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逐渐放大孩子的格局、心胸、境界?

大家好,我是高翔,是一位《论语》老师。格局、器局、心胸、境界,这些东西,是6-18岁的孩子培养的关键,尤其是6-12岁。他12岁之后的行为模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12岁之前格局、器局、心胸、境界的培养。

孔子的时代,距今2500多年了。这里面的人性故事,周而复始地重演着。先给孩子讲人物故事,再给孩子讲人物故事背后的做人道理,对6-12岁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故事和道理,都在塑造孩子的性格,对他12岁性格逐渐开始定型后的人生意义重大。

举个例子,孔子有个弟子叫子路,从小在市井长大,沾染了很多不良的习气,尤其是性格非常鲁莽。19岁那年遇到了孔子,只是很可惜,那个年龄,性格已经大体定型了。之后孔子以他超人的识人功夫,预测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我的弟子子路啊,只怕会不得善终啊,恐怕会死在他的性格上啊。为了避免子路死在自己的性格上,孔子对他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教育,耳提面命,开小灶。但是子路最终几十年后还是死在卫国,死在他鲁莽的性格上。

这个故事非常典型,是一个“性格决定命运”的经典案例。这个案例,就能让孩子意识到,如果在6-12岁,不在自己的性格上下功夫,如果养成了不好的性格,对他的一生会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再举个例子,孔子有个弟子叫宰我,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特别好的那种,孔门十哲中言语科的翘楚,能言善辩。但是宰我有他的心性问题,最典型的是,宰我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我守一年行吗?宰我的心性问题是孝心不强以及小聪明过多。最后也因为他的孝心不强和小聪明过多,参与了田常作乱,被灭了族。

这个故事,也非常典型,是一个“孝心与犯上作乱”的道理。在《论语》第一章,就讲到了,“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心不强的人,就容易犯上作乱。如果父母用这个故事,就能够给孩子讲明白,“学习成绩不是第一位的,孝心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另外,我说句题外话,如果一个人的孝,不是真孝,是假孝,他到了30、40岁之后,会给父母带来不少的伤害。

孩子小时候,很难理解他的心性水平对他未来的影响。他很难理解,某一种心性不足,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可能带来某一种灾祸或者灾难。所以,我们要通过《论语》中的故事+道理,让他深刻地理解什么对他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逐渐放大孩子的格局、心胸、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犯上作乱   论语   孔子   孩子   孝心   心性   心胸   这个故事   格局   境界   道理   性格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