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家长愁眉不展,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相互链接的过程,只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保障基础教育发挥出更高水平。

很多家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会让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去上学前班。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存在超前教育现象,给学生身心成长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家长为此愁眉不展。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循序渐进的,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凡事不要强求。为了帮助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家长要心中也有数,积极配合相关规定。

“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家长愁眉不展,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

“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幼小衔接迎来新方案

不少家长明知道幼儿园超前教育,会给学生增添学习要求,可是一想到学生上学校之后适应不了,就宁可多花钱,让学生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将学生送到学前班。而现在,针对幼小衔接,教育部给出以下建议。

将取消学前班,降低一年级课程难度,修订小学课程标准。之前家长为了让学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把学生送到学前班,而现在教育部不建议开设学前班,尤其是幼儿园更不准进行超前教育。

“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家长愁眉不展,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也就是小学一年级。重新修订的小学阶段的课程,使得小学课程难度降低,与之前学前班课程难度差不多,这样家长就不用额外花钱将学生送去学前班,节省不少教育支出。

“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家长愁眉不展,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

此外,教育部还提出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幼儿园教育主要以娱乐为主,基本学不到什么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等学生进入到小学之后确实很难适应。幼儿园虽然不能超前教育,但却可以通过科学的课程,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最后一项建议是各级教育部门加强统筹协调,现在很多地区都已经取消了学前班,学生和家长还有些不适应。随着一步步推广,预计2022年秋季这项规定将全面实行。

“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家长愁眉不展,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

幼儿园超前教育是揠苗助长

幼儿园超前教育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年龄小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也比较贪玩,如果幼儿园阶段就让学生像上小学一样,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这会逐渐扼杀掉学生的好奇心,等到上小学之后,由于很多知识已经学过,就会感觉上课很无聊,反而对学习丧失兴趣。

“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家长愁眉不展,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

幼儿园超前教育还可能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步。小学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才能跟上课程进度,在幼儿园接受超前教育的学生,上课时很可能不以为意,以为自己已经都会了,不认真听讲,导致学生成绩难以进步。

“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家长愁眉不展,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

家长应该从各方面帮助学生做好幼小衔接

学生升入幼儿园大班之后,家长就应该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动静结合,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加也集体活动,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时间概念,与小学学习作息时间靠拢。

“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家长愁眉不展,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

帮助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常规学习生活上与小学衔接。比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桌坐姿,培养良好的写字阅读姿势。加强对学生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让学生能后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和持久。在生活上,家长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自我服务,学会整理个人物品,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进入到小学生活。

在心理上也要做好衔接。家长可以跟学生讲述关于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充满自信地进入小学阶段。

“幼儿园不让提前教”,家长愁眉不展,教育部制定幼小衔接新规定

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从学生进入到幼儿园开始,家长接在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道路“铺路”。如今取消学前班,有些家长可能很难适应,但大多数家长对此还是表示支持,毕竟可以帮助学生减负,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而且小学一年级课程的难度调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今日话题:你支持取消学前班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删除)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教育部   幼小   幼儿园   家长   学前班   愁眉不展   超前   难度   课程   小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