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清零”后,留给高端旅游的时间不多了?

5月4日晚间,文旅部发布了“五一”假期全国文旅市场的数据。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44.0%。


五一“清零”后,留给高端旅游的时间不多了?


数据一出即引发广泛讨论,在京沪两大超级客源地处于疫情泥淖、多地号召非必要不离开的前提下,这两个主要数据依然超出了行业人士对“五一”假期的预期。


针对统计口径的问题,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曾作出如下解释:


“在中国,除去正常的上下班等惯常活动,出行距离超过十公里,停留时间超过六个小时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行为一般被界定为旅游。


这就意味着,按照这一统计定义,除在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进行的观光、度假、休闲等活动算游客之外,超过一定距离和时间的探亲访友、寻医问药、公务出差、外出购物,乃至参加婚丧嫁娶等活动都可以计入游客的统计范围。”


但细分到各地以及各个行业,就不难发现,这个“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比想象中的更加糟糕。


01

这个地方旅游收入同比少八成



比起去年同期各地文旅部门齐刷刷地公布“五一”数据,今年各地文旅部门显得低调又安静。


根据环球旅讯统计,截至5月5日15点,全国仅有8个省级行政区的文旅部门发布了文旅市场数据统计,分别为北京、福建、江苏、四川、湖南、宁夏、重庆以及澳门。


五一“清零”后,留给高端旅游的时间不多了?


以北京为例,作为全国旅游市场主要客源地,在过去的5天假期里,北京是在疫情防控压力异常严峻形势下度过的。根据此前北京实行的多重出行限制,可以说这个“五一”北京没有外地游客,只能靠北京人游北京。


在关闭了包括环球影城在内的大量景区、全市文旅场所停止堂食、文旅场馆限流的情况下,比起去年“五一”北京录得842.6万人次的旅游人数以及93亿元的旅游收入,今年“五一”这两项数字分别下降了63.67%以及83%,仅剩306.1万人次和15.8亿元——但这一组数据已经超出了行业人士的预期。


此外,作为国人目前比较安全的出境目的地选择,澳门今年“五一”期间录得13.7万入境旅客,表现虽然不及上年同期,但高于今年春节期间7天录得11.37万入境旅客的水平。


也有一些热门目的地城市单独发布了“五一”文旅市场数据,总体来看仍然以同比下滑为主,例如:






02

出行市场继续低迷


在跨省甚至是跨市游遭到限制的情况下,交通出行的“五一”数据同样低迷。


据交通运输部此前预测的数据,“五一”假期客流量较去年明显下降,预计假期全国客运量1亿人次,日均2000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下降62%左右。


民航方面,根据航班管家数据,“五一”期间(4月30日-5月4日)中国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1.75万班次,日均航班量为3501班次,同比2021年“五一”假期下降74.6%,整体航班执行率为23.4%。


五一“清零”后,留给高端旅游的时间不多了?

2022年客运航班执行航班量日趋势及执行率

(来源:航班管家)


而最低单日客运航班执飞量出现在5月2日,当天全国客运航班执飞量只有2653架次,同比少了近80%。同时,这也是今年以来全国单日客运航班执飞量第二低的数据,仅次于4月4日的1780架次。


民航客运的低迷与“五一”期间全国各大航空枢纽遭出行限制有关。以北上广为例,“五一”期间进入首都机场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而虹桥、浦东两大机场自3月27日上海实行分区分批封控政策以来已经临近停摆一个多月,至于此前员工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白云机场,乘客在白云机场登机除了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外,还需在现场进行抗原检测。


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中,唯有深圳受疫情的影响最小。航班管家数据显示,在千万级机场中,深圳宝安机场进出港航班量居于首位。同程旅行的数据也指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最受欢迎的目的地由深圳摘得桂冠;全国前十大热门航线中,就有五条航线从深圳出发或前往深圳。


五一“清零”后,留给高端旅游的时间不多了?

2022年五一假期千万级机场进出港航班量及同比

(来源:航班管家)


铁路部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30日至5月4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95.5万人次,这个数字还不及2021年“五一”假期首日(5月1日)1882.6万人次。对应的,在今年“五一”假期首日(4月30日)我国铁路仅发送旅客439.6万人次。


相比之下,公路运输受到出行限制政策的影响最小,不过从数据来看情况依然不尽人意:交通运输部此前预计,“五一”假期全国公路网流量将明显下降,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为2700万辆,同比2021年“五一”假期日均降低49%。


03

比疫情暴发时更令人绝望



通过上文数据,不难发现旅游出行市场的表现在疫情进入第三年后仍然疲软,而比下滑的数据更可怕的,是从业人员逐渐流失掉的对旅游行业的信心。


即便行业内的企业以及个体都在寻求不同方式进行自救——有的寻求合并,但结果不如意者有之,例如众信与凯撒在去年合并但以失败告终;有的干起直播带货,如黄山景区的导游做起风景直播,把每天几十元的打赏作为经济来源;有的转行蓄力、等待行业复苏。


不能忽视的是,还有大量旅游企业以及旅游人都将会面临最直接的经营及财务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最后只能永远退出这个行业。


根据Fastdata极数发布的2022年1-4月中国旅游行业洞察报告对部分中小微旅游企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超九成负债旅游企业在半年内有到期债务需要偿还,有35.9%的旅游企业主不确定旅游业何时可以摆脱疫情影响,甚至有近三成企业在一年内有计划退出或正在退出经营中。


比起2020年初人们认为疫情很快能结束,当下有不少旅游业同仁感到更加悲观。根据上述调研,2022年一季度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仅为95.6,降至2021年一季度以来最低点。


不过,就目前的疫情情况来看,进入5月后全国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呈震荡下滑的趋势。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5月4日全国新增360例本土确诊病例以及467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比起4月份单日最高2万余例的水平,可以说目前整体感染数已经过了高位运行期。


但现在谈乐观还为时尚早,即便旅游纾困政策相继出台,不解决旅游市场内驱动力不足这一问题,企业对于政策的获得感自然不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除了继续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修复旅游及出行市场外,更要将关键点落在如何激发旅游业内在活力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旅游   疫情   北京   客运   同期   航班   清零   假期   游客   时间   数据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