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陈坤和白宇主演的《风起陇西》可以说是今年上线的古装剧中质感表现最突出的一部。点开《风起陇西》的观众,都能在这部剧中感受到电影级的审美水准。

如今,《风起陇西》终于收官,但是直至大结局,他的收视成绩都没有明显的起色。根据数据显示,《风起陇西》收官时的收视成绩0.57,虽然在整个市场环境里不算太差,但对比央视八套以往黄金档的成绩却惨淡了不少。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不过,数据方面的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作品本身的质量。从《风起陇西》上线以来的口碑成绩不难看出,这部剧悬疑烧脑的剧情、紧张刺激的节奏已经拉高了国产谍战剧的水准。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只是《风起陇西》的大结局好不容易熬到了,但看似圆满的结果却让观众倍感憋屈。这种憋屈不是电视剧烂尾的气愤,而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的无奈。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电视剧的结尾,荀诩坐上了赶赴东吴的船头,陈恭下线,而荀诩则要去东吴建立新的情报网。这一幕阳光明媚,山青水绿,可明明画面如此唯美温馨,观众却很难开心地起来。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一方面,前程未卜,对于观众来说刚从一个迷局中九死一生的荀诩即使得到了重用,也很难在以后的道路中明哲保身。而另一方面,知道真相的荀诩虽然看清了一切,但一直同行的人却都已离自己而去。

现在的荀诩,拖着残疾的身躯,失去了自己的挚爱亲朋好友,看着他形单影只的画面,观众的伤感被镜头里的余晖衬得更加沉重。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观众在大结局的憋屈是真情实感,但是不论是原著还是《风起陇西》开篇要讲的故事,都率先给观众打了预防针。

从题材内容来看,《风起陇西》是一部极具创意的作品,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从“蜀汉失街亭”到李严被罢黜的这段历史背景,期间的故事聚焦历史大背景里的小人物,是一个全靠马伯庸脑洞植入的三国的谍战故事。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从原著到电视剧影视化,《风起陇西》的核心一直都是“小人物”,剧中的主角陈恭和荀诩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有着小人物的风骨,但是面对历史潮流,他们也力不从心、无处下手。

在原著中,陈恭得知自己之所以陷入绝境、腹背受敌,都是由于诸葛亮的计谋。但他最终还是抓出了烛龙,得到了赏识,虽然他没有借机平步青云,但却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找回了人生的方向。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而在影视剧的改编里,编剧给了观众一个更合理,也更残酷的结局。陈恭就是烛龙,为了保住荀诩,陈恭认罪,将一切的责任都归于自己身上。在荀诩带兵闯入的时候,陈恭就坐在空荡荡的屋内,面对自己好兄弟的质问,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陈恭的牺牲保住了很多人,同时也让杨仪的计划彻底失败。可了解之后这段历史的观众都难免为陈恭的遭遇唏嘘。他舍弃了自己救下了同僚,可蜀汉的命运他却无能为力。

从剧情看点的角度出发,陈恭下线的确更合理也更有说服力。但是他毕竟是主角,在爽剧行天下的影视环境里,观众也因为这个角色左右为难。一方面不想要主角牺牲,另一方面又认可编剧的逻辑。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这种左右为难,也是《风起陇西》收官之后,让观众心里无比憋屈的原因。

而除了陈恭,编剧对诸葛亮、糜冲等角色的改动也堪称神来之笔。原著里,诸葛亮是整个棋局的操盘手,是他想引李严入局,摆脱北伐的制肘,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荀诩对真相的渴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毅力成为了他计谋里的阻碍。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在原著的结局里,观众不免感叹小人物的心酸。诸葛亮的计谋,让陈恭和荀诩的努力最后都变得没有意义,但是剧中却升华了格调。

结合历史来看,诸葛亮其实是在失败的阵营里,他去世没多年,蜀还是灭了。剧中的主角挖空心思,最终却是徒劳。而身在大局里的诸葛亮,又何尝不是一枚棋子。有了这样的切入点,影视剧对诸葛亮这一部分的改编,更贴合历史,也更具意义。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剧中,诸葛亮对这一切并不知情,所谓的计谋都是杨仪的一句“兴复汉室”。在诸葛亮得知这一切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心痛,他斥责杨仪党争要有底线,做人也有原则。相比于李光洁登场时引发的争议,结合如今的剧情来看,竟是如此的适配。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而糜冲这部剧的改编,看似和原著没有区别,但其实天差地别。在原著中,糜冲死于追查烛龙,结果被烛龙灭口。但是在剧中,糜冲死于陈恭之手,他的死是更令人嘘唏的小人物命运。

当观众看到糜冲提着刀以一敌众、不愿服输的样子时,其实真正看到了小人物的信仰。《风起陇西》中这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小人物多的是,他们在不同的阵营,肩负不一样的责任。是他们的肉身构成了历史的洪流。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其实并不能在历史书里看到他们的名字,这也是这些小人物牺牲时,让观众共情的伟大之处。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针对剧情,观众憋屈,但其实更让观众难受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就能看到剧中小人物的缩影。努力奋斗、兢兢业业,这是很多普通人平凡的一生,可有的努力不一定有结果,有些闪光的瞬间只有自己知道。

《风起陇西》大结局时带给观众的五味杂陈,便是这种并不完全认同但又无法反驳的感觉。

《风起陇西》大结局看似圆满,观众却倍感憋屈

当然,观众能够在大结局中得到共情是因为《风起陇西》的质感却是出色。相比于大多数古装剧,《风起陇西》的剧情深度、广度都令人叹服。在信息量如此密集和庞大的一部剧里,《风起陇西》没有拖泥带水更没有故弄玄虚,短短24集见好就收,让人意犹未尽。

只是可惜,《风起陇西》这种门槛较高的作品,注定叫好不叫座。但即使这样,笔者还是希望国产剧中多一些像《风起陇西》这样的诚意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陇西   憋屈   蜀汉   观众   小人物   原著   计谋   剧中   圆满   剧情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