弓着腰慢慢走了。


随后,我听到门外瓷砖地上有金属碰撞的声音,慢慢往门口走来。随着金属碰撞声,是一个老太太粗声粗气回答:来了,来了!


一个老大爷先走进来,他一手扶着门帘,一手推着门。随后走进诊室的是个老太太,穿着深红色棉袄和黑色棉裤,扶着四角架的助行器,吃力地挪动脚步。


我起身去扶老太太。我认识老爷子,他是我分管片区的慢性病人,叫魏安,七十九岁,患有高血压,常来开药。老太太是他妻子朱英,她常年吃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风湿病的药。


由于行动不便,她很少来,每个月都是魏安来医院帮她开药。我每季度都会给他们打电话询问病情,朱英在电话里回答很简明,但魏安接电话时,总听不明白我问什么,这时朱英就把电话抢过去,说「笨死了,给我!」她嗓门又粗又大,说话像吵架,但我问什么,她一听就懂。


朱英年轻时不幸患上了风湿病,后来她四肢关节都变了形,手指弯弯曲曲,大脚趾歪到了其余的四个脚趾头下面去,凸出来的关节又红又肿。她的膝关节也僵硬了,走路时腿上像绑了条棍子似的,不能弯曲。


我扶着朱英坐下。她看到是我,像遇见了老熟人,「陈医生,这么巧呀,我今天还想,要是能遇着你就好了。这不,还真是遇到你了。」


「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我问。


朱英摇晃了一下身子,叹了口气,苦大仇深地说:「唉,我命苦啊,跟着这个老东西,一辈子都没过过好日子。」


她说,前天晚上,魏安非要给她吃毛鸡蛋,那是前一天邻居送的,肯定是人家觉得不好吃,才送的。他这个笨蛋,还以为人家对他好,结果她吃了毛鸡蛋第二天就不对劲了。


「昨天早晨我睡醒,就觉得脑袋嗡的一声,顿时天旋地转,房子东倒西歪地塌下来。我以为地震,连忙抓着老头子喊他。老头子说没有地震呀。」


朱英说,她觉得头昏昏沉沉,准备起床穿衣服,发现一条胳膊和一条腿没力气了。


接着,她又开始数落丈夫。


对她的病情有了基本了解后,我给朱英测血压,发现她血压很高,收缩压超过了一百八,舒张压也波动在一百上下。我判断,一个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在晨起时突然头晕伴一侧肢体乏力,这大概率是脑卒中。这和吃毛鸡蛋应该没太大关系。


我给她开了个头颅 CT 平扫的检查单,让她赶快去做一下。魏安站在一旁默默地听着,然后他拿着检查单去交费,交完费后,又回来扶着妻子出去做检查。


79 岁丈夫,78 岁妻子,我点了他们的「死亡」键

患慢性病的老人常到医院就诊和拿药

图源:图虫创意



79 岁丈夫,78 岁妻子,我点了他们的「死亡」键

老太太脑梗死,住院治疗


大约两个小时后,朱英和魏安回来了。


CT 报告显示「两侧基底节多发性腔梗,右侧额叶低密度软化灶」,这是脑梗死的征象,和她肢体功能的症状完全一致。我告诉他们,朱英需要住院治疗。


他们不理解脑梗死,「中风,听过吗?」我说。


「听过,我家门口就有一个老头子中风了,说话口齿不清,半边身子不能动,成天坐在轮椅上,大小便常拉在裤子里。」魏安说。


「医生,我会这样变瘫痪吗?」朱英吓哭了。


我说先不要紧张,你现在只是一侧肢体乏力,肌力还是比较好的,还没那么严重。如果及时治疗,把血压、血糖都控制好,再做做早期康复治疗,应该还是可以恢复得比较好的。


「医生,你拿主意,我们听你的。只要不留后遗症,你要我们怎么做我们都配合。」魏安急着说。


朱英擦了眼泪,「医生,你可要救救我呀,我一直都很听你的话。只要能保住我的命,我什么都听你的。」


我告诉他们需要住院治疗,但要考虑去大医院还是在这个社区医院。「有些病人,病情会进展,万一我们这里治疗效果不好,你们打算怎么办?最好和孩子们商量一下。」


「不商量了,就住这里。他们都在上班,顾不上我,我的事情我做主。」朱英说。


我开了住院单,让他们先交 1000 元押金。魏安接过单子,得知要住 10 天左右,迟疑了。


「赶快去交钱呀。」朱英催魏安。


魏安涨红了脸说:「我不知道要住院,出门时没带那么多钱,现在我身上只剩 300 多块钱了。能不能先交 300,等她住下了,我再去银行取?」


「可以。」我把住院单上的押金数改成了 300。


朱英住院的第五天,上厕所时不小心跌了一跤。


朱英说屁股疼,我让她马上拍片子。她心疼钱,怪魏安:「都怪你,医生都说了左边没力气,就要在右边扶,你偏不听!」


魏安一声不吭,妻子的数落像微风吹过池塘,他波澜不惊,依旧体贴地照顾。


魏安从护士站借来轮椅,把朱英推到一楼放射科去做检查,朱英坐不稳,他就蹲下来,把她两只脚放到轮椅踏板上去,接着把妻子从轮椅上扶到床上。


片子出来了,朱英骨头没断,只是皮下软组织受了点伤,我给她开了盒气雾剂,让她在疼痛的地方喷喷。


魏安一边给朱英喷药,一边说「骨头没事,那就好……」


朱英怕死,在治疗上格外听医生的话。她输液治疗的效果出奇地好,一周后症状就改善很多。


在她住院的第八天,我告诉她,第二天输完液后就可以出院了。


那天,魏安和朱英都十分兴奋,朱英一天问了好几遍几点了。她不停地看窗外阳光,希望时间尽量走得快点。


晚上,灯熄了,魏安躺下很快打起呼噜来。



79 岁丈夫,78 岁妻子,我点了他们的「死亡」键

陪床的老头子悄悄去世


天刚亮,朱英就醒了。


她迫切想回家,想家里的鸡、鸭、猪还有门口的小菜园。


她想看看外面是晴还是阴,大声喊:「老头子,快起床,把窗帘拉开,我要看有没有太阳。」她喊了几声,没见老头子动,就自己拉开了窗帘。


魏安和她挤在一张病床上,头朝两个方向睡。她用脚蹬了几下魏安,说:「你不知道今天要出院吗,存心和我作对。我的鸡仔、鸭子你有没有给我喂好,菜园里的小青菜有没有被野猫踩倒,要是鸭子、鸡子瘦了,你就给我小心点。」


同一病房的另一个老太太被吵醒,说天还早呢,再睡会儿。朱英跟老太太聊了几句天,见魏安还是没动静,朱英掀开被子去揪魏安的头发,发现魏安鼻子没有热气,胸口冰凉。


「老头子死了!」朱英吓得瘫倒在床上,大哭起来。


同病房的另两个老太太连忙起床,慌慌张张穿了衣服,一个跑过去喊魏安,另一个跑出去喊医生。


护士正在治疗室配液体,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连忙冲进病房,「医生,赶快救救命,老头子死了!」朱英拍着膝盖哭喊。


护士发现魏安闭着眼睛,脸色灰暗,口唇乌青。轻拍他的肩部,大声呼喊但他没有回应。颈动脉没有搏动,心跳呼吸全都停止了。


急诊值班室的医生随即也赶到病房,看到护士正在给魏安做心肺复苏。医生让朱英赶快给子女打电话,让子女来医院。


朱英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酒红色老人机,对着上面乱按,但最后无奈交给了医生,说「我不识字,不会打电话。」她手抖个不停。


医生拨通了朱英儿子的电话,「请你马上到芦蒿岛医院来一下,我是值班医生,你家人出事了。」


接电话的人可能还在睡觉,突然被惊醒,声音里有点儿烦:「我今天还要上班呢,没时间去!」


朱英听到了儿子的话,一把抢过手机,对着电话喊道「你赶快来呀,你爸爸死了!」接着哭得喘不上气来。


医生接替了护士继续给魏安做心肺复苏,护士赶紧去推抢救车。住院的患者和家属都被惊醒,跑过来围观,被医生劝离。


过了一会儿,120 急救车把魏安拉走,儿女们也全都跟着走了。


「你们不要留下我不管呀,我今天要出院呀!」朱英连忙喊,她的大儿子返回来对她说:「你就先待着,等我中午再来接你。」


朱英一个人呆坐在床头,看着老头子留在床上的衣物,眼泪哗哗哗往下流。


她知道,老头子被抬到更高级别的医院抢救了,她也知道,老头子是活不过来了。


中午,儿女都没来,大孙子来了,说爷爷死了。他被 120 送到上级医院后,抢救了半小时,仍不见有自主呼吸和心跳,就停止了抢救。


79 岁丈夫,78 岁妻子,我点了他们的「死亡」键

住院对很多患慢性病的老人来说是常事

图源:图虫创意



79 岁丈夫,78 岁妻子,我点了他们的「死亡」键

患风湿病后脾气变坏


一大早我接到值班医生发来的信息,赶紧到医院。我走进病房时,朱英仍旧在哭。


「陈医生……」她看到我进来,挣扎着坐起来「老头子死了——」说罢,哭得更猛烈了。


我走过去,轻轻拍拍她。她拉起我的手,把鼻涕和泪都擦到自己袖子上。她一边哭,一边和我断断续续说从前的事。


朱英的父亲看中了魏安的厚道和勤劳。


60 年前他们结婚时,魏安是个英俊小伙,她才十七八岁。迎亲时,天上突然下起了雪,白茫茫一路的鸡毛雪。


魏安用一辆自行车把朱英推到家门口,没想到路面湿滑,朱英差点从自行车上跌下来,受到惊吓的她把魏安骂了一顿,骂他笨手笨脚的。


好像从那时起,她就喜欢骂他笨蛋。


她说,和丈夫生活了 60 年,这 60 年就像一阵烟雾似的,烟熏火燎地过去了。他们一辈子养鸡、养鸭、种地、吵架、受穷……


患上风湿病后,家里的活儿大部分都是老头子干,她只是在旁边指挥。她的脾气也变坏了,总嫌弃老头子太老实做事不变通,但老头子很温顺,一辈子都不跟她顶嘴。


她们生了三个子女,子女成年后都搬出去过了。朱英说,平时都是老头子帮她穿衣服、穿鞋子、扶她、帮她……以后,一切就全都由她自己来做了。


「要是能再从头活一次就好啦。」她说,要好好对待老头子。


上班时间到了,我要去查房,就离开了朱英的病房。


朱英扶着助行器从病房走出去,她要自己回家。护士怕她跌倒,把她劝到了病床上。


其实住院的不少老人都挺羡慕朱英的,说朱英遇到了好老头,任劳任怨照顾她一辈子,挨骂也不恼,脾气多好,说明老头是真心对她好。


跟朱英住同一间病房的两个老太太,都 70 多岁了,患的也是脑梗死、高血压和糖尿病,她们症状较轻,生活可以自理。


但她们老伴走得早,看到魏安忙前忙后伺候,常说朱英别老骂你老头了,「我们老伴早死了,孩子们又不在身边,现在生病、住院、办手续做检查,全得靠我们自己。你有丈夫照顾,还不知足,我们一个人住院,骂谁去?」



79 岁丈夫,78 岁妻子,我点了他们的「死亡」键

他们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在抢救魏安的上级医院,儿女们问医生,魏安因为什么病死的。医生告诉他们,猝死的人大概率是心脏有问题,若你们一定要查原因,就去做尸检。


家属商量后就直接把魏安的遗体从医院拉回了家,魏安躺在自家客厅,由儿女们操办后事。


窗外天空变阴暗了,接着刮起了风、下起了雨。


朱英说,老头子死了她才发现,她是那么依赖老头子,以后没人给她做饭、倒水、穿衣、扶她吃饭、扶她上厕所了,以后这些事都得靠她自己做。


老头子一辈子那么细心伺候她,从不计较她的坏脾气,她能痛快地「快嘴」,是因为「笨蛋」老头子能包容、忍让,两个人其实是一条命,老头子走了,她的命也没了一半。


我和朱英的孙子一起扶朱英下楼,把她送到门外车上。她一边哭,一边和我挥手:「医生,再见啊,这辈子恐怕你再也看不到我了,我也很快就要死了。」


「奶奶,走了,不要乱说了。」朱英的孙子催促,然后她坐的车驶出了医院门口。


当天医院气氛很压抑,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都心情沉重,大家低声地议论着这件事。


后来朱英亲属告诉我,朱英回到家,发现魏安遗体已安置在屋里草席上,桌上摆了灵位,她看到老头子的黑白照片,哭了一声就昏死过去。


等她醒来,发现已到了黄昏,她被安排到了另一个房间里。


外屋来了很多亲戚和邻居,嘈杂声中,朱英想从床上跳下来,但手脚不听使唤,一下子跌到地上。


人们听到动静,把她扶到床上,但这次与上次在医院跌倒不同,这次她清晰地听到了骨头断裂声音。


夜里,她发烧了,不停地说胡话。


老头子下葬了。亲戚和邻居都走了,子女们也离开了,空荡荡的家里只剩下了她一个人。


半个月后的一天,朱英的大孙子到医院找我,拿来一沓复印件证明材料,还有一份村里的介绍信,让我开死亡证明。


我问「死者是什么人?」


他说「是我奶奶。」


大嗓门的那个「快嘴」朱英走了,终年 78 岁。而她的「笨蛋」丈夫终年 79 岁。


我给朱英开完死亡证明后,打开中联慢病系统,在公共卫生系统服务平台「老年人档案管理」这一栏,搜索出这对老夫妻的名字后,拉开「老年人专案结案」这一栏,在「结案类别」按钮上,默默地点了「死亡」键。然后再去查询,朱英、魏安的名字就归在「死亡登记管理」这一栏了。


我再也不会拨打这对老夫妻的电话了,他们也不会再来找我看病或者开药了,他们都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为保护患者隐私,朱英、魏安为化名。)



撰文:陈妙玲

监制:李华良

首图来源:图虫创意



Tips


如果您有与医疗健康相关的线索

或与疾病、衰老、死亡有关经历

欢迎投稿给我们

邮箱:features@dxy.c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丈夫   风湿病   慢性病   高血压   老头子   病房   老太太   患者   妻子   医生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