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悲观、抑郁?原因就藏在父母对待生活的方式中

在教育这个行业工作越久,越发现很多家长过得不快乐。


要是我当初……,就不会……”、“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不听话”,这是很多家长来找到我们常用的句。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遇到一点小事就感觉天要塌了一样。但不乏乐天派,好像什么事都不是什么大事,每天笑哈哈心态很好。


形成这些性格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身边事物的“解释风格”,也就是你怎么看待一件事情,决定了你是一个悲观的人,还是一个乐观的人。


乐观者喜欢把“好事”解释成永久的、泛化的,与自己有关的,把“坏事”解释成暂时的、特定的、与外界有关的原因。而悲观者恰恰相反。


比如,一次数学考试考砸了,乐观者会解释为:我这次数学没有考好(暂时、特定的),试卷太难了(外界的原因);而悲观者会解释为:我永远都考不好(永久、泛化),我笨死了(自我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抑郁?原因就藏在父母对待生活的方式中


这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成长性思维”的理论基础


如果一个悲观者,能有意识地把悲观解释风格变成乐观解释风格,就可以治愈悲观的自己。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有一个重要观点:孩子的解释风格一般在八岁之前形成,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孩子成为一个悲观的人,还是一个乐观的人,早期的教育环境非常重要。


解释风格对成人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它可以引发抑郁,也可以让人在悲观发生之后立即振作起来;它能让人享受生活,也可以让人对生活失去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失去目标,也可以让一个人超越目标。


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影响着未来生活的质量、身体健康,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改变它呢


01

母亲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事情的看法,都是学习父母的。


我们可以来看看自己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而我们的孩子又看到了什么。


小美有一天开车带着女儿去超市购物,出来的时候,女儿发现车子被人划了很大的一道线。


女儿对着小美说:“妈妈,我们的车子被划了。”


“天哪,你爸爸肯定会骂死我的。”


“爸爸说了,让我们的车子不要随便停。”


“为什么倒霉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我身上!我真的太懒了,总是为了少走几步路,把车子停在路边,但凡我把车停在停车场,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女儿在一旁把妈妈的话都听进去了,甚至是一些骂人的脏话。听到了妈妈说自己懒,一直有坏运,这样的说话方式,对女儿影响很不好。


小美对待坏事件都是悲观的解释,不知不觉间女儿也会学习用这种方式看待世界。坏事都是永久的,而且都是自己的错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抑郁?原因就藏在父母对待生活的方式中


小孩子会非常注意父母的言行,尤其是母亲对情绪化事件的解释。


孩子会问很多“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想要知道周边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社会、生活的解释。

一旦父母表现得不耐烦,不再回答孩子的为什么,他就会从其他地方寻求答案。


他们会仔细听你对每一件事情的解释,特别是不好事情的解释。


有团队曾给100名儿童及他们的父母做了风格测试,孩子的乐观程度跟母亲极为相似,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


02

批评会影响孩子的思考模式



当孩子做错事情,你是怎么跟他说的?老师又会跟他说什么?


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会听你说什么,还有怎么说。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老师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批评是不一样的,这也会影响孩子的解释形态。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老师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孩子会怎么说?


男孩子老师一般会说:“你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讲这个题目的时候,你都是在跟其他同学说话。


这说明什么呢?这些都是暂时的、特定的,你可以改变的。


而对于女孩的批评则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女孩大部分上课看起来都很认真在听讲,老师不能用这样的理由来批评她们。老师一般会说:


“你从来不验算”、“你数学学不好”、“你交上来的作业总是写的乱七八糟”。


没有暂时性的批评,只有永久性的,自身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抑郁?原因就藏在父母对待生活的方式中


心理学家德韦克做过一个实验,给四年级的男生和女生出了同样一道无解的题目,然后听他们对于自己失败的解释。


“你为什么没有得出答案?”


女孩们回答“我不擅长做这样的题目”或者“我不够聪明。”


男孩们却回答“我没有尽力去做”、“我才不想做这样的题目”。


这个实验说明,大人对孩子的批评会影响孩子对坏事情解释风格的影响。


03

童年时期的大变故


孩子早期生活如果经历了生死离别,或者大变故,如果这件事情好转了,他们会变得乐观,如果这个变故属于永久性和普遍性,那绝望的种子将会深埋在孩子心中。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抑郁?原因就藏在父母对待生活的方式中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经历失败的时候,是不是有一阵子觉得无助或者抑郁,我们不会像以前一样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就算去做了,也不会持久。


乐观的人能够很快从失败中走出来,觉得这是一个经历,很快就过去了。


而悲观的人会一直沉浸在失败中,因为他们觉得失败是一直存在的,然后一直抑郁。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好乐观的榜样,给孩子正确的批评,让孩子学习到乐观的解释形态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悲观   父母   孩子   抑郁   车子   乐观   批评   事情   女儿   风格   原因   老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