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可与徐霞客比肩的旅行家,一人引领了明朝军事地理研究的风潮


他是可与徐霞客比肩的旅行家,一人引领了明朝军事地理研究的风潮


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为军事作战重要的客观条件之一,军人对于地理形势的研究是必备技能,毕竟将军们要在地图上指挥作战。

孙武、孙膑在著作兵书的时候,都十分重视结合地形研究战术。《孙子兵法》更是将地形作为单独一篇论述,认为是影响战争胜负的5个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要进行地理的军事方面研究,首先要知道作战区域的地形地貌,这就需要人亲临第一线去观察、去记录。

明代出了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他虽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总认为自己比不上同时期的另一位旅行家,他叫王士性。


他是可与徐霞客比肩的旅行家,一人引领了明朝军事地理研究的风潮


一、官方“玩家”

与徐霞客这位驴友不同,王士性旅行时的目的性更强。因为先祖徐经与唐伯虎的渊源,导致徐家后代不能科举,徐霞客早早卸下了职业包袱,得以纵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比之下,王士性则要好命得多。

万历元年他考中了举人,第二年会试,落榜了。心情郁闷的他将家乡附近的名胜、风景转了个遍。待排出闷气后,埋头苦读,最终在人生第二次会试中高中。

不过从朝廷的任命上看,他的成绩应该相对靠后,因为授予的官职是河南确山县的县令。

从老家浙江临海出发,到河南确山上任,这是一段1千多公里的路。他顺着驿道一路前行,到杭州后尽兴地玩了一把。

在这里有个要考的重点,王士性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西湖有旅游价值的人。


他是可与徐霞客比肩的旅行家,一人引领了明朝军事地理研究的风潮


他在后来的著作中说: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游览胜地,而且还是当地百姓的讨生之处。从打鱼的到开饭店的,从出租舟船到临湖唱戏,这是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徐霞客为何敬佩王士性了。常人到了西湖都是赞叹景色美、景区的游客美、旁边饭店的西湖醋鱼味道美……王士性的眼中,却是地理与人文。

二、三“无不游”

从杭州出来后,他继续顺着驿道前进。先后到达了南京、凤阳、开封、确山。一路上从陆路驿道,到水路漕运,王士性一路走一路看,为后来写出《广志绎》打下了基础。

在确山的三年,他把嵩山游历了一番。之后被调到北京任礼部给事中,他又考察了京师周边。万历16年,他到四川主持当地的乡试。

对于别人来说,这是路途遥远的苦差。但对于王士性来说,这可是难得的福利。


他是可与徐霞客比肩的旅行家,一人引领了明朝军事地理研究的风潮


从京城到成都,别人看到的是路途遥远,蜀道难行。他看到的是华北平原到黄土高原再到四川盆地的变化。整个过程的心得体会都记录在了书中。

结束四川的工作后,他没有着急回单位,而是选了另一条路,从重庆奔三峡,进入江西的庐山。

途中接到朝廷的新命令,从礼部给事中改任广西参议,后来又到云南主管司法。算是补上了西南地域的空白。

与徐霞客不同的是,王士性基本都是“公费”旅游,趁着赶路饱览沿途的风景名胜。用别人的话说他是:无时不游、无地不游、无官不游。

他还将旅游分成了三个层次分别是:天游、神游和人游。

人游是置身于丘壑之间,单纯享受景色。如果能够关注其背后的人文历史,便是神游。天游属于太上之游,这种境界估计王士性能懂,笔者解释不来。


他是可与徐霞客比肩的旅行家,一人引领了明朝军事地理研究的风潮


看到这里,有些人一定会问:这与军事地理研究有什么关系呢?

别着急,这便是王士性对于天游的解释。

三、明代军事地理的顶峰

王士性将自己留下足迹的地方,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都记录了下来。其内容编写为《广志绎》、《五岳游草》和《广游志》等,被总辑成为《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尤其是《广志绎》,成为三本书中的集大成者。

《广志绎》侧重对古代战场进行研究。我们从他一生的旅游足迹可以看出,除了西北边塞以外,全国其他地方他都到过,都细致考察过。

尤其是中原地区,无论是在河南任职,还是去四川途径这里,中原得到了王士性的重点关注。而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发生大战、产生著名战例相对较多的地方。

王士性细致考察古代战场原址,通过对战场研究,分析各处险要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从而对影响战争的因素进行分析。

这种考察并不是考古,是汲取了历史经验后的实际应用。比如万历之前,历任高层都无法将山西的东胜、偏关、宁武几处要塞有效发挥防御作用。


他是可与徐霞客比肩的旅行家,一人引领了明朝军事地理研究的风潮


从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战纪录来看,东胜、偏关、宁武往往都是各自为战,有时非常被动。王士性通过对地形分析,精准地指出三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各自为战不是设置这几处要塞的初衷。

《广志绎》标志着明末对于军事地理的研究逐渐形成体系。

四、最后

以《广志绎》为引领,明末先后出现了兵书大成者《武备志》、顾炎武的一系列著作,以及一直影响到民国的《读史方舆纪要》。

这些书得以出现,其实与明朝士大夫的思想观念转变有着直接关系。

以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士人认为旅游是放松,是与民同乐。到了明朝末期,王士性、徐霞客将旅游当成一门学问,其实是明朝士人开始注重实用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

还有一点忘说了,王士性也被成为“王十岳”,这个名号是徐霞客起的。徐霞客一生只到过五岳中的三岳,王士性却两登五岳,前者为此十分推崇,便称呼为“王十岳”。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参考资料:《徐霞客传》、《俯察大地——王士性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明朝   确山   宁武   东胜   地理   驿道   西湖   作战   风潮   地形   军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