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科学与灵性大融合,光或是生命的源头

物理的光看上去是宇宙最基本的元素,意识之光也是意识的基本元素,没有它,就不会有体验存在。科学与神的共同基础是“光”,它或是生命的源头。

彼得·罗素剑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攻读的是数学学位,史蒂芬·霍金成为他的指导老师,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时间简史》一书作者。做他的学生,罗素感到很振奋、很荣幸,同时也有点担心,担心主要在于: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欢数学,他总感觉自己内心深处另有所往。

数学方面,他已达到能够求解氢原子薛定谔方程的程度。薛定谔方程是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方程之一。求解单个粒子的方程式,比如电子,相对容易,但求解两个粒子的方程式,比如电子和质子组成的氢原子,难度就很高了。尽管他能解答更大的难题,另一个更艰深的问题刺激着他,引起彼得·罗素更强烈的兴趣。

他这么思考着:氢,这个最简单的元素,是如何演化成像我们这样的生命的?罗素对探索心智和意识的兴趣越来越大。

21世纪科学与灵性大融合,光或是生命的源头

现代物理学解释不了内在经验

30多年过去了,彼得·罗素总结说:“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意识对当代科学是一个多么重大的命题。科学在解释物质世界的结构和运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对于我们的内在世界,诸如我们的想法、情感、感受、直觉和梦境,却几乎一无所知”。

意识领域也可分容易问题和艰难问题。所谓“容易问题”是指,那些有关大脑功能与之联系的精神现象,比如我们对外界的刺激如何分别、归类和反应,感官接收的数据如何与过去经验相结合,如何集中注意力,以及怎样区别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等。

真正艰难的问题是意识本身》为什么大脑会经过一连串复杂的资讯处理而最终形成我们的内在经验?为什么在没有任何主观体验的情况下,对这一切的研究会摸不着头绪?为什么我们竟然会有内在的生命体验?

在当今科学世界观的框架内,还得不到解答。

许多科学领域的发展都显示出,意识不能再被轻易忽略了。例如,量子物理学发现,在原子的层面,观察者的行为会影响被观者呈现出的现实。

在医学领域,人的意识状态对身体的自愈能力有莫大的影响。随着神经医学专家对大脑功能,和与之关联的精神现象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主观体验的本质再次被凸显出来。

大学期间,罗素学习理论物理的同时选修了实验心理学。理论物理学使他更接近物质世界的终极实相,而对实验心理学的学习则是通往意识世界真相的第一步。罗素发现,越是深入这两个领域,内在和外在世界之间的距离就越被缩短。

彼得·罗素的探索结果是,将内在和外在这两个世界联结起来的桥梁是“光”。“现代物理学的范式转移,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都是由光的异常现象所引起的,两者都使人类对光的本质有了全新的理解”。

21世纪科学与灵性大融合,光或是生命的源头

光或是内在与外在的桥梁

彼得·罗素从科学到神的探索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光”在现代物理学中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而意识本身也常常借由光这个字眼来描绘。

《西藏大解脱书》说:“源于自身的纯净之光,永恒不灭……闪耀在每个人的意识之中。”圣约翰说:“真正的光,照亮了每个来到世上的人。”那些已经觉悟到实相的人,他们经常用光这个字眼来描述他们的体验。

苏菲神秘主义者阿努尔体验到一束光:“在幽明处闪闪发光,我一直盯着这团光,直到我与它融为一体。”

10世纪基督教神秘主义者圣西蒙,君士坦丁堡圣玛门斯修道院院长,其著作对后世东正教属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说:“一束无限且神秘莫测的光,只是一束光,单纯的、没有其他任何杂质,没有时间,永恒常在……这是生命的源头”。

物理学中的光没有质量,也不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这与意识一样,意识也是非物质性的。物理的光看上去是宇宙最基本的元素,意识之光也是意识的基本元素,没有它,就不会有体验存在。

“我越是深入探索这道内在之光,就越发现它与物理学意义上的光有许多相似之处。”彼得·罗素说。

“我开始怀疑在这些相似中是否有更深层的意义。它们是否指向了物理之光和意识之光更基本的连接点?物质实相和心灵世界是否分享着一个共同的基础,而这共同基础的本质就是光?”

在物理世界中,光是绝对的。空间、时间、质量、和能量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固定不变,唯一固定不变的是光。真空中的光速和光子的量子作用量是不变的。

同样的,在意识领域,意识的能力是绝对的,它是所有体验的基础,包括对时空的体验。意识自身有如放映机发出的光,是不变而永恒的。

物质世界就是如此,一切交互作用都是光子的交换。在我们的主观体验的世界中也一样,意识之光是所有体验的共同基础。

在意识体验领域,纯粹的自我,心灵中无数意识形态背后的内在之光,就是我们与那神圣接触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深入探索内在并发现了人真正本质的觉悟者,会说出那句最具有争议性也最不可思议的话:我就是神。

21世纪科学与灵性大融合,光或是生命的源头

全球脑让灵性落地

在理论物理和实验心理学学士课程的考试中,罗素得到了“一等”学位。这个成绩让他被博士班录取了。然后,他确定了自己博士研究的方向:冥想。

罗素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一个现象,那就是“超觉静坐”能引起与压力反应完全相反的生理变化。“几乎所有的压力指标,从心跳到血压到身体化学变化和大脑活动,在冥想过程中都被完全逆转了”。

哈佛医学院赫伯特·班森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为“松弛反应”,好像在一夜之间,冥想在美国就变成正经事了。医生开始向病人推荐冥想,老师鼓励学生去尝试冥想,甚至商业人士也开始学习静坐课程。

罗素进行这项冥想研究第二年,IBM公司就邀请他给IBM员工进行“超觉静坐”的训练。罗素有关灵性的探索终于落地了。此后20多年来,罗素一直为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设计并教授“超觉静坐”训练课程。这期间,彼得·罗素于1983年推出《全球脑》专著,这使得他成为当代第一个使用“全球脑”这个术语的人。后来他还制作了获奖纪录片《全球脑》和《时光白洞》。他的工作范畴超出了冥想和压力管理,扩展到创意、学习和沟通。

罗素的灵性落地项目,需要更便于接受的系统和语言。正如他所强调,“我大部分的工作对象听到一点与宗教和神秘主义有关的蛛丝马迹,就会逃之夭夭。所以,我从来不使用灵性术语。”

罗素使用科学和逻辑的语言来开展个人成长方面的培训和教育。

21世纪科学与灵性大融合,光或是生命的源头

21世纪迎来科学和灵性的大融合

实际上,科学的世界观与灵性的世界观原本并非如今天这般疏远。五百年前,两者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当时有限的科学是涵容于基督教教廷确立的世界观之内的。借由哥白尼、笛卡尔、牛顿这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努力,西方科学逐渐从一神论的宗教教条中解放出来,建立了自己的无神论世界观。

科学视意识为现实世界的基本特质,而宗教则把神看作闪耀于我们之内的意识之光,那这两种世界观就会开始汇合一处。灵性的教导和科学知识都把意识作为共同的基石。

这个世界,尽管科技突飞猛进,却似乎陷入日益加深的困境之中。“我越是深入研究意识的本质,越体会到内心的觉醒已成为现代人类的当务之急”。罗素说。

罗素认为,21世纪,我们将迎来科学和灵性的大融合。科学与灵性的汇合,不仅会使我们对容身的这个宇宙有更深的了解,也对人类这个物种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天文学家往空间深处探索,触摸宇宙的边缘;宇宙学家往时间深处探索,接近造物的起始;物理学家深入物质的构造,发现宇宙的基本组成元素。在每个领域里,它们都没有发现神存在的证据,或者神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我们想找到神,我们就必须向内看,深入心灵的深处,而这是西方科学尚未探索的领域。

彼得·罗素说:佛陀以适合古印度的语言来阐述他的见解,耶稣以适合两千年前犹太教的用语传教,穆罕默德的言教则契合了他那个时代和文化。“今天我们在重新整合这些根本智慧时,也要以适合21世纪的语言来表达”。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和理性为主导的时代。新的想法要被接受,就必须符合我们的理性思维并经得起检验。我相信,当我们完全深入到心灵本质的领域,就像我们深入空间、时间和物质时,我们就会发现意识就是那个等待已久的联结科学与灵性的桥梁。”罗素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灵性   罗素   彼得   科学   世界观   物理学   源头   意识   物理   领域   生命   世纪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